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詩人陪你學《道德經》(第十四章嘉賓:崔顥)

千古詩人陪你學《道德經》(第十四章嘉賓:崔顥)

悅然閣書法作品。

諸位閣友,歡迎入閣小憩!

盛唐時期的詩人,我們已經陸續邀請到了十位。

“道士”李白、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王孟(王維孟浩然)、邊塞四詩人(王昌齡、王之渙、高適、岑參)、一代名相張九齡以及王翰和王灣。

在那個群星璀璨的年代,沒有點才華還真是不敢出門喝酒。

可是我們的大仙人李白,從來眼中只有天上明月和手中美酒,何曾看上過人間凡事?

不過有一個人的詩,竟然讓詩仙都起了佩服之情和一較高下之心。

我們來看看,今天的嘉賓到底是何人物。

1

詩榜第一

相傳李白初登黃鶴樓時,極目遠眺,見江水浩蕩東流,直入天際,不禁觸景生情,詩興大發。

剛要題詩,卻突然發現了牆壁上的一首《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玩味良久,把筆一扔,長嘆一聲道:“兩拳打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這首詩的主人,正是我們今天的嘉賓——崔顥。

千古詩人陪你學《道德經》(第十四章嘉賓:崔顥)

悅然閣書法作品。

後來,李白越想越不服氣,本來不拘於格律的他,專門寫了兩首律詩來與崔顥一較高下,這便是我們都熟悉的《鸚鵡洲》和《登金陵鳳凰臺》。

連詩仙都要模仿的詩,後人自然推崇備至。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更是直言不諱地說這是唐人七言律詩第一。

再後來,什麼“千秋第一絕唱”之類的評價層出不窮,《黃鶴樓》也便成了眾多詩榜中的第一。

寫《鸚鵡洲》沒有勝出,寫《鳳凰臺》也難分伯仲,還為崔顥打了千年的廣告,李白便一直耿耿於懷。終於,李白記起了崔顥的《長幹行》廣為流傳,我們的詩仙偷偷地笑了。

李白寫的《長幹行》,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也為後人留下了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這樣絕美的詞彙。

千古詩人陪你學《道德經》(第十四章嘉賓:崔顥)

悅然閣書法作品。

2

原文解讀

視之不見,名曰夷;

聽之不聞,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千古詩人陪你學《道德經》(第十四章嘉賓:崔顥)

悅然閣書法作品。

視之不見,名曰夷;

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

zhì jié)

,故混而為一。

這一章還是來描述“大道”的。

你看它卻看不見,這就叫做“

”。“夷”是無色的意思。

你聽它又聽不到,這就叫做“

”。“希”是無聲的意思。

你想觸控它卻又摸不到,這就叫做“

”。“微”是無形的意思。

這三者都是大象無形,無從追究,它們原本就渾然而為一。

其上不徼(jiǎo)

,其下不昧,繩繩(mǐn mǐn)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徼:清晰、光明。

昧:陰暗、晦澀。

繩繩:注意讀音為

mǐn mǐn

,接連不斷,小心謹慎。

“大道”的上面既不顯得光明亮堂,下面也不顯得陰暗晦澀,無頭無緒、延綿不絕卻又不可名狀,週而復始的運動,一切又都會回到無形無象的狀態。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這就是沒有形狀的形狀,不見物體的形象,這就是“

惚恍

”。

迎著它,看不見它的前頭;跟著它,也看不見它的後頭。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把握著早已存在的“道”,來駕馭現實存在的具體事物。能認識、瞭解宇宙的初始,這就是認識“道”的規律。

3

悅然悟道

這一章的嘉賓,原本打算邀請劉希夷的,就是那位寫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初唐詩人,因為他的名字就來自這一章嘛。不過諸位閣友也莫著急,現在盛唐的詩人們基本也都來過了,過段時間會集中邀請初唐的詩人。

這一章,老子又開始描繪“玄之又玄”的道了。

看不見、聽不到、摸不到,大象無形。

生活中我們往往很容易關注到有形之物,而忽視老子一再提到的“無”。

行動看得到,而思想看不到;

身體看得到,而精神看不到;

名利看得到,而品德看不到。

真是辯證高深的學問呢。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大概,這就是我們學習國學、學習古詩詞的初心吧。

TAG: 李白崔顥名曰黃鶴樓悅然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