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莊園》裡騙小孩的人渣,令人髮指

01.

剛剛看到一個新聞,槽點多到讓人不知從何處吐起:

近日,江蘇宿遷,12歲的小甲在遊戲中被假客服騙了4。7萬。警方調查發現騙人的竟是小甲同歲的侄子小乙。

原來這位小甲因為玩遊戲被騙太多次,就把經歷講給侄子小乙聽。侄子聽完就用這些技巧,就準備去網上“練練手”,結果第一次就騙了叔叔本人。

《摩爾莊園》裡騙小孩的人渣,令人髮指

這波“大水衝了龍王廟”的智熄操作,讓網友們都感覺特別荒誕。

也有人回憶起往事,深感如今“後浪”的強大。

不過拋開故事的戲劇性和4。7萬的數額不談,新聞中的那句“玩遊戲被騙多次”,應該是不少人童年時期的親身經歷。

玩《QQ幻想》的時候,想用金幣換點卡,對方收下之後就人間蒸發。找學姐公屏刷訊息希望可以討回公道,“騙子”卻說自己也是被盜號了,最後便不了了之。

玩《彩虹島》的時候,因為上課沒法領取活動贈送的時裝,便把賬號和密碼告訴遊戲裡同一個公會的“好朋友”,卻慘遭“背刺”,從此便再也上不了那個賬號。

還有人輕信了世界頻道里的中獎資訊,誤入釣魚網站,最後除了被騙了賬號,還少不了被爸媽擰著耳朵質問為什麼桌面出現了那麼多帶有廣告彈窗的全家桶程式……

可以說,在遊戲中被騙,成了很多人認識社會險惡的第一步。

02.

為什麼騙子這麼愛騙未成年人?

首先,從成功率的角度來看,是他們實在“太好騙了”。

由於未成年心智尚未成熟,一些成年人看起來相當離譜的事情,他們也深信不疑。

想起之前在B站明sir反騙局的影片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騙子的普通話為什麼這麼差?”

並不是說騙子們都不願好好練習普通話,如果這些人連這麼蹩腳的普通話都分辨不出來,那麼他後續被騙的可能性就很大,這類人群才是騙子的目標使用者。這正是他們利用遴選機制的最低標準最高效率地最有可能轉化的受害者。

知乎上也常常看到學生們上當受騙的經歷,其中一些甚至給當事人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感覺生活一片黑暗,不想活了。

《摩爾莊園》裡騙小孩的人渣,令人髮指

之前還看了一個新聞,2017年的時候,溫州一個十歲的小孩想要購買遊戲面板,卻被騙了7958元,成了溫州市最小的受害者。

《摩爾莊園》裡騙小孩的人渣,令人髮指

第二,從事後風險看的角度看,騙孩子往往不太容易露餡。

由於孩子的行動力有限,沒有第一時間留下關鍵證據,甚至還有不少揹著父母偷偷充錢的小孩,所以不敢告訴家長。很多家長直到事發後許久才從銀行對賬單中看出問題,有了這些時間足夠讓騙子逃之夭夭。

第三,如果被騙的是遊戲裡的虛擬物品,往往不會得到家長的重視。

比如騙遊戲幣。

在一些網路遊戲中,沒有經濟能力支付點卡費用的小孩,會選擇用遊戲幣換別人的點卡來 “白嫖”遊戲時間。

騙子會先答應孩子“給我遊戲幣我給你充點卡”,在收款後立即人間蒸發。這些遊戲幣流入了遊戲代練和工作室中,成為了他們掙錢的資本。

還有遊戲裝備,也是騙子們覬覦的寶貝,於是發生了好多“洗號”慘案。

原本被騙錢就足夠打擊學生的了,還有一些騙子覺得這樣還遠遠不夠,把人號洗了以後有偏偏還要建立幾個小號來嘲諷你一番:

《摩爾莊園》裡騙小孩的人渣,令人髮指

相對於直接騙錢,損失了遊戲幣和裝備的孩子,往往得不到家長的理解。

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當初哭著跟家裡人說自己的QQ被盜了。找回密碼後卻發現QQ寵物被盜號人養死了,他們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

死了就死了唄,這下你就可以安心學習了……

近年來,新型騙術也層出不窮。

前不久杭州有位11歲小男孩,就因為騙子說 “能幫他破解遊戲防沉迷”而被騙走了12萬元。

《摩爾莊園》裡騙小孩的人渣,令人髮指

還有一些騙子的腦筋則動到了當代人的感情需求上。

浙江義烏的大學生小傅,因為認識遊戲主播,短短2個月內就給對方刷禮物、轉賬了300萬。

《摩爾莊園》裡騙小孩的人渣,令人髮指

很多學生被騙,是因為現實中得到的關愛太少了。家長和他們的地位不對等,不和他們進行平等的交流。騙子在這時候就能趁虛而入,他們先用友善的面具偽裝自己的,漸漸和學生成了“摯友”。學生們覺得被重視被關愛了,那就很容易去信任他人。

03.

