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的家族背景:從黑社會到東吳,孫氏家族的發展軌跡和他家族背景

每篇文章都做了語音版,可在喜馬拉雅FM搜尋浪兄筆記收聽。

孫策的家族背景:從黑社會到東吳,孫氏家族的發展軌跡和他家族背景

孫氏家族企業,成員都是親戚

孫氏企業的發展軌跡和它的家族背景有很大的關聯。吳國的家族背景其實很簡單,就是典型的黑社會,孫堅和他老爸當初就是因為和當地的黑社會團伙火拼,才挖到了第一桶金,後來不斷地招募小弟,最終成了片區的老大。不過孫堅畢竟是大老粗一個,只懂得砸錢搶地盤,沒學過什麼經營管理,所以企業始終沒做大,自己死後企業反倒被別人兼併了。孫策後來又拉了一批當初跟著老爸打天下的叔叔大爺們重新起家,還在企業內部匯入了先進的經營理念,並引進了一批“空降兵”,可也經營得不溫不火,畢竟他從小就跟著老爸廝殺,沾染上了濃重的黑社會風氣。

孫氏集團是個典型的家族企業,內部成員都沾親帶故,周瑜和孫策是結拜的把兄弟,後來分別娶了絕代美女小喬和大喬,變成了一擔挑。周瑜和魯肅也是兄弟,魯肅又和呂蒙拜了把子,而陸遜的妻子又是孫策的女兒,總之大家都變成了親戚。孫權自己都說:“內結骨肉之恩,外託君臣之義。”以至到現在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想在家族企業裡混,男的就要變成家奴,女的要變成家眷。

想當年蔣介石用的也是這套路,軍閥混戰的時候,他施行“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和他拜把做兄弟”的策略,到了後來連自己都記不清楚有多少拜把子兄弟了。

不過好在蔣介石只不過是和男同胞拜把做兄弟,不像有的企業家,賺了點錢,就把女員工的宿舍鑰匙掛在自己腰上,試圖把她們都變成家屬,那可就惹大麻煩了。

孫氏家族企業的優勢

這種企業也有它的好處,我們常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孫氏企業前期都是孫堅和孫策一起跑市場,管理成本很低,反正都是自己人,資金不用找銀行貸款,幾家一湊就行了,作出決策也很快,不需要召開什麼董事會,兒子向老爸口頭上請示幾句就能定下來,所以公司的運作效率很高。因此,東吳雖然是白手起家,卻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很快脫穎而出。但隨著企業的發展,親情管理和倫理管理的弊端就開始作怪了,所以一直到孫策在位時,孫氏企業依然只是江東的一家中小企業。

孫氏家族企業的毛病

孫氏企業是個典型的家族式企業,孫策和周瑜是連襟,他們的老婆分別是大喬和小喬,所以諸葛亮說曹操建銅雀臺鎖二喬時,兄弟倆都急了;孫權統治時期,身為大都督的陸遜又成了孫策的上門女婿。在家族企業裡,若要進入權力核心,要麼得和老闆拉上關係,要麼得和老闆的老婆扯上關係,至少也要沾上個七大姑或八大姨,否則只能當一輩子的小弟。

在這樣的企業裡,制度管理是很難推行開來的。

富二代接班人如何服眾?

與曹操劉備辛苦打江山相比,孫權是個幸運的富二代,他的江山是從父親孫堅哥哥孫策那裡繼承過來的。但是孫權是個有出息的富二代,他不僅是個守業者還是個成功的企業家,他把父兄留下的基業做得更大更好,在這點上劉禪真要好好跟他學習。

作為富二代接班人,管理起來更不容易,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服眾,想想看,你身邊都是一群年齡跟你爹一樣的人,能輕易服你這個毛頭小子嗎?說不定哪天就把你趕下臺了。但孫權很聰明,他以退為進,找來周瑜說:“哥們,我哥臨死的時候說把吳國交給我,但我覺得自己幹不了,太年輕,人家不服我。但人家都服你,所以,我把兵符交給你,你當吳國的老大吧!”嚇死周瑜他也不敢接兵符啊,就此孫權在吳侯的位置上坐安穩了。

孫權打造的學習型組織

孫權倡導全員學習,打造了一個學習型組織,使得孫氏企業繼續壯大。孫權自己愛學習,愛看書,從小就開始學習管理學和市場營銷學,沒準還上過“長江商學院”。老闆以身作則,下面的員工自然效仿。而且,孫權喜歡給員工送書,對武將也是如此。別人都送武將絕世兵器曠世好馬,而孫權卻給武將送書。孫權的學習型組織也造就了一批智勇雙全的猛將,一些街頭小混混在孫權的調教下都走上了大將之位。

都說富不過三代,但孫吳的代際傳承卻達五代。這與孫權所打造的學習型組織密不可分。

傑克?韋爾奇曾說:“一個企業的學習能力以及把知識迅速轉化為行動的能力,就是最終的競爭優勢。”21世紀最成功的企業是學習型企業。因為現代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實際就是人的學習能力的競爭,也就是看誰比誰學得更多,誰比誰學得更快,誰比誰學得更有效。誰的學習能力更強,誰就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佔據主動地位。因此,企業必須把自己打造成“學習型組織”,才能增強競爭力。

孫氏企業的市場策略渠道下沉

作為一個家族企業,孫氏企業的市場開拓頗具特點,那就是渠道下沉,做區域之王,區域內的每一個市場都是它的。孫氏企業雖然在其他區域沒有分公司,但在它的一畝三分地裡,誰也弄不倒它。誰敢侵犯它的地盤,它肯定跟誰死磕。比如劉備借了荊州,其實當時劉備對他們根本沒什麼威脅,但孫氏企業容不下自己的地盤有任何競爭者,就發瘋似地要把他趕出去。

這跟現在的寶潔差不多,都是渠道下沉,寶潔的產品已經下沉到了中國的5萬個鄉鎮,市場根基相當穩固。

當然,孫氏企業在堅守自己地盤方面也曾失策。赤壁之戰後,周瑜要除掉劉備,便使用美人計,用孫權的妹妹孫尚香當誘餌,表面和劉備聯姻,實際妄圖囚禁劉備索回荊州,當時劉備已49歲,而孫小妹只有19歲,是典型的老夫少妻。

兩人年齡雖相差30歲,但是周公瑾怎麼也沒想到,年齡並不是問題,孫小妹一下就看上了氣度非凡的劉皇叔,可謂是“美人魚看上老漁夫”。公元210年,孫氏企業小公主孫尚香和劉備成功私奔,為歷史寫上了一筆“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劉備撿了個大便宜。

孫吳的家族企業特性,也讓其有些不思進取。相較曹魏劉蜀,它並沒有大舉擴張地盤,沒想著去兼併誰,到了最後,反而是自己“被兼併”,自己把自己給賣了。

三個國家,三種類型的企業,誰都沒有笑到最後。大抵是因為都沒有彌補好自己的不足。企業經營有一個短板原理,桶裡盛水多少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板,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板。因此,對企業來說,要找到自己的優勢,更要彌補自己的不足。

魏蜀吳這三家公司各自有什麼不同的企業文化?不可一世的曹魏,為什麼在曹丕死後,實際控制權很快就落入司馬家族之手?諸葛亮多智而近妖,為什麼不取代劉禪自立?阿斗扶不起來,為什麼諸葛亮還要扶,還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開創了什麼樣的企業文化?孫權家族為什麼傳承得最久?從小不愛讀書的吳下阿蒙憑什麼把喜歡夜讀《春秋》通曉大義的關羽打得一敗塗地?孫吳集團為什麼有這麼強的競爭力?本章將一一解讀。

什麼是企業文化?中國人認為企業文化就是老闆的文化,有什麼樣的老闆就有什麼樣的企業,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說的是春秋時的楚靈王的審美標準是細腰骨感,以瘦為美;結果很多宮女減肥減得都餓死了。

同樣是經營企業,但企業主的層次卻不一樣,大致有這樣三個層次:一是生意人,二是商人,三是企業家。

生意人,無利不起早,一切向錢看,有個世界名模就曾說:“每天如果沒有一萬美金進入我口袋,我都懶得起床。”

缺斤短兩一錘子買賣無奸不商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對商人的劣評,因為他總是在利益的天平上動手腳。

第三個境界,也是最高境界企業家。不是任何一個在商場上摸爬滾打的人都可以被稱為企業家的,因為企業家意味著品牌和社會責任。

不同型別的企業主,決定著企業不同的企業文化。曹操劉備孫權的個性和定位,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魏蜀吳這三家企業的企業文化。

曹操的價值觀

曹操的價值觀是典型的實用主義,不管是黑社會的人還是白社會的人,只要能幫他幹活就行。為了鞏固和發展企業的勢力,讓更多的人為自己的事業服務,曹操愛才如命,不過他是“唯才是舉”,不論其德,只論其才,因此,曹操集團雖人才濟濟,但也魚龍混雜。

