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部歷史紀錄片就像開盲盒,永遠都有新鮮感

紀錄片一直被認為是有較高觀看門檻的作品型別,且歷史題材自帶厚重感,相較美食等題材能夠吸引的受眾群體有限。

而近期上線的騰訊影片紀錄片《新鮮博物館之進擊的大秦》一經播出就引起了極高的關注度和討論度,收穫了網友“打開了大秦任意門”“好有網感好有趣”“可以二刷三刷”等評價。那麼《進擊的大秦》究竟是如何開啟歷史紀錄片的“新鮮”局面?本文從模式、語態、視角三個維度進行分析。

新鮮的模式:集實景、專家和達人、小劇場於一體

“我是秦人,一擊必中,BIU!一個,兩個,三個……”

看這部歷史紀錄片就像開盲盒,永遠都有新鮮感

《進擊的大秦》第二集再次用意想不到的方式打開了當期主題:好兵器,大秦造。

以往的歷史紀錄片以及文博類節目有著相對固定的節目形態,基本上都是採用紀實性畫面加上旁白解說的模式,稍顯枯燥乏味。而《進擊的大秦》由文物實景、專家和達人講述、奇幻小劇場、動畫短片等共同組成,開創了這一品類的新模式。

看這部歷史紀錄片就像開盲盒,永遠都有新鮮感

文物實景部分,“博物大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長田靜與“新鮮達人”劉木子在博物院遊覽,在對話間丟擲那些不為人知的大秦冷知識。

“我們怎麼從這些兵俑的身上看出,誰是小夫,誰是公士呢?”

“那就要看髮型和冠飾了。沒有爵位的小夫,都梳著扁髻,盤在腦後。梳著圓髻的,就有爵位了。”

看這部歷史紀錄片就像開盲盒,永遠都有新鮮感

原來兵馬俑不同的髮型冠飾對應著爵位,而身上的鎧甲則與兵種和作戰需求有關。

劉木子和田靜副院長不僅來到開放遊覽的區域參觀,還深入文物保管庫進行探索。在這裡,我們見到了網紅綠臉俑,綠色到底是平安的象徵,還是代表著特殊兵種,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看這部歷史紀錄片就像開盲盒,永遠都有新鮮感

除了二人生動的對話,節目輸出歷史知識的巧思也暗含在各個小劇場當中。鏡頭一轉,劉木子亂入荊軻刺秦王的現場,目睹這一歷史事件的發生。

看這部歷史紀錄片就像開盲盒,永遠都有新鮮感

在被荊軻追殺的危急關頭,秦王卻遲遲不拔劍自衛,網友都跟劉木子一樣心急如焚。這時秦王打破第四面牆,與觀眾直接對話:“你們以為我不想拔劍啊,這不是劍太長,我一著急拔不出來嘛這不是。”

故事接著進行,荊軻行刺失敗,秦王將劉木子一腳踢回了現代,話題自然引申至“王負劍”這一後人理解存在異議的句子。對此,田靜副院長給出了專業解釋:這句話是御醫在提醒秦王您帶著劍呢,趕緊拔出來吧。

看這部歷史紀錄片就像開盲盒,永遠都有新鮮感

從實景、專家和達人對話到小劇場演繹,多種形式的融合使用將時空壁壘打破,《進擊的大秦》把歷史鮮活的呈現在大眾眼前。

可以發現,單集不過30多分鐘的節目,有著不少於傳統紀錄片的內容資訊量。不同形式的交叉推進也賦予了節目明快的節奏,使其能夠持續調動觀眾的好奇心。節目播出至今,網友一致的反饋是:歷史紀錄片原來可以這樣新鮮有趣。

新鮮的語態:流行文化與歷史有機結合

“為了漲工資為了股票為了升P”“限定面板身份象徵”“一人掛機四人等降”……你很難想象這些現代用語會出現在一部歷史紀錄片的彈幕上。

網際網路時代,並非所有網生內容都能與年輕人打成一片,擁有強互動的特性。而《進擊的大秦》的成功在於採用了新鮮的語態,充分吸收流行文化並進行創造性轉化,將現代網路熱梗與紀錄片內容相結合,有效拉近了使用者距離。

看這部歷史紀錄片就像開盲盒,永遠都有新鮮感

比如第一集《秦小兵的逆襲之旅》,講的就是普通人如何實現夢想成為人生贏家的問題。在秦朝細分至20級的軍功爵制度下,謀求爵位的秦兵紛紛陷入內卷之中。

看這部歷史紀錄片就像開盲盒,永遠都有新鮮感

節目根據史料記載,將秦國攻打魏國一次戰鬥中兩位士兵爭搶一顆人頭的故事,呈現為“一顆頭引發的血案”。故事剛拉開序幕,網友就在彈幕上熱議:“這就是傳說中的搶人頭嗎?”“搶人頭兩千年前就開始啦”,進行著跨時空的奇妙聯動。

