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無需善良嗎?

長期以來,對契約和規則的強調超越了一切,成為經濟學界和企業界的信仰。這有其積極的一面,畢竟契約和規則是為了讓溝通與合作變得簡單高效,而且國內企業相對缺乏法規意識。但另一方面,如果讓其成為最高準則去處理利益攸關者的關係,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契約只是合作的起點…

商業無需善良嗎?

“優秀的企業滿足人的慾望,偉大的企業導人向善。”

作者 | 段傳敏(戰略營銷觀察家)

剛看到《拾遺》的一篇文章,題目是《如果我們註定都會成為乙方,那我們在做甲方時,不妨善良一點》。講的是,每個人無論你再怎麼強勢,終有一天會成為乙方,因此,當處在甲方的位置,“不妨儘量善良一點,只有把對方當做雙方,才能共贏。”

其實個人如此,企業何嘗不是如此呢?

此時的我剛剛完成一本書稿,是寫一家傢俱企業的(最近與泛家居有點糾纏不清),名字剛剛確定——《商業向善》。我認為,這個企業配得起“善”這個詞彙,而且它對更多企業具有啟迪意義。

商業無需善良嗎?

為什麼呢?裡面有幾個典型的例子。

對員工,一個司機得了尿毒症。擔任副總裁的二老闆表態,願意承擔換腎的全部費用;而董事長聽說此事,馬上從包裡掏出剛收到的幾十萬,甚至透過各種關係幫助找到寶貴的腎源,救活了一條命。

另一個大區負責人賭博欠賬數百萬,被人綁架。這原本是個人的事情。公司力所能及透過經銷商提供協助,前後間接花了近百萬。

對經銷商呢,這家企業想的不是賣樣品、壓庫存,而是期望每個店都能賺錢,並且花很大力氣提供幫助——不但派團隊幫扶,而且提供信用貸款幫助經銷商做大做強。

說是信用貸款,其實就是借款,因為經銷商錢用了一兩年,企業卻沒有收一分錢的利息!

寫完這本書,我還是挺感動的。腦海中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企業究竟是什麼?

按照法律規定,企業是依法設立的、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再延伸一點,是“以提高經濟效益、勞動生產率和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為目的”。顯然,賺錢還增長是其核心目的。所以,國內的很多企業家都說:“企業不賺錢是可恥的,不道德的。”

但是,長期以來為了賺錢,許多企業老闆無所不用其極:初期是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然後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近年來情形雖然大大改觀,但不少企業仍然奉行叢林法則,肆意壓榨員工、乙方和合作夥伴……

關鍵是,很多企業家對此還習以為常:他們把平等的合作視為給乙方的賜予,把共贏的發展只當作一己得利的墊腳石。

而這家企業,對生病的員工、對哪怕是犯了錯誤的員工都能關懷為上,而不是置之不理;對經銷商不是招來了之,而是千方百計讓其賺錢,想方設法支援其發展。它也追求賺錢、追求壯大,但更追求是賺錢的溫度、人格的善意,公司董事長說:“作為一個老闆,如果連親情都不要了,你的企業最後做得再成功,也沒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在這位企業家心中,賺錢和發展固然是企業的必需,但企業不能因此成為賺錢的機器,企業家更不能像“動物”那般冷血。

長期以來,對契約和規則的強調超越了一切,成為經濟學界和企業界的信仰。這有其積極的一面,畢竟契約和規則是為了讓溝通與合作變得簡單高效,而且國內企業相對缺乏法規意識。但另一方面,如果讓其成為最高準則去處理利益攸關者的關係,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契約只是合作的起點,公司的長遠發展、國人的文化和需求,都要求在金錢的交換基礎上,有善意和溫度存在,有感情和信任呵護。

商業無需善良嗎?

在我們的文化傳統裡,“情”是第一位的存在(相對於“理、法”)。這不意味著否定契約或規則,而是在後者的基礎上,千萬不能矯枉過正,將“情”字丟在一邊。商業或者是無情的,但人心是有溫度的,將內心的善意和情感自然散發出來,讓商業充滿溫度、努力向善,則應是每個企業(家)追求的方向。

這種“向善”不僅是做些慈善,履行社會責任,而是將“善”浸透到企業運作的各個環節中,對消費者,對員工,對供應鏈合作伙伴,對經銷商,對社群和環境,以及企業的理念、政策、制度乃至文化之中。當然,切莫忘記遵紀守是“善”的首要前提,儘管本不應該拿出來特別強調。

在這方面,做得比較突出的還有一家企業,那就是方太。在其領導人看來,企業不但是一個經濟組織,還是一個社會組織,管理制度固然可以約束人們的行為,但卻無法約束觸犯底線的意念。“信仰”才是人和企業的根基。他們系統地提出自己在“向善”上的標準。

我同意這樣一句話:“優秀的企業滿足人的慾望,偉大的企業導人向善。”儘管不是每個企業都要力求偉大,但在至少在運作秉持起碼的善良與愛心,至少讓員工奮鬥的組織更溫暖一些,讓合作的生態夥伴更信賴一些,讓消費者更放心一些,反過來,這些生態夥伴也會積極回報,護佑企業穩步成長。

就像《商業向善》這本書所描繪的這家傢俱企業,儘管遭遇了近些年的市場突變,但其遍佈全國的數千經銷商依然不離不棄、緊緊相依一樣。

在這個無情的世界如何更好地活著?那就是繼續灌注自己的那份深情,保持那份善良。這樣做不是因為它會帶來回報,而是因為我們秉持這一價值觀,並且深信在冰冷的商業世界也是一樣:“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商業無需善良嗎?

“何為人生?何為人生目標?何為人生意義”,對這些問題,稻盛和夫給出的回答是這樣的:“人之所以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讓自身的靈魂(或者說真我)獲得純化、淨化和深化”,“而實現這樣的目標,‘利他之心’是關鍵要素,因此要樹立‘為社會為世人’的目標”。

看來,向善,既是商業的起點,也是商業的終點。

(注:《商業向善》(暫定名)一書將於2022年出版,敬請關注)

商業無需善良嗎?

教練式顧問——業績倍增之道

段傳敏,戰略營銷專家,橫跨企業、專業、媒體三界研究人士,被譽為“實戰中的研究派,研究中的實戰派”,長期擔任多家企業的戰略營銷與發展顧問。

倡導“教練式顧問——業績倍增之道”,透過“定方向,搭班子,找路子,配資源,抓落地”等五步,圍繞“定向、執行、整合”三大模組,以成果為導向,協助企業實現業績高速增長目標。

TAG: 企業向善賺錢契約經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