曹操“只問目的,不計手段”,這導致了他的手下都不喜歡守規矩。現在有些企業倡導“狼性文化”,採用搶奪的方式惡性競爭,為了搶生意,什麼陰損的招都用,甚至鼓勵其員工互相搶客戶。這頗具曹氏遺風。

為什麼企業家現在富而不貴?富是經濟指標,而貴更多的是一種文化價值訴求。在當前企業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企業領導者不能只盯著資產增值,而應該更加註重軟實力,建立健康型的組織形態。

曹式文化對中國人的行為方式有著深遠的影響。有些人最不喜歡循規蹈矩地排隊,喜歡另起一列。

就拿上海世博會來說,排隊的規則本來很完備,但總有人鑽空子,出現了“輪椅現象”“童車現象”。什麼叫“輪椅現象”“童車現象”呢?因為坐輪椅的殘障人士推童車帶小孩的人參觀世博會可以走綠色通道。但主辦方發現很多坐輪椅的人一進場館就跳下輪椅健步如飛,還有很多嬰兒被不同的大人用童車推著去參觀那些熱門場館。常常有人在世博園門口向遊客搭訕:“輪椅要租哇?小孩要租哇?”逼得世博會組織方只好更改綠色通道的參觀規則。

曹操不僅喜歡搏出位,還喜歡搏出名,語不驚人誓不休。他認為,出惡名也是名,總比默默無聞的好。當年,曹操殺了呂伯奢全家,陳宮問他,你殺呂伯奢的家人倒也罷了,為什麼當你知道是誤殺之後,還要一刀取了呂伯奢的性命?曹操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句話是他的口號,也是他的標籤,使其惡名遠播。對當時的曹操來說,這對放大他一世梟雄的知名度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當年曹操刺殺董卓未遂,王允卻用美人計達到了目的。在電視劇《三國》中,王允對貂蟬說:“若除禽獸,必先獻身於禽獸。”貂蟬不解地說:“義父此舉與禽獸何異?”但曹操理解了王允的意圖,與狼共舞對曹操影響很大,以至現在為了能出名,任何手段都敢使任何途徑都敢走的人也比比皆是。

曹操愛才但又妒才

曹操是大企業的CEO,前來投奔的謀士良將自然不計其數,因為大企業工資高,福利待遇好。曹操愛才是有名的,不過妒才也是有名的。楊修之死就是典型。

除楊修之外,曹操妒忌的物件還有荀彧。荀彧是曹操樹立的智謀方面的標杆,很有才華。曹操攻打陶謙時呂布襲取了兗州,他臨危不懼單身前往,說退豫州刺史郭貢的數萬人馬,並與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呂布敗走,荀彧又勸說曹操迎接漢獻帝,因此被升為侍中尚書令。因為他多次推薦優秀人才如戲志才郭嘉等給曹操,所以曹操更加敬重他,每有大事都先與他商議。但是曹操愛荀彧的同時,也恨荀彧。因為荀彧在為曹操效力的同時,依然不忘漢室。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勸曹操即公位,荀彧卻私下表示反對,因此為曹操忌恨,並在征討孫權時帶他出徵。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後方,因此荀彧又愁又怕,終於在壽春病亡,死後被追諡為敬侯,後又被追贈太尉。

由此可見,作為老闆的曹操,卻容不得下屬比自己強,實在是有點小肚雞腸,其胸懷與愛吐血的周瑜一般無二。

沉不住氣的荀彧以悲劇告終,沉得住氣的司馬懿卻成了最後的贏家,他是魏國數代帝王的師傅和西晉開國皇帝的爺爺,實現了對曹氏企業權力爭奪的全面勝利。司馬懿可以說是一個天生的權謀家,他眼光長遠,放長線釣大魚,始終把眼光放在曹操兒子中最有可能稱帝的一位身上。先是曹衝,後又曹丕。曹丕稱帝了,司馬懿自然就是朝中權力最大的人物,曹丕終了又輔佐其兒子明帝曹睿,明帝崩,又輔佐其兒子曹芳。

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開洛陽掃墳,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馬懿病死。公元265年,司馬懿次子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追尊司馬懿為高祖宣帝。可見司馬懿是三國時代最後,也是最大的贏家,他身前位高權重,死後還被追封為帝王。

曹操:後臺有多大,實力就有多大

有句話叫“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在曹操那裡可以改了,叫“後臺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曹操把“挾天子以令諸侯”做得有聲有色。