看這部歷史紀錄片就像開盲盒,永遠都有新鮮感

第一集從時下躲不開的內卷說起,第二集則把焦點放在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最硬核的文物——兵器,用帶貨的方式向網友安利2000多年的黑科技。

看這部歷史紀錄片就像開盲盒,永遠都有新鮮感

看這部歷史紀錄片就像開盲盒,永遠都有新鮮感

開篇那位秦兵一擊必中的自信與底氣,就來自於秦朝高質量、標準化的兵器。在介紹戈、矛、戟、弩等不同兵器時,節目透過精細的動畫將其立體展示,讓使用者收穫了猶如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中換裝備的體驗。劉木子在大秦兵器天團中選首席的提議,則與青年團訓類節目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以兵器為核心,節目從流水線般的規範化生產、匠人晉升制度等維度入手,給出了近代默片風格的“秦劍製作指南”,以及沿用生物學概念的“兵工廠食物鏈”等趣味表達還原史實,讓使用者直觀感受到秦國的兵器製造技術有多強。

看這部歷史紀錄片就像開盲盒,永遠都有新鮮感

以真實可考的歷史為基底,《進擊的大秦》與多種流行文化進行了有機結合,用跟年輕人生活息息相關的現代熱梗收穫了大量泛娛樂使用者的青睞,進一步提升了節目的滲透力與影響力。

新鮮的視角:從仰視帝王到平視平民

一提起秦國,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其實各朝各代的史料記載主要也是為王侯將相服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視角延續到了歷史紀錄片的創作上。

以往的歷史紀錄片聚焦的多是王侯將相的故事,觀眾在看片時無意識地代入仰視的視角,與內容自然有了疏離感。而《進擊的大秦》變仰視為平視,關注歷史長河中的普通人,跟大眾有更強的貼近性和共鳴感。

1975年,湖北雲夢出土的《秦簡家書》用256個字記錄了一對親兄弟黑夫和驚在統一戰爭中的人生歷程。第一集中,劉木子化身信中的老鄉垣柏,帶領觀眾走進“進擊兄弟連”的故事。

看這部歷史紀錄片就像開盲盒,永遠都有新鮮感

在王翦伐楚的行軍途中,夏日將至,缺乏夏衣的二人只能寫家書向母親討要五六百錢,像極了大學生或初入社會的我們向家裡討要生活費的樣子。一戰過後,黑夫與驚均殺敵授爵,驚更是收到了田宅的賞賜。而授爵文書寄到了家中,黑夫與驚卻大機率留在了戰場上。

同樣無法掌控自身命運的,還有物勒工名制度下的秦國工匠。因為工匠的疏忽,一批兵器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工師已等相關責任人被收押。從那以後,徒弟讋(zhé)過得謹小慎微,成為“免檢標兵”後,依然被噩夢驚醒。

看這部歷史紀錄片就像開盲盒,永遠都有新鮮感

“進擊的大秦”實為“進擊的秦人”,黑夫與驚,讋與已,不過是歷史長河中千千萬萬個普通人的代表。節目對歷史情境進行故事化處理,每集觀眾跟隨不同主人公的視角走進大秦,從謀求爵位的小兵,到製造兵器的各層級工匠,他們的故事都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如田靜副院長介紹的那樣,兩千多年前的秦國軍團主要由戰國後期的秦國人組成,包括關中人、巴蜀人、甘肅西部的遊牧民族,象徵著當時統一的中華民族群像。瞭解這些歷史資訊後,再回過頭來看恢弘壯觀的兵馬俑,你是否會更加仔細地觀察每個個體?

看這部歷史紀錄片就像開盲盒,永遠都有新鮮感

以普通個體為主角,也可以窺見《進擊的大秦》強烈的人文關懷和社會觀照。個人命運總是處於時代洪流之中,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帝國,最燦爛輝煌的青銅文明,是由從帝王到官員到百姓,每個秦人的進取得來。相比金字塔尖的將相王侯,為此奉獻血汗的普通人同樣值得擁有姓名。

結語:

基於上述分析,《新鮮博物館之進擊的大秦》從模式、語態、視角三個維度打開了新鮮的局面,實現了垂直品類的創新。回顧騰訊影片在歷史紀錄片領域的佈局,《風雲戰國之列國》《敦煌:生而傳奇》等作品其實都有著各自的“新鮮”之處。騰訊影片用其在紀錄片領域的探索,持續給業界帶去新鮮啟示。

— THE END —

作者 | 劉翠翠

主編 | 彭侃

排版 | 李可欣

TAG: 進擊紀錄片新鮮木子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