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 | 歷史的非虛構寫作——2021年鳴沙史學嘉年華來啦!

預告 | 歷史的非虛構寫作——2021年鳴沙史學嘉年華來啦!

鳴沙史學嘉年華

歷史是枯燥乏味的,又是引人入勝的;是振聾發聵的,又是使人迷惑的。對歷史感興趣的人很多,但知道如何閱讀、學習的人較少;歷史影視劇、小說很普及,但研究專著作往往乏人問津。這樣一種悖論,一方面因歷史學科自身特點,另一方面也和歷史學者身居象牙塔、不常面對大眾(並不都是刻意而為)有關。由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歷史學分社計劃每年組織一屆鳴沙史學嘉年華,邀請相關歷史學者圍繞一定主題,用盡量平實的語言講述他們學術生涯的感受、經驗和收穫,並將歷史生動地表達出來。2020年舉辦的第一屆鳴沙史學嘉年華,主題為“歷史學家的取景框——數字·概念·生活”。2021年第二屆鳴沙史學嘉年華活動,社科文獻歷史學分社聯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共史學集刊》以及全現在,邀請學者、出版人、寫作者在北京紅樓公共藏書樓一起盤點“歷史非虛構寫作”的來龍去脈、內涵與外延。

歷史非虛構寫作在國外有脈絡分明的譜系,中國史學亦有自《史記》開創的偉大敘事傳統。“歷史”與“非虛構”、與“寫作”都有天然的“親緣”關係:歷史本來就應該是非虛構的;關於歷史與寫作的關係,海登·懷特的話說得很好:歷史學沒有專門的技術性術語,它以“日常有教養的語言為工具”,這意味著人們要求歷史著作的文采和可讀性並不過分。

讀過《最長的一天》(The Longest Day)的讀者,都會對科尼利厄斯·瑞恩( Cornelius Ryan)的如椽大筆留下深刻印象:他對諾曼底登陸日做了立體、全綵的勾勒,讀之如身臨其境,看得見曳光彈劃過天際,聞得到皮肉被子彈燒焦的味道,戰場上的普通一兵、雙方統帥各有各的選擇,各有各的掙扎。一本書對戰爭的經過有細緻入微的勾勒,對人性亦有深入幽微處的洞察。這是我們理想中的歷史非虛構寫作的範本。

這樣的作品還可以羅列很多,像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作品,像卜正民的作品、史景遷的作品……但樣本俱在並不等於歷史非虛構寫作在今天的中國學術界、出版界已經是一個不言自明的概念。

活動安排

第一場 源流與邊界:歷史非虛構寫作的理論維度

時間

7月23日(週五)19:00—21:00

嘉賓

王笛  澳門大學傑出教授

楊念群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史學理論研究所所長

祝勇  作家、紀錄片導演,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

主持

陳肖寒  社科文獻歷史學分社編輯

掃碼報名

第二場 敘事的轉向:歷史非虛構寫作的實踐檢討

時間

7月24 日(週六) 19:00—21:00

嘉賓

趙冬梅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張宏傑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研究館員

鄭小悠  歷史學者,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主持

姜萌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中國公共史學集刊》主編

掃碼報名

第三場 走向公共空間:歷史非虛構寫作的多元解讀

時間

7月25 日(週日) 19:00—21:00

嘉賓

羅新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暨歷史學系教授

止庵   作家,學者

包麗敏  前資深媒體人,曾為知名特稿記者

董風雲  甲骨文書系創始人,社科文獻甲骨文工作室(分社)社長

主持

徐鵬遠  燕京書評編輯

掃碼報名

地點:

北京紅樓公共藏書樓(西城區西四南大街26號)

報名方式:

免費報名,憑報名資訊參與

主辦: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共史學集刊》、社科文獻出版社歷史學分社、全現在、北京紅樓公共藏書樓

點選回顧

預告 | 歷史的非虛構寫作——2021年鳴沙史學嘉年華來啦!

預告 | 歷史的非虛構寫作——2021年鳴沙史學嘉年華來啦!

預告 | 歷史的非虛構寫作——2021年鳴沙史學嘉年華來啦!

預告 | 歷史的非虛構寫作——2021年鳴沙史學嘉年華來啦!

整理 石石   稽核 柳楊 宋榮欣

TAG: 歷史虛構史學00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