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園林局,發現一株凌霄花,講述一段它的歷史

本文圖片由沽酒客和愛花草的陳玲拍攝。

瀘州園林局,發現一株凌霄花,講述一段它的歷史

怎樣去感受園林城市的存在,這在瀘州不是一個問題。隨便一處小區,隨便一座庭院,都能給予你身在園中游的感覺。

雖然比不得《紅樓夢》裡榮國府的繁華,卻有人間煙火氣的小景情懷。

瀘州園林局,發現一株凌霄花,講述一段它的歷史

你看在瀘州園林局小小的範圍內,有銅錢草、金手指,有多肉虹之玉錦。但是都不如今天我看到的凌霄讓人欣喜。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標。託根附樹身,開花寄樹梢。”借木喻人,是中國文學的一個傳統。當然也是大文豪白居易拿手好戲。

瀘州園林局,發現一株凌霄花,講述一段它的歷史

但是舒婷作了一首《致橡樹》,開口便說:“我如果愛你——絕不學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一時傳遍中國。我估計,大多數人,初讀之時,恐怕跟我一樣沒見過這兩個植物,但是又被詩人的價值觀輕易左右了。

不過年齡漸長,突然發現,若是凌霄有志向日去,借她一枝又何妨?有些倔強是堅強和尊嚴,有些倔強卻著實是笑話。

瀘州園林局,發現一株凌霄花,講述一段它的歷史

北地極寒,難生凌霄,也不知道是哪位古人總結的經驗,之所以對凌霄有種突然而見的喜悅,大約是九重天上這種本土神話也用了它的名字——凌霄寶殿,覺得有趣的多。

不過當它落入凡塵才好,你沒看見它六月花開之時,一夜之間,紅英灼灼,凌空抖擻,雖然短暫,卻一掃凡俗的味道,這就足矣。

瀘州園林局,發現一株凌霄花,講述一段它的歷史

沽酒客不是一個風雅的人,所以也沒有做出什麼風雅之事,但是生活在山木為林,兩江環繞的城市,又怎麼不被這城市的風雅氣質所感染呢?

在中國,花草樹木比之動物來說更能跟人和諧相處,因為肉食者鄙的緣故,我們對活動的東西總是慾望多於尊重,反而是這些矗立不動,卻四季依然變化多樣的植物,更能收斂我們浮躁的心性。

瀘州園林局,發現一株凌霄花,講述一段它的歷史

凌霄早在春秋時期的《詩經》裡就有記載,當時人們稱之為陵苕,在《詩經·小雅·苕之華》裡曾經這樣寫道:

“苕之華,芸其黃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

苕之華,其葉青青。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牂羊墳首,三星在罶(liǔ捕魚的竹簍子)。人可以食,鮮可以飽。”

瀘州園林局,發現一株凌霄花,講述一段它的歷史

《詩經‬》雖然有凌霄,內容卻並不美麗,甚至有些殘忍,這是一首饑民自傷生而不幸的詩歌,所寫的是災年人民無食,難以存活,詩人面對如此現實,痛感逢此饑荒,不如不出生為好。

最後兩句“人可以食,鮮可以飽”是最沉痛的呼號,人吃人,同類相殘,本已慘絕人寰,可是此詩卻說,即使人可以吃,而剩下的人已經很少了,而且還可以想見,吃草的羊都已瘦得無肉可吃,何況飢餓已久的人呢。不消說個個枯瘦如柴,就是把這為數不多的人全吃了,也難以飽肚子的。

瀘州園林局,發現一株凌霄花,講述一段它的歷史

遠久的悲劇,今天再也不發生了,這些老祖們,如果知道今天的中國大家都解決了溫飽,袁隆平式的人物為大家吃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恐怕又會寫出另外一首積極的苕之華吧。

一朵古樹花,跨越千百年,它的名字是國人老祖取的,但是就這樣被預設下來,比之後來的生物學家的歸類其實少了一份科學的態度,卻多了一種人文的氣質。

我們並不排斥科學,但是古人的自由浪漫,其實一直是這個國度難得的一種精神,它讓我們至今還能在文化上出類拔萃,至今還能讓久遠的詩詞歌賦傳承不朽‬。

瀘州園林局,發現一株凌霄花,講述一段它的歷史

生活,無論在哪個年代,或許多是平淡,而少崢嶸,即便動盪和澎湃也時有‬發生,到底還是淡然的時候多一些。

比如這個凌霄花,寓意慈母之愛,經常與冬青、櫻草放在一起,結成花束贈送給母親,表達對母親的熱愛之情。但是如果我們不留意,不喜歡養花種草,還是很少有人知道。

這大概就是:花草不刻意,自有愛花人。

TAG: 凌霄之華風雅但是凌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