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四小龍商湯科技IPO獲批:目標千億市值?失敗AI業將跌入寒冬?| 明鏡Pro

11月23日訊息,據港交所檔案,AI企業商湯科技透過港交所上市聆訊,聯席保薦人為中金公司、海通國際和匯豐銀行。該公司預計很快會在港交所上市,IPO計劃募資10億美元,其中60%將用於公司研發投入。商湯科技是被稱之為“AI四小龍”中處於領頭羊地位一家人工智慧科技公司,其他三家分別是曠視科技、依圖科技和雲從科技。

AI四小龍各有特色,目前商湯科技側重從技術底層設施引領行業發展,在計算機視覺軟體市場,商湯科技市場佔用率為第一。曠視科技主要打造物流場景下的智慧方案,依圖科技集中於垂直整合,雲從科技在國內銀行人臉識別產品上優勢更明顯。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家公司都在商湯科技之前提出了上市計劃,但目前均沒有上市,部分企業尚在進行之中。

依圖科技在2019年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當時被認為可能成為AI四小龍中第一個上市的公司,然而其在港股上市申請一直未被透過。2020年11月初,依圖科技突然正式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科創板上市,擬透過發行CDR(中國存託憑證)的方式募集75。05億元資金。然後,半年後的今年7月2日,依圖科技又主動申請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

同樣在2019年,曠視科技也想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但此後一直沒有動靜,直到直到2020年的2月,港交所網站顯示,曠視科技的聆訊資料狀態變為“已失效”。此後,曠視科技轉戰科創板。2021年3月,該公司科創板IPO申請獲得受理。雲從科技稍微幸運一點,其在幾年7月提交科創板申請,隨後10月獲批,該公司已經上市在即。

僅次於海康威視的新大象?

AI四小龍在今年集中衝擊IPO,也成為業內一大話題。業內分析認為,實際上從去年開始隨著使用場景的增多,人工智慧公司達到了其上市的最佳時機。2020年,人工智慧獨角獸接連進入衝刺IPO階段。尤其是年底,海天瑞聲、依圖科技、雲知聲、雲從科技、雲天勵飛,格靈深瞳、第四正規化等“AI概念股”扎堆湧向資本市場。而另一方面,隨著融資額度的增加,一些公司的估值已經很高,不得不進入公募市場尋求資金支援。

以商湯科技為例,企查查資訊顯示,自成立起,商湯科技總計獲得12輪投資,總融資金額為5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1。89億元)單是2020年7月的D輪,就募資了近16億美元。據報道,在上市之前,商湯的估值已經超過120億美元。而據胡潤研究院釋出的《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商湯科技的估值為500億元,曠視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的估值分別為300億元、200億元、140億元。

AI四小龍商湯科技IPO獲批:目標千億市值?失敗AI業將跌入寒冬?| 明鏡Pro

商湯科技融資歷程

這些AI初創公司也急缺資金續血。比如雲從科技,2018年-2020年分別虧損2億、17。63億、7。21億,三年合計虧損27億,即使扣非後虧損也有13。52億,2020年收入還同比下降6。51%;曠視科技,2018年-2020年Q3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65億、-12。49億、-10。39億,3年內虧損28。4億,三年收入虧沒了;依圖科技,2018年-2020年中扣非歸母淨利潤為-6。51億、-9。99億、-4。49億,虧損比收入還多。

AI四小龍商湯科技IPO獲批:目標千億市值?失敗AI業將跌入寒冬?| 明鏡Pro

各AI公司2020年毛利潤對比

而作為AI四小龍第一企業,商湯科技的收入規模最大的,甚至超過了曠視、依圖、雲從等的總和,這也使得其上市想象空間很巨大。

“如果商湯科技上市之後表現不好,可能意味著整個AI行業要降溫了。”一位投資圈人士指出。

在商湯科技之前,2020年7月20日,“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688256,SH)於科創板上市,當時總市值約600億元。但一年之後,寒武紀的市值已經跌去一半,目前僅為344億元。

華泰證券認為,如果順利上市成功,有望成為A/H市場僅次於海康的第二大人工智慧企業。

具有成長力的財務資料

這種判斷是基於對商湯的綜合實力之上。綜合比較商湯和已經提交招股書的全球6家AI公司,海康/大華/訊飛,以及美國的Palantir和c3。ai 2020年的財務資料,華泰證券認為:1)與中國公司比較商湯毛利額優於四小龍(曠視、依圖、雲從、商湯)的其他三家但與龍頭海康有一定差距;2)與海外公司比較商湯已遠遠領先於C3。AI但相比Palantir仍有發展空間。

從業務模式上來看,和其他AI公司類似,商湯科技展示了一個通用平臺(SenseCore)+四個行業的商業模式。商湯的通用平臺SenseCore包括(1)大量高效的模型生產能力,(2)包括超算叢集在內AI基礎設施賦能資料中心(AIDC),(3) 自研的AI晶片及ISP晶片等。和海康及其他AI初創公司相比,平臺的能力範圍更大。

