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大眾傳播研討會上,單霽翔點名青城山-都江堰、藏羌碉樓

川觀新聞記者 吳平

三星堆-金沙遺址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令人振奮,而四川旺蒼縣千年佛像被盜割讓人嘆息;專家指出,不少假文物假遺址被追捧的同時,真的歷史古蹟卻被忽視甚至破壞,公眾對世界遺產的知曉度與建立文化強國的目標尚不匹配……

中國目前擁有56項世界遺產,是擁有世界遺產類別最齊全的國家之一,公共傳媒在文化遺產傳播上面對哪些新挑戰,又該如何應對?

10月10日,以“文化遺產走進生活 遺產傳承文明”為主題,中國文物學會等聯合主辦“世界遺產的大眾傳播專項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單霽翔等大咖,以國內首檔文化遺產綜藝節目“萬里走單騎”為例,透過解剖“麻雀”來貢獻發展建議。

世界遺產大眾傳播研討會上,單霽翔點名青城山-都江堰、藏羌碉樓

單霽翔點名青城山-都江堰、藏羌碉樓

作為成都人民的“後花園”,青城山、都江堰更多時候是被分開來耍、來研究,其實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在《萬里走單騎-遺產裡的中國》第一季第六期,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領銜的節目組來到四川的世界遺產地,提出的觀點讓觀眾耳目一新:青城山是岷江咽喉、都江堰是岷江中樞節點,青城山是道家文化源頭,都江堰是道家文化實踐地,二者互為因果,道法自然、順勢而為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世界遺產大眾傳播研討會上,單霽翔點名青城山-都江堰、藏羌碉樓

作為一檔知識文化類綜藝,“萬里走單騎”即將開啟第二季拍攝,四川藏羌碉樓和三星堆遺址將繼續被單霽翔點名,在第一季基礎上,加入中外文化對話,體現人類文明的全景和地域文化的交流借鑑。

世界遺產大眾傳播研討會上,單霽翔點名青城山-都江堰、藏羌碉樓

世界遺產大眾傳播研討會上,單霽翔點名青城山-都江堰、藏羌碉樓

世界遺產大眾傳播研討會上,單霽翔點名青城山-都江堰、藏羌碉樓

專家建言:

唐緒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

遺憾的是一些世界文化遺產在申請上之後,開發利用顯得粗糙粗放,淪為簡單的市民公園,或被不當的商業開發。需要透過一些創新性工作維護世界遺產的風範,促進其保護,其中,包括短影片在內的多型化傳播將有利於其價值提升。

胡智鋒

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

世界遺產傳播要有新模式新經驗,中國的探索將是世界此類智慧的增長點。具體要在溫度、亮度、活躍度、參與度上做文章。溫度,即情懷、鄉愁、兒時記憶、當代人共情點,能觸到內心柔軟處,傳播就活了。亮度,即靚麗時尚,顏值要充分,不斷提升影像質量,例如“國家寶藏”節目對文物的包裝,使得文物視覺美感比原始提升很多倍。活躍度,即話題要做足,引起公眾探討。參與度,要透過文旅綜藝節目,將觀眾吸引到遺產地現場。要把握“專業內容大眾化,品牌內容時尚化”的原則。

段鵬

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常委

“萬里走單騎”是一檔接地氣又有傳播力的節目。我對它的期待是做綜藝節目中的“清流”。近期上映的電影《超級玩家》傳達這樣一個資訊: 你的社會階層、財富學識等都能在虛擬世界裡“自選”,但審美是難以改變的。必須警惕國內觀眾審美趣味下降、不辨美醜,假遺產當真遺產等。審美教育的擔當應該是這檔節目一季季始終堅持的目標,堅持節目定位的差異化,始於“清流”成就“頂流”。

呂舟

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

在北京中軸線申遺過程中,發現百姓對此知之甚少,文化遺產傳播的困難確實很具體。對此,應該用好媒體矩陣,窮盡各種手段。其次,遺產要以人為中心,用共情撥動受眾心絃。最後,要講好大故事、文明的故事,其實世界缺乏瞭解我們的途徑,而世界遺產突出人類普遍價值,因此我們的故事應該能讓世界人民都能理解。

胡鈺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

世界遺產兼有歷史和當代價值、學術和社會價值,以及中國和世界價值,彼此的轉化結合和傳播,極具挑戰性。建議類似知識類綜藝更加提升“青春度”。除了明星嘉賓,素人嘉賓也應予以重視,後者與普通受眾更有共鳴,當地的青年代表熟悉本地人文,入境更自然、不帶有表演性,能打動人。此外,自媒體跟機構媒體相比,在某些方面並不遜色。當機構媒體某些傳播有障礙、滯後時,應充分利用自媒體資源。

年輕人對文旅消費需求很高。景德鎮基於當地文化歷史,原創的古鎮劇本殺出乎意料的效果爆棚。這種沉浸感、互動參與感很好的衍生消費品值得遺產地等給予更多重視,使節目和文旅IP資源池有持續開發的生產力。

陳昌鳳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

在融合態傳播中,重視多渠道多平臺宣發、打造節點化網路。例如2級節點的選擇,或可考慮以帶貨主播等為核心,來活化世界遺產。將電視態在垂直領域的專業性與網路態的廣泛分佈性,各取所長。既有點狀碎片化傳播,又有主題線索和系統性傳播。

同時,融合不僅在尾端,從生產製作開始都要將語態、關係設定等納入考慮。在網路時代,大眾已不止是觀眾,公眾是什麼角色,什麼作用,要多花力氣。

最後精確傳播一定要利用大資料和演算法技術,成功的社交平臺已離不開精準演算法,而不僅是個人影響力和IP帶動力,生產、傳播、運營都需發揮技術作用。

陸地

北京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主任

文化價值在於差異,價值實現要靠傳播,價值轉換靠符號解碼,這是技巧也是藝術。

首先,文化遺產變為資產、能繼承,不能繼承就是“絕產”,遺產要變為動產、消費品、旅遊景點。其次,遺產要透過高科技“潮”起來,例如良渚數字文化小鎮,讓史前人的生活場景生動呈現。最後要看到,遺產僅是個支點、切入口,從中掏出來的應是傳統文化這個主體,文化遺產要轉為遺產文化,所謂“文化遺產”是一個個獨立的遺址古蹟,而“遺產文化”是從個案、特殊性中找出東方文化的理念思維審美的共通性。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TAG: 世界遺產傳播遺產文化遺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