當然,並不是所有騙子在網上都是為了獲取經濟利益,有些人純粹是透過欺騙來拿孩子取樂,以滿足自己的惡趣味。

而這些行為,則顯得更加令人髮指。

前段時間,隨著手遊《摩爾莊園》的開服,十幾年前還是孩子除了找回童年的情懷外,更多想到的是那些堪稱童年陰影的恐怖回憶……

《摩爾莊園》裡騙小孩的人渣,令人髮指

摩爾莊園是是專為中國6-14歲兒童設計的安全健康益智的虛擬互動社群,每個兒童化身可愛的小鼴鼠摩爾,成為這個虛擬世界的主人。

從簡介來看,無論是面向的年齡段還是遊戲內容而言,大概都是成年人比較“不屑”的那種型別。然而有些人的騙術是在利用智商差對孩子們進行了降維打擊,以此獲取一種特殊的精神愉悅。

一個叫做星無火的玩家當年在個人部落格寫的日記,被人扒出來了:

《摩爾莊園》裡騙小孩的人渣,令人髮指

這個人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坦言,自己很喜歡在《摩爾莊園》這款遊戲中以欺騙小孩子為樂。

比如答應贈送給小朋友遊戲裡的道具,然後讓他們幫自己澆花,當孩子們辛辛苦苦勞作完之後,卻只會得到“哦,滾吧”三個字。

《摩爾莊園》裡騙小孩的人渣,令人髮指

比如騙取小孩子的密碼,然後把賬號裡值錢的裝飾品賣掉,最後小朋友徹底絕望,再也沒有上線過。

《摩爾莊園》裡騙小孩的人渣,令人髮指

他曾經騙了一個6歲的孩子,被騙後小朋友傷心不已,媽媽上線請求星無火把賬號還給孩子

星無火表示:

看見小孩這麼傷心,我睡著了都帶著笑意。

《摩爾莊園》裡騙小孩的人渣,令人髮指

有被騙的小孩又開始上線了,努力想把失去的東西都買回來。但他卻一次又一次摧毀了孩子重新打造的家園,還給他起了個“屎尿臭賤豬”的侮辱性ID。看著孩子改不掉名字的樣子,他竟然覺得非常搞笑。

《摩爾莊園》裡騙小孩的人渣,令人髮指

他表示,騙過的賬號沒有一千個也有七八百個。

《摩爾莊園》裡騙小孩的人渣,令人髮指

硬要說的話,這種騙術比起“設定一個釣魚網站讓孩子上鉤”更沒有技術含量。

星無火在這樣廉價的騙術中樂此不疲,在一次又一次的行騙中,他站在比兒童世界更“高階”的世界觀中徹底沖垮兒童的精神世界。

《摩爾莊園》裡騙小孩的人渣,令人髮指

這種行為壓根不是惡作劇式的簡單捉弄,而是以折磨純真的小朋友為樂。孩子們越是天真善良,被騙後就越是傷心。而孩子們越傷心,他自然就越高興。

04.

很多人不解,為什麼有的人會熱衷於在遊戲中欺負小孩子。

知乎的這篇回答,算是揭露了那些人最醜惡的嘴臉:

為什麼這類人偏偏要選擇兒童遊戲下手,恰恰是因為是兒童遊戲才會出現這樣的人——因為失敗的、變態的成人只有在凌虐弱小的時候才會有快感。

《摩爾莊園》裡騙小孩的人渣,令人髮指

這種行為被稱之為“性捕食者”——作惡者透過對毫無還擊能力的兒童施暴來獲得快感。

比如日本就有一位玩《我的世界》的主播,尤其喜歡開掛潛入小學生精心打造的世界中,從對他們的騷擾開始,一步步激怒對方。

《摩爾莊園》裡騙小孩的人渣,令人髮指

最後利用外掛在頃刻之間從天下落下數不清的TNT炸彈,看著被他親手炸燬的世界和發狂的小學生,他和他的觀眾產生了巨大的“愉悅感”。

《摩爾莊園》裡騙小孩的人渣,令人髮指

而在國內,《摩爾莊園》也絕不是孤例,那些躲在屏幕後面面目猙獰的捕食者,早就把魔爪伸向了其他遊戲。

過去,觸樂網就針對兒童遊戲中的“性捕食者”進行了報道。

《摩爾莊園》裡騙小孩的人渣,令人髮指

比起騙取孩子現實中的金錢,或者在“毀號”。有些遊戲中玩家的行為更加令人髮指——他們企圖透過現實中金錢的誘惑,去引導小孩子出賣自己的色相。

有微博使用者“駭客凱文”爆料兒童遊戲《小花仙》中存在性侵兒童現象。尤其是其中一個將玩家收養成“寵物”的系統,更是被別有用心的人濫用。

《摩爾莊園》裡騙小孩的人渣,令人髮指

底下的評論也令人觸目驚心。

《摩爾莊園》裡騙小孩的人渣,令人髮指

隨著防沉迷政策的不斷升級,現在的孩子們僅僅能在週五、週六和週日的晚上八點到九點享受遊戲時間。

雖然說對於未成年人的管控加強了, 但這類“面向孩子”的遊戲,是不是也需要對那些“超齡”的玩家,做更加嚴格的稽核和管控呢?

當然不排除有部分童心未泯的成年人,確實有享受兒童遊戲的權利,我也相信大部分玩兒童遊戲的成年玩家都是喜歡幫助孩子的善良大人。

但哪怕惡性事件的發生率只有1%,但對於遭到侵害的孩子來說,他們遇到的是100%的重創。

我想這是每一個遊戲的運營都該思考的問題。畢竟封號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不是長遠可以杜絕此類事件的。同時,在設計一些遊戲內容的時候,或許也該注意不能被別有用心之徒惡用。

除此之外,對於遭受侵害的未成年人,我想家長們應該對他們多一點關愛,尤其是那種“被騙了是你活該”“遊戲賬號被盜了那你就好好學習唄”等等教訓,很可能對孩子們造成二次傷害。

家長們不能認為既然出臺了這麼嚴格的反沉迷政策,就可以高枕無憂,更不能想著凡事都讓國家給你管起來,這是逃避責任的體現。合理的遊戲心態的養成和辨別是非的能力,都需要家長從小進行培養。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遊戲的陪伴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END-

歡迎關注

TAG: 遊戲騙子孩子兒童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