李想急了,向造車新玩家開炮

李想急了,向造車新玩家開炮

文\熊貓的熊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新年又開炮了。這一次,他的炮火對準了團車網CEO聞偉。

1月16日,李想在微博上轉發並評論了團車CEO聞偉宣佈造車後接受媒體採訪的內容,公開炮轟團車,稱其“大機率是騙子”,“重新整理了創業者的底線”。

聞偉倒也不是善茬,在李想開炮之後回懟道,“所以誰也別把自己當先知,也別成為自己最記恨的那撥人”。

新能源汽車領域從來不缺爭吵,李想和聞偉的隔空對罵,無非再次證明了,

這場龐大的資本遊戲中,人人都想上牌桌,但在那些坐上了牌桌的人看來,所有的後來者都像是江湖騙子。

01

在國產造車新勢力中,李想就像一個“嘴強王者”,逮著誰就是一頓炮轟。

去年的理想汽車“水銀門”中,作為CEO的他親自上陣,幹起了公關的活,硬剛媒體“造謠我們用水銀的,祝願你們腦子裡裝滿了水銀”。

李想急了,向造車新玩家開炮

而當時瑞幸咖啡營收造假風波中,管不住嘴的李想,甚至在微博上用髒話跨界問候,直言瑞幸董事長陸正耀為“詐騙犯”。

可能是意識到嘴大招黑,去年年底李想在微博上寫到,“你40歲的時候仍然口無遮攔、惹是生非、令人討厭,沒有活成別人想要的成熟穩重、心胸寬廣、理性客觀”。

那麼,這次為什麼又閒不住跳出來了呢?

李想急了,向造車新玩家開炮

相較於高調的李想,聞偉的知名度要低不少。公開報道顯示,算上團車,他一共有過五次創業經歷,而團車顧名思義是汽車團購,2018年上市後被稱為“汽車新零售第一股”。

造車和賣車畢竟是兩套邏輯。但真正讓李想忍不住開炮的,恐怕不是跨界造車本身,而是聞偉在八字沒有一撇的情況下,就把自己的造車事業吹上了天。

在那篇《汽車商業評論》的採訪中,聞偉提到,其造車的最大動力,是來自一個100多人的無所不能外來造車團隊:

“這個團隊可以承擔產品規劃、造型設計、工程開發、測試、底盤、三電、智慧駕駛、智慧座艙、系統化整合方案、生產支援、供應商管理幾乎所有造車流程,具有20多年造車經驗,在技術、樣車上都有沉澱。“

“這個團隊可以做2000萬元以上的車,也可以做5萬元以下的車,包括商用車、物流車。”

“造車週期燃油車時代國際大廠是48個月,國內廠家做到了36個月,我們現在的團隊能做到18-24個月。”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我們不妨對比下造車團隊規模。到2021年年中,理想汽車的研發團隊,就超過2000人,小鵬汽車超過3000人,而蔚來光自動駕駛團隊就有800人左右規模。

但聞偉造車的團隊,只要100人就能將整套造車流程搞定。

李想說這“大機率是騙子”,別說李想,就是那些不懂車的人,看到這樣一個可以碾壓各路造車勢力的神奇團隊,心裡也會一陣哆嗦:到底是造車團隊,還是圈錢的草臺班子?

聞偉回懟李想說,“無懼不是盲目”。

但在造車的路徑規劃上,他又是兩眼一抹黑。具體如何差異化,他說還沒想有好;品牌定位、品牌理念,他說還沒有確定。

在國產新勢力已經開始過河的時候,官宣造車的聞偉,才剛剛打算摸石頭,連PPT都沒有,儘管他宣稱的預售時間是2022年的金九銀十。

問題在於,一個無所不能的百人造車團隊,為什麼不選擇成熟的大廠商,而是選擇了團車這樣一個有零售優勢而毫無造車經驗的企業合作呢?

