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U簡史(二)

本文來自ITU官網,作者為ITU。

https://www。itu。int/zh/history/Pages/ITUsHistory。aspx

本文釋出已獲得ITU授權,特此感謝。

本文禁止轉載。

ITU

視 野

自1865年起的一個半世紀以來, ITU(國際電信聯盟)一直處於通訊發展的核心地位,無論是從電報問世還是到以衛星、行動電話和網際網路為標誌的現代世界。

ITU講述的是政府、私營公司和其他利益攸關方之間開展國際合作的故事。我們的持續使命是,在新技術發展的過程中,找到整合新技術的最佳實際解決方案,使所有人均能享受新技術的好處。

電視

1925年,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在倫敦首次公開展示了電視。十年後,他的機械裝置被Vladimir Zworykin和Philo T。 Farnsworth的電子電視系統所取代,這一系統是在美國開發出來的,使用了由Karl Ferdinand Braun大約40年前發明的陰極射線管。

ITU簡史(二)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一家人正在看電視(來源:Evert F。 Baumgardner,公共領域,透過維基共享資源)

普通的低解析度電視廣播始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期,並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有所改進。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這一新媒介才開始興起。ITU的第一部電視技術標準於1949年釋出。在隨後的幾十年中,釋出了150多項技術標準,使得高質量的影象可以在世界範圍內提供。ITU的標準現在涵蓋了各種聲音和視覺廣播,包括今天在多種裝置上的多媒體和資料傳輸。

ITU簡史(二)

1983年,國際無線電諮詢委員會(CCIR)因在工程發展方面的傑出成就獲頒艾美獎

ITU在奠定國際廣播基礎方面的重要作用在1983年和2012年獲得了美國國家電視藝術與科學研究院(NATAS)的認可,並被授予了艾美獎。在2008年和2017年,ITU獲得了電視藝術和科學協會(ATAS)頒發的黃金時段艾美獎,以表彰ITU、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IEC)在影片編碼領域的協作。ITU與ISO和IEC開展標準合作的另一個成果是JPEG合作伙伴關係。在2019年,負責第一版JPEG影象壓縮標準(ITU T。80-系列)的工程團隊因其對影象編碼的傑出貢獻榮獲工程艾美獎。

太空和衛星

ITU簡史(二)

當衛星劃過天空時,必須跟蹤它們的運動。一個更有效、更經濟的想法是對地靜止通訊衛星,這個想法是由作家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於1945年首次提出。1964年,在對地球同步衛星進行了實驗之後,發射了第一顆對地靜止衛星(Syncom-3)。

ITU簡史(二)

聯合國秘書長吳丹(U Thant)在紐約透過Telstar在日內瓦召開的ITU空間無線電通訊大會上致辭(1963年10月7日)(來源:ITU)

與無線電頻譜一樣,地球周圍的對地靜止軌道也是有限的自然資源。兩者都需要以公平的方式共同使用,而且要避免干擾。1963年,ITU召開了空間通訊特別行政大會,為各種業務劃分頻率。後來召開的大會進一步劃分了頻率,並制定了有關衛星使用軌道位置的規則。

除了連線廣播和有線電話系統以及提供導航服務外,衛星還用於行動通訊中。例如,衛星電話在緊急情況下或對於無法接入替代網路的地區至關重要。1992年,ITU首次為滿足全球衛星個人移動通訊系統(GMPCS)的需求進行了頻譜劃分。

ITU簡史(二)

災後使用的衛星電話裝置

ITU還考慮到從事天氣預報和監測地球環境和氣候等重要工作的射電天文學家和其他太空科學家的需要。氣候變化是ITU工作的一個主要主題,衛星災害預警系統等應急通訊也是如此。

ITU簡史(二)

世界氣象組織(WMO)全球觀測系統(GOS)(來源:WMO)

網際網路

幫助人們計算的裝置——比如算盤——已經存在了幾千年。我們今天所知的計算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倫敦的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 Babbage)於1822年設計了“差分機“,後來又設計了“分析機”。現代計算技術可以追溯到二戰前和二戰期間英國的艾倫·圖靈(Alan Turing)等人的理論和實踐工作,以及德國、美國和其他地區取得的進展。另一個重要的進步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電晶體的發展。但直到電腦被連線在一起,網際網路革命才開始真正改變我們的世界。

ITU簡史(二)

1971年的ARPANET網路

1969年,美國國防部分組交換計算機網路ARPANET的問世,標誌著網際網路時代的開始。它承載了1971年傳送的第一封電子郵件。之後,在1989年,靠近日內瓦的歐洲核研究組織(CERN)取得了重大進展。英國科學家Tim Berners-Lee與比利時人Robert Cailliau合作,提出了一種分散式超文本系統,這一系統後來被稱為全球資訊網。1990年,開發了必要的軟體。重要的是,這一系統不僅在CERN內使用,而且免費提供給所有人。

ITU簡史(二)

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來源:CERN)

承載全球資訊網的網際網路包含許多型別的裝置和電信基礎設施,它們必須無縫地一起執行。從調變解調器的早期發展到今天的寬頻,網際網路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ITU的技術標準。沒有ITU為關鍵傳輸層和接入技術制定和批准的全球標準,人類幾乎無法使用這些強大的資源。未來的發展一直在考慮中,其中包括諸如過渡到IPv6以克服對網際網路協議地址的迫切需求等問題,特別是考慮到“物聯網“欣欣向榮的情況。

ITU簡史(二)

目前,全球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使用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具有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意義,因此也必須就政策問題進行辯論。作為討論如何最好地確保網際網路為所有人服務的平臺,ITU有著悠久的歷史。資訊社會世界峰會授權ITU牽頭開展這項工作,將所有相關方召集在一起。此外,ITU的成員國已授權ITU就網路安全、保護上網兒童、在網際網路上推廣多種語言、保護消費者權力和隱私、國際網際網路連線和促進對必要基礎設施的投資等主題開展工作。

移動連線

可以說,現代最能把人們連線在一起的技術就是手機,而ITU一直位於這一巨大進步的核心。1973年,美國摩托羅拉的馬丁·庫珀(Martin Cooper)用手持電話進行了第一次通話演示。1979年,日本開通商業網路。1981年,北歐國家開通。這些早期系統使用模擬技術,之後隨著1991年芬蘭推出了數字第二代(2G)移動業務以及2001年日本推出了第三代(3G)業務,模擬技術被取代。

ITU簡史(二)

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帕

(來源:Mark Berry)

ITU在1993年世界無線電通訊大會上就2G行動電話的無線電頻譜劃分達成一致。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在碎片化的市場中存在著各種行動電話系統。在ITU的領導下,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在2000年的大會上做出了一項歷史性決定:一致批准以IMT-2000命名的第三代系統的技術規範,首次實現了移動系統的完全互操作性,為具備處理語音、資料和與網際網路連線能力的新型高速無線裝置奠定了基礎。2012年,ITU無線電通訊大會就IMT-Advanced規範達成一致,IMT-Advanced是構建下一代互動式移動業務的全球平臺。

ITU統計資料

從一開始,收集和傳播有關資訊通訊技術(ICT)發展的資訊一直是ITU使命的一部分。

現在,ITU收集的統計資料涵蓋200個經濟體和100多個指標。

根據ITU的資料,2013年全球有68億手機使用者,幾乎與世界人口數量相同。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智慧手機和其他移動裝置連線到網際網路。

ITU簡史(二)

衡量資訊社會——ICT發展指數簡況資訊圖。(來源:ITU)

TAG: ITU網際網路系統艾美獎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