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戰IPