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春秋(3): 伍子胥行乞至姑蘇,公子光陰謀殺吳王

上篇說到伍子胥陷入絕境,急得一夜白頭,在河邊看到一葉扁舟停泊在蘆葦叢中,大喜過望奔過去,看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漁人。伍子胥直言相告自己的身份和經歷,漁夫接待了伍子胥和公子羋勝上船,並且做了魚湯給他們吃,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度過大河基本已到達吳國境內,吃飽喝足,伍子胥感激不盡,解下隨身攜帶的佩劍贈給漁夫,說此劍價值白金作為酬謝。

吳越春秋(3): 伍子胥行乞至姑蘇,公子光陰謀殺吳王

老漁翁哈哈大笑說,“楚王懸賞千金要你的人頭,我如果貪圖錢財還會救你麼?”,伍子胥說,“漁父大恩容日後相報,還望替我等行蹤保密,切不可告知官府。”, 漁父聽完後大怒 ,“我感念大夫是忠臣之後,出於義氣捨命相救,如果日後有他人告發你們,我如何證明清白,為了讓你放心,我今天只有一死。”說完一頭扎進滾滾洪流之中不見蹤影,伍子胥唏噓不已,後悔失言斷送義士性命。

插入一個話題,漁父(漁夫),就是漁翁的意思。歷史上漁父是一個很經典的形象,無名無姓,無拘無束,睿智淡泊,比如說屈原在汨羅江邊遇到的漁父,那段經典對話流傳千古,儼然一個哲學家的口吻,當然是歷史作家的藝術加工了,用來刻畫當時歷史人物的心境,雖然不盡可信,但是無傷史實,所謂春秋筆法。

吳越春秋(3): 伍子胥行乞至姑蘇,公子光陰謀殺吳王

比起枯燥嚴謹的學術文章要生動得多,很多酸書生喜歡鑽牛角尖指責,很是無趣。漁父而後又衍生為經典的文學形象,跟樵夫一起出現在詩詞歌賦散文小說裡,西遊記中有漁樵作為引子,金庸小說漁樵耕讀是一燈大師的四大弟子,這一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其歸隱山水,恬淡自然的生活是失意文人們的精神寄託。

隨後伍子胥帶著羋勝前往吳國都城,今姑蘇一帶,一路上飢寒交迫,疾病交加,暈倒在一條河邊,一個洗衣服的老婆婆看他倆可憐,就給他倆做了一頓飯。伍子胥說,一飯之恩,必當千金回報,幾乎就是韓信的故事。就這樣,兩人一路行乞,歷經千辛萬苦到達吳都。

很難想象,一個視尊嚴重於生命計程車大夫能夠低下頭來乞討,忍辱活命,只為心中不滅的仇恨。歷史記載可以一筆帶過,但是我們寫歷史過程中,重溫這一心路歷程,並不容易,這是怎樣強大的信念支撐著活下去。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經天緯地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吳越春秋(3): 伍子胥行乞至姑蘇,公子光陰謀殺吳王

伍子胥來到吳都後,首先去找的人是吳國的公子名光,當時吳王僚的堂兄,歷史稱之為公子光,也是後來赫赫有名的吳王闔廬,後面的故事篇章將由他來掀開。伍子胥早就聽說過公子光禮賢下士,慧眼識才,公子光也聽聞過楚國忠良伍奢家族被滅,伍子胥孤身亡命天涯,沒想到可以親眼見到這位奇人,跟他對話一番後更加賞識他的才華,於是就是把他舉薦給了吳王。

伍子胥一見到吳王就急不可耐的勸說伐楚,心中復仇之火湧上心頭,當然了,伍子胥肯定不會說報仇之類的話,如此聰明絕頂的人會站在吳國的角度分析,“如今楚王昏庸無道,朝廷被奸臣小人把持,百姓怨聲載道,大王如果趁機攻伐,定可大獲全勝,楚國如若納入吳國版圖,稱霸中原指日可望。”

還不忘頂一下公子光報答舉薦之恩,“公子光善於用兵,如果讓他帶兵伐楚,定可大獲全勝。”這麼好的機會吳王沒有理由拒絕的,聽得心花怒放,拍案叫絕,正打算下令舉國伐楚。但是公子光出面阻止說,“楚國精兵強將,地大物博,絕非輕易可以戰勝,伍子胥報仇心切,我王不可為一人舉國家之力,得罪大國。”吳王恍然大悟,就放棄了伐楚。

吳越春秋(3): 伍子胥行乞至姑蘇,公子光陰謀殺吳王

伍子胥此時知道公子光這個人不簡單,心中一定別有所圖,再透過細心的觀察和分析,知道公子光是想篡位自立,也看出吳王見識短淺,過於輕信公子光,毫無防備之心,公子光謀反之事可成。作為外來者,不宜摻雜到吳國的權力之爭,但是要選擇好立場,未來才能有出頭的機會。

於是伍子胥給公子光獻上一位奇人異士,專諸,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一,正合公子光之心意,然後帶著羋勝歸隱山林,躬耕田園。果然,公子光一直在謀劃殺死吳王僚自立,歷史上謀反成功的人總是能夠找到合情合理的理由給世人和歷史一個交代,使其權利和王位名正言順,公子光也不例外,他的邏輯是這樣的。

公子光祖父傳下遺命,家中三兄弟,王位傳遞兄亡弟承,公子光老爹餘祭是家裡老大,就先繼承了王位,餘祭死後,老二夷昧接替哥哥的位子當了吳王,夷昧死後,應該傳給三弟季札,誰知季札或是清高或是怕壓力大,不願意繼位,於是夷昧就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僚,也就有了當時的吳王僚,公子光作為老大餘祭的兒子就心裡不平衡了,三叔季札不願當王,按照順利應該我作為家族長子繼承王位啊!

吳越春秋(3): 伍子胥行乞至姑蘇,公子光陰謀殺吳王

不管合不合理,這顆仇恨的種子就此種下了,公子光雖然心裡不平衡,但是城府極深,表面上依然是對吳王僚畢恭畢敬,時間久了,吳王僚就覺得這個堂兄實在是非常仁義厚道。

下面就是一位歷史上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的表演時間了,專諸。春秋戰國時期有五大刺客,專諸,要離,豫讓,聶政,荊軻。可能多數人只知道荊軻刺秦,但另外四人的故事其實精彩得多。

專諸和要離都是為了公子光的王位,專諸一刺改變了吳越春秋地歷史,要離一刺解除了公子光的王位威脅,豫讓是武士復仇記,聶政是私人恩怨,而荊軻雖然壯烈,終究失敗,反而加速了燕國的滅亡。所以五人中,只有專諸一人是成功地改變歷史,所以說他是春秋時期第一刺客也不為過。

下一篇講繼續講述,刺客的故事。

吳越春秋(3): 伍子胥行乞至姑蘇,公子光陰謀殺吳王

TAG: 公子光伍子胥專諸漁父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