曹操本是丞相,但是從來沒有安守過丞相的本分,從不把皇帝放在眼裡。在他眼裡,沒有事情是不能做的。他死後,司馬氏集團有樣學樣你曹家人可以當皇帝,為什麼我司馬氏的人不能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人人都有帝王相,只是人雜沒輪上這導致魏國的江山很快落入司馬氏之手。

劉備是一流的“三無”企業

相比而言,劉備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高手,其企業的主打產品是草鞋,並沒有什麼競爭力。

“劉備”牌草鞋放在提倡低碳出行的今天或許還能靠差異化贏得生存空間,但在當時的確沒有多大的競爭力。像所有的中小企業主一樣,劉備創業時一無資金,二無市場,三無人才,但是他很善於賣願景,一開始就把企業的目標定為海外上市。劉備的品牌口號是“匡扶漢室,拯救蒼生”,賣的是美好生活的未來願景,而非具體的產品。一流的企業賣文化,二流的企業賣產品,劉備可謂深諳此道。

就像IBM以前是靠賣計算機起家的,後來把家用電腦業務賣給了聯想,自己改賣四海一家的解決之道,現在物聯網風雨欲來,IBM又提出“智慧地球”,改賣物聯網了。

曹操吸引員工靠的是加官進爵物質刺激,他認定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而劉備的桃園結義用的則是精神金手銬“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孫吳:從黑社會到學習型組織

曹操有句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可是我們知道曹操家大業大,光兒子就有25個,但他說生兒子就得跟孫權一樣,只有孫權才是好兒子,這不擺明了說自己的兒子不好麼?為什麼曹操那麼喜歡孫權?孫權到底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呢?

孫權之所以成功,有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建立了一個學習型組織,孫權是繼承了他爸爸和哥哥的事業的,他哥哥人送名號“小霸王”,一聽就知道是在黑社會里有頭有臉的人物了,他和他爸爸打打殺殺才取得了江東這塊寶地。

孫權當上董事長後,發現集團內部已然存在很重的黑社會氣息,大家都不愛讀書,可孫權自己很喜歡讀書,並且不讀死書,善於“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他不僅自己愛讀書,還喜歡和大家一起讀書。看到手下不愛學習,他內心很是著急,於是就勸說手下“百戰歸來再讀書”。

有一次,孫權去和手下的勇將呂蒙談話。話說呂蒙這人從小是個街頭混混,沒有學歷,知識面也不廣,孫權就對他說了:人要有出息,就必須讀書,要與時俱進,你現在身居要職,更要補充一下自己的知識啊。阿蒙一聽就回答他說:我現在每天都很忙,經常得加班,哪裡有時間看書。孫權搖搖頭說:此言差矣,時間就像是海綿裡的水,擠一擠總歸是有的嘛,我自己也很忙啊,但是還是天天保持讀書的習慣,你看曹操現在年紀一大把了,還那麼好學,自己還出了本《孟德新書》,我們年輕人怎麼可以落後呢。

沒時間沒事,“三上讀書”嘛,馬上廁上枕上可以利用的時間都利用起來。呂蒙一聽,覺得太有道理了。他學習細胞豐富,接受新知識的速度非常快,一日,魯肅去找呂蒙喝酒,呂蒙問他應該怎麼對付關羽的突然襲擊。魯肅一時沒有什麼好辦法,呂蒙把怎樣提防蜀國這方面講得頭頭是道,魯肅嘆息說:幾日不見,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居然到達了這個境地!這就是成語“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由來。這麼一來,孫氏企業上下形成了一種愛讀書愛思考的好氛圍。

呂蒙活學活用,把他學到的知識的力量充分地表現了出來,甚至打敗了夜讀《春秋》博學大義的關羽。關羽雖然也好讀書,但是隨著俞加位高權重,漸漸地脫離了實踐,又不懂得知識更新,漸漸被時代潮流所淘汰。呂蒙掌握這一點後,自己裝病並把權力交給了名氣不大的陸遜,降低了關羽的防範之心,之後陸遜又叫全軍裝扮成商人的樣子,利用cosplay戰術集體白衣渡江,而關羽竟然對這種新生事物一竅不通,呂蒙的偷襲大為成功,最終導致了關羽大意失荊州,戰死疆場。

孫權:以身作責的力量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對孫權來說,書中不僅有錢有美女,還有智慧和方法。孫權深諳“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不僅自己好讀書,還要求公司員工都加入學習的大潮中,構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學習型組織。

