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跌60%,三年燒掉百億,明星“毒角獸”現出原形

股價跌60%,三年燒掉百億,明星“毒角獸”現出原形

“‘獨角獸’秒變‘毒角獸’的故事,再度上演!”

旗下投資家作者 | 劉曉月

1月13日訊息,據新浪科技報道,國內生鮮電商平臺叮咚買菜被員工曝出裁員萬人的訊息,甚至還有具體的裁員資訊:採購裁員50%,演算法裁30%,運營裁30%,招聘裁10%-20%。且大多數被裁員工都只拿都了N的賠償,沒有N+1。

對此訊息,叮咚買菜方面表示了否認,“網上的資訊不實,之前已經闢謠。目前公司各項業務均是正常運轉狀態,個別變動屬小範圍公司正常組織資源調整。”

雖然公司對裁員訊息予以否認,但無可爭議的是,這個頂著生鮮電商獨角獸名號的明星企業,如今已面臨風雨飄搖、危機暗藏的局面——

明星光環背後:每天燒掉3316萬,股價跌60%

回想2021年6月,叮咚買菜在美國紐交所風光上市,當時的發行價達到23。5美元,然而僅僅在半年之後的11月份,他們的股價便開啟了震盪下跌模式,截至1月14日,其股價為11。3美元,較發行價跌去51。9%,堪稱是腰斬級別。

與資本市場表現對應的是,叮咚買菜增收不增利的困境——近3年間,叮咚買菜虧損已達百億。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叮咚買菜的營收為38。8億元,2020年營收為113。36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已經達到146。37億元。但他們的虧損也一直在虧大。2019年的淨虧損為18。7億元,2020年的淨虧損為31。8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的淨虧損53。33億元,其中第三季度淨虧損20。1億元,而上年同期的淨虧損為8。29億元。

股價跌60%,三年燒掉百億,明星“毒角獸”現出原形

圖片:叮咚買菜的營收與淨利潤統計

再看看生鮮電商另一獨角獸——每日優鮮,也遭遇了同樣的困境。每日優鮮,上市即遭破發,發行價13美元,首日開盤價每股10。65美元,收盤價9。66美元,市值蒸發超四分之一。離11美元的最高價已經完全腰斬。

據其Q3財報顯示,這每日優鮮的普通股東應占淨虧損9。74元,與去年同時期的6。16億相比,擴大了58。07%。毛利率也同比下降了,去年同期為16。6%,今年只有12。3%。

這也就意味著,僅僅是這兩個獨角獸平臺加起來,三季度每天就會燒掉3316萬元!看似規模不斷擴大的生鮮電商,卻是以“越賣越虧”的代價換來的!

股價跌60%,三年燒掉百億,明星“毒角獸”現出原形

那麼,在探索了好幾年之後,為啥這一賽道仍然沒有擺脫虧損的魔咒呢?

答案是,生鮮電商既要燒錢,也不賺錢。

生鮮電商,為啥越賣越虧呢?

生鮮電商主要有三種模式,分別為前置倉、店倉一體化和社群團購。

盒馬鮮生是店倉一體化,興盛優選是社群團購模式,“難兄難弟”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都是前置倉模式,而他們的問題也就出在了前置倉模式的弊端上。

什麼是前置倉模式?

簡單來講就是每個門店都是一箇中小型倉儲配送中心。將倉庫(配送中心)從城市遠郊的物流中心,轉移到距離消費者周邊1~3公里的地方。總部中央大倉只需對在市區內鋪設的門店進行供貨,就能夠達到覆蓋最後一公里的目的。

和其他電商模式不同,這種前置倉模式是消費者在下單後,商品將從附近零售門店裡發貨,而不是從遠在郊區的某個倉庫發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時效性。

基於該模式,叮咚買菜推出“最快29分鐘送達”、“0元配送費”等服務,很好地迎合了一二線城市使用者的對速度和體驗的要求,提高了使用者的滲透率。

股價跌60%,三年燒掉百億,明星“毒角獸”現出原形

但事有兩面,前置倉模式的問題也十分明顯——運營成本,真不是一般高。

首先,前置倉需要大規模佈局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每日需求。

一般而言,一二線城市平臺需要建立20個以上的前置倉。

由於大規模佈局的需要,其涉及到前置倉的維護以及中間運營所牽扯到的引流、房租、水電、補貨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援。

其次,前置倉的履約費也要比其他模式高,

因為能夠達到宣傳中所說的“最快29分鐘送達”,保證生鮮的時效性,這導致一名配送員一次只能送1~2單,如若客單價平均偏低,送貨成本則很難降低,配送員成本較高。

股價跌60%,三年燒掉百億,明星“毒角獸”現出原形

第三,前置倉的履約費用是一項動態成本,無法被攤薄,反而會隨著訂單的增加而升高。

這也就是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越賣越虧”的魔咒所在。他們的GMV和營收都在增加,但它們的履約費用也在翻倍上升,2021年Q3每日優鮮履約費用6。28億元,同比增長61%,環比增長17。9%,而叮咚買菜的履約費用則達到了每日優鮮的三倍之多。

其實虧損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再怎麼燒錢和虧損,也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其實盒馬也曾試水前置倉,但因為品類寬度、客單價、毛利率和損耗等問題,在佈局一年後直接全面關停了,轉而全力佈局相比大店成本更低、開店更快的小店業態。