02

至少從目前來看,團車造車這件事,處處透露著詭異的氛圍。

當然,在新能源造車前景還不夠明朗的時候,李想也是被當成騙子一路捱罵過來的。

外界的不看好,讓蔚小理三家國產新勢力的大佬,練就了一副久經沙場的創業強人性格,他們都屬於那種張揚個性、敢於懟天懟地的創業大佬。

這種性格在李想身上尤甚。

李想的增程式造車路線,一直被指技術落後,直到今天都不被很多人認可。而聞偉微博中提到了大眾中國CEO馮思翰,指的正是馮思翰在2020年抨擊增程式電動車不靠譜。

李想自然也不是吃素的。在當年的理想汽車車主日上,他直接爆起了粗口,“他媽的一幫搞臭技術的,天天衝我們BB”。而在聞偉面前,他更有輕狂的資本了。

李想急了,向造車新玩家開炮

去年11月,理想汽車單月交付量攀升至13485輛,成為中國造車新勢力中第一個月銷量破萬的單一車型。去年全年,理想銷量達到90491 輛,同比增長177。4%,笑傲國產新勢力。

對於此次的罵戰,有網友評論道,

“沒成功之前大家都是騙子,成功後開始鄙視曾經的自己”。

當年的“騙子”,熬成了一些人眼中的“教父”,李想算是熬出頭了。但造車新勢力對造車新新實力的鄙視,到底是不是懼怕後者切走一塊蛋糕呢?其實也未必。

相較於傳統車廠的百年基業,新能源造車儘管將工藝和流程一再壓縮,但一臺汽車從研發到問世再到穩定量產,畢竟需要幾年的時間,否則李想也不至於還是隻有一款理想ONE。

更關鍵的是,現在的這些新勢力,都還沒有實現穩定量產和盈利,這意味著造車前期基本得靠資本的持續餵養,不斷地燒錢。

小鵬汽車的何小鵬以前曾說過,“以前看別人做車覺得100億太誇張了,自己跳進去才知道200億都不夠花”。而蔚來的李斌也公開表示,造車門檻已經上升至400億元。

蔚小理幾家品牌,早期都是幾十億幾十億往裡面砸錢。前不久宣佈進軍造車界的雷軍同樣提到,首期投入100億元人民幣,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元的規模。

至於許家印,當初造車還不是靠龐大的地產帝國反哺輸血,如今連車的影子都沒看到。

再看看聞偉帶領的團車。2021年前三季度,團車淨收入2。744億元,前三季度毛利潤2。087億元。把這些錢砸進去,可能連點浪花都沒有。

還一種可能,團車和之前的華為一樣,不會全資投入,而是找廠商代工,自己只是提供貼牌的服務。但那還叫自己造車嗎?

03

資金不夠,畫餅來湊。

聞偉說,“我們對造車有敬畏之心”。對李想而言,這近乎打自己的臉了。

自己好不容易摸爬滾打到今天,突然蹦出來一個“3個月能再做一款”的造車團隊,豈不是意味著自己的路線,全是錯的?

不過搞零售的聞偉,某種程度上要比造車的李想,更懂使用者,更懂網際網路。在李想朝著聞偉開炮之後,聞偉又發了一條新微博,誠邀李想參加自己的產品釋出會。

李想急了,向造車新玩家開炮

這兩天莫名登上熱搜,要感謝@李想 先生的關注與質疑。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新勢力之所以新,是前人的積累和後人的無懼。無懼不是盲目,造車不會兒戲。所以我誠摯地邀請李想先生在我們首次產品釋出時可以撥冗出席。

聞偉說自己莫名登上熱搜,但真的莫名嗎?恐怕這恰恰是他想要達到的效果吧。

在沒有強融資能力的前提下,吹一場牛,挨一次罵,換一個熱搜,引來資本市場的關注,然後再去融資找錢,沒有比這更低成本的營銷了。

如果李想能夠參透,想必他多半會忍住閉嘴。只是現在,自己成了給聞偉輸送流量彈藥的工具人。

當然,潮水總有褪去的那一天。今天吹的牛,都會成為明天要還的債。聞偉是真造車還是真圈錢?按照今年金九銀十的預售設定,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作者簡介

李想急了,向造車新玩家開炮

李想急了,向造車新玩家開炮

TAG: 造車李想聞偉團車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