對於企業來說,老闆應該時刻注意把一些好的行為習慣理念等帶入自己的企業中,營造良好的氛圍。同時,還要以身作則地去影響員工。

有一個企業的老闆,非常強調員工們的禮儀問題,經常邀請一些知名的禮儀培訓師給員工們做培訓,後來發現效果並不顯著,老闆很苦惱,花了大價錢給員工做培訓,怎麼就沒起作用呢?後來發現,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夏天時他總穿著拖鞋在寫字間裡來回穿梭,員工便紛紛效仿,穿得很隨便。所以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闆要起好帶頭作用。

孫權將企業分權化做得最好

皇帝一個人集天下大權於一身,所以許多人都想做皇帝。但孫權他哥早就告訴他要學會分權管理。什麼是管理?管理就是組織他人完成工作的藝術。“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在魏蜀吳三家之中,分權管理是孫權做得最好。他從不攬權,將權力均勻地分配給了手下,組建了專業的職業經理人隊伍。“欲取之,先予之”,孫權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懂得放權的領導。

諸葛亮和曹操在這方面就沒有孫權處理得好。諸葛亮大事小事都要過問,軍中有人犯錯,罰20杖以上他就要親自處理,還因事必躬親拖垮了自己的身子,“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曹操的管理方式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學習周公,求賢若渴,一日三吐哺,吃飯的時候都忙著批閱檔案。袁紹的謀士許攸轉會投奔他時,他大喜過望,連衣服也顧不上穿,光著腳就跑出來迎接了,按這樣的工作方式,怎麼能不犯頭疼病呢。

孫權手下的周瑜可以說是文武雙全,只不過氣量有點小。孫權最大化地利用了他的優點,駕馭了他的缺點。孫權的哥哥小霸王囑咐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在試探了周瑜的忠心之後,給予了周瑜充分的信任,軍務基本上都交給周瑜管理,讓其充分為吳國效命。當然吳國不像蜀國那樣後繼無人,孫權很注意人才梯隊建設,培養出了呂蒙甘寧陸遜這樣智勇雙全的將領。

陸遜出身於江東大族,其父陸駿曾任東漢九江都尉。只不過陸遜早孤,小時候跟著從祖父陸康在廬江太守任所讀書,也算是少年坎坷。到了青年時,陸遜已博覽群書,才氣遠近知名。這自然讓愛讀書的孫權甚是歡喜,陸遜也便自然而然地走上了東吳的政治舞臺。陸遜不同於其他掉書袋的書生,他是一位足智多謀的將才。他施計麻痺關羽,智取荊州;又用火燒連營策略取得彝陵大捷,為吳國頻立戰功。

當代的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也和諸葛亮一樣,他年輕的時候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一一過問,據說他一週的工作時間長達100個小時,嚴密控制著整個企業的運作。但是王永慶讀了《三國演義》之後,就對自己的管理方式進行了調整。他認識到一個企業單靠一個人的管理是不夠的,他在1968年成立了專業管理機構,之後又將企業管理電子化,這才輕鬆許多,一直活到92的高齡。

企業文化的缺失會讓一個貌似強大的企業人心渙散,土崩瓦解。有了健康的企業文化,企業的凝聚力和歸屬感都會增強,小企業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強。

“我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現代都市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工作上。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商業的繁榮,而商業的繁榮帶來了人才的聚集和流動,這就形成了職場。職場如戰場,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在職場中忙碌奔波。況且,職場風雲變幻,處理不好辦公室政治,是很難混出個好模樣衣錦還鄉的。

身在職場,則無法不面對求職升職和跳槽。這三件事,每一件都需要人們用智慧精巧規劃,做好了才能在職場上高歌猛進。

三國如同一個大職場。公司眾多,人才濟濟,競爭激烈。有人職場得意,有人職場失意。諸葛亮為什麼能成為求職者的典範,他的求職觀是什麼?三國中誰升職最快?誰跳槽最多?誰跳槽跳得最成功?誰跳槽跳得最失敗?誰不跳槽卻跳樓?

有記者問比爾?蓋茨:“如果讓你離開微軟重新創業,你最想帶走的是什麼?”比爾?蓋茨說:“我只要現在微軟的100名核心員工。”那麼如何成為一名核心員工,如何讓自己在公司政治的漩渦中立於不敗之地,且步步高昇呢?

解讀三國的職場風雲,看三國群英是如何求職升職跳槽,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

TAG: 孫權曹操企業孫氏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