靠燒錢帶來的流量,註定是難以為繼

除了前置倉的運營成本之外,在行業競爭正酣的情況下,平臺們營銷的費用也高居不下。畢竟叮咚買菜們面臨的對手不止同類平臺,還有傳統線下商超、網際網路電商大廠。

叮咚買菜為了使用者引流,這些年也是卯足了勁兒線上線下發力。

最初的引流方式是傳統的地推形式,挨家挨戶的上門推廣。這兩年開始發力線上,在快手、抖音、知乎以及微信等網際網路平臺大量投放廣告,還曾由於抖音上的一條廣告,在2021年8月被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

根據財報顯示,叮咚買菜三季度營銷費用為4。28億元,同比增長206。8%。

據零售管理專家胡春才透露,2019年,生鮮電商行業的獲客成本已經達到約300元/人。除去叮咚買菜直接補貼的金額之外,再算上其他方面的推廣費用,叮咚買菜的獲新成本可能已經超出300元。

但是燒錢補貼換來的流量並不是真流量,一旦平臺補貼退坡,那麼使用者就會毫不留情地用腳投票。

股價跌60%,三年燒掉百億,明星“毒角獸”現出原形

可以說,叮咚買菜能夠在虧損狀態下支撐到現在,主要靠的還是頻繁的融資。

2018~2021年間,叮咚買菜共經歷了10輪融資,但巨大融資金額並沒有抹平叮咚買菜將近50億元的虧損。

也正因為盈利模式遲遲未能跑通,公司還被質疑上市是為了割韭菜圈錢。不過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站出來否認了這一質疑,但他也對公司的前景憂心忡忡——

“公司從二級市場拿錢不是那麼迫切,上市目的並不是圈錢。回看叮咚買菜,在虧損的情況下,持續燒錢看不到盡頭,遲遲沒有可盈利的商業模式,一旦融資環境惡化,資本輸血鏈斷掉,叮咚買菜靠燒錢帶來的流量與規模都難以為繼。”

居民的“菜籃子”,不是賺錢的“好生意”

更重要的是,從生鮮電商賽道本身而言,居民的“菜籃子”也並不是、也絕不能是平臺謀取超額利潤的工具。

首先,無論是一頓蔬菜魚肉到一箱橙子蘋果,對絕大部分消費者來說,生鮮電商的消費單值太低太低。

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霖自己也說過,一個家庭一天吃菜的消費水平是在50元、60元,這是最合理的客單價。當平臺把客單價提到90元,很多菜用不掉,放在冰箱幾天就壞了。

其次,生鮮本來就是十分傳統的低毛利行業,

農產品價格比較透明,加價空間很有限,生鮮電商雖然聲量很大,但在整個產業中裡面其實沒有什麼議價能力。其是在激烈競爭之中,同質化的生鮮產品就更難維持毛利水平。

叮咚買菜Q3財報顯示,該季度毛利率為18。24%,這個毛利率水平在動輒90%以上的A股市場中,真的是上不得檯面的。

但是要想攤低前置倉的運營成本,平臺還必須要有大規模的單量。

東北證券分析師選取了300平方米的標準前置倉進行分析,在客單價60元、單日訂單量600-1400單的情況下,在不考慮產品從產地到達前置倉的運輸成本的前提下,單筆訂單的前置倉履約費用在10-13元/單左右。

該分析師測算,在客單價60元、毛利率達到20%的情況下,單個前置倉的單量需達到1000單才能實現前端盈利。

股價跌60%,三年燒掉百億,明星“毒角獸”現出原形

但是,對於這種“菜籃子”生意,又不能像傳統網際網路生意一樣,透過低價補貼獲取使用者,謀求壟斷再實行收割。

2021年關於平臺反壟斷監管之風愈加嚴厲。自3月,市場監管總局對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十薈團、食享會五家社群團購企業不正當價格行為做出行政處罰開始,變化就已經開始了。

一位大公司社群團購業務的大區管理層表示,最可怕是看不到希望,原計劃大家燒兩到三年培養使用者認知和習慣,現在不能燒錢,網際網路生意突然變成純粹的零售生意。

當戰爭來到下半場,玩家們必須要思考一個問題:“價格之外,還能拼什麼?”

股價跌60%,三年燒掉百億,明星“毒角獸”現出原形

結語

經過幾年發展,生鮮電商行業至今仍在泥潭中掙扎。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資料顯示,國內開展生鮮電商業務的企業大約有 4000 多家,其中僅有4% 營收持平,95% 陷入虧損,最終只有 1% 實現盈利。

然而,從共享單車到生鮮電商,一個又一個故事證明,別看吹的有多天花亂墜,不盈利的商業模式就是耍流氓。

在資本漸漸迴歸理性的當下,生鮮電商玩家們必須要及早想清楚,如何透過模式迭代,透過降本增效,來賺使用者的錢而非投資人的錢來。

參考:

子彈財經《否認裁員上萬人後,叮咚買菜依然需面臨核心拷問:何時盈利?》

電商行業《三年燒光180億,虧損還在加劇!叮咚買菜們只能靠新故事突圍》

首席財經觀察《慘慘慘!一天燒掉3700萬!生鮮電商大逃殺》

知識經濟雜誌《叮咚買菜愁城難解》

鋅財經《不到三年虧百億,叮咚買菜燒錢爭第一》

伯虎財經《叮咚買菜的子彈不夠用了》

TAG: 叮咚買菜電商生鮮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