簡單來說,SenseCore可集中量產人工智慧模型,這也是商湯科技和其他AI四小龍的戰略區別。

AI四小龍商湯科技IPO獲批:目標千億市值?失敗AI業將跌入寒冬?| 明鏡Pro

從營收來看,商湯主要的落地行業包括智慧商業(2020年收入佔比43%),智慧城市(40%),智慧生活(13%)和智慧汽車(5%),和其它AI公司及海康的落地場景構成類似。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商湯科技營收呈穩定上升趨勢,從18。53億元逐年提升至34。46億元,2021上半年營收16。5億元,三年半累計收入近百億元;

同時,毛利率分別從56.5%逐年提升至70.6%,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更是達到73.0%。

商湯收入規模大於曠視、依圖、雲從等的總和,但只相當於海康、大華和訊飛的5%/13%/26%;毛利潤相當於海康、大華和訊飛的8%/22%/41%。不過,商湯相比其他公司又有明顯的優勢,其他公司2020年收入基本小於10億元,而商湯營收達34億元。

AI四小龍商湯科技IPO獲批:目標千億市值?失敗AI業將跌入寒冬?| 明鏡Pro

儘管營收和毛利在增加,但據商湯科技稱,受研發成本高昂影響,公司虧損仍不斷擴大。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虧損淨額分別為34。32億元、49。6億元、121。58億元及人民幣37。12億元,合計虧損242億元。大量的研發支出使得商湯科技虧損,

其中,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其研發開支分別為人民幣8.48億元、19.16億元、24.53億元及17.7億元。可以看出其研發投入很大。

虧損目前也是困擾人工智慧初創企業的第一大問題。除了四小龍,包括寒武紀、格靈深瞳等等AI概念股,都處於虧損之中。

這意味著AI行業看似很火,但實際上絕大部分在賠本賺吆喝,行業處於嚴重內卷。

AI行業具體面臨兩大難題

但在虧損的另一方面,資本對盈利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華盛證券認為,目

前AI創業公司已經成長多年,已經從“技術突破”轉向“商業成長性”週期,

資本對其的選擇也從技術突破轉向了能否落地的,實現商業化的階段。

在其看來,AI行業出現了三個重要的轉變,使其具備商業化可能,這包括:演算法的進步和硬體成本的大幅下降,正在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加速商業化落地。根據OpenAI測算,全球頭部AI模型訓練算力需求3、4個月翻一番,因此每年頭部訓練模型所需算力增長幅度高達10倍;2、系統企業、晶片企業在AI 浪潮下面對不同的機遇和困局,行業整體在競合博弈中逐步成熟;3、企業智慧化轉型需求迫切,軟硬體垂直一體化解決方案成為主要的商業模式。

另外,

AI四小龍都很相似,甚至海康威視、大華股份,都擺脫不了主要客戶是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特性。

這也是潛在的風險。

AI四小龍商湯科技IPO獲批:目標千億市值?失敗AI業將跌入寒冬?| 明鏡Pro

海康大華業務結構中,B端分別佔各自2020年營收的67%和65%(境外業務歸類為B端業務);G端業務同步展開,體量大致在B端業務的三分之一。曠視科技G端佔營收比居同行業最高,主要集中在城市物聯網以及消費物聯網(雲端SaaS和移動終端類)建設佔比達到57%,B端體量很小。商湯的四大業務中,智慧城市業務收入佔比是最高的,2018年-2021年中收入佔比分別為28。6%、41。9%、39。7%、47。6%,這些收入依賴於政府部門的採購與支出,屬於To G業務。

有媒體在報道中指出,AI公司應收賬款都很龐大,假如公共部門客戶付款週期延長,資金回籠正成為壓死駱駝的稻草,何況初創公司本身還不是駱駝。商湯科技的營收賬款也很高,2018年-2021年中,貿易產生應收賬款分別為13。31億、26。15億、37。48億、39。26億,為當期營業收入比例的72%、86%、109%、238%。2018年-2021年中,商湯科技計提的應收賬款減值準備分別為1。02億、2。11億、6。09億、7。84億。

從技術實力來看,無論是演算法還是資料和算力,商湯科技在同行業都位列前茅,而且有自研的人工智慧專用晶片。所以說,如果商湯這一戰沒有如預期獲得想象中的勝利,對整個AI行業來說都是巨大的打擊。

本文參考資料:

1、華泰證券:從商湯招股書看AI行業競爭格局

2、經濟觀察網:  商湯科技被傳港股IPO獲批 AI創業公司上市潮背後困境與未來

3、市值風雲 :市值不過千億PE都不夠回本:商湯科技,“AI四小龍”上市頭籌猜想

4、同花順:商湯科技終於來了,如何抓住AI上市潮的投資機會?

5、新浪科技:商湯科技IPO獲批 AI企業如何面臨虧損通病?

TAG: AI商湯科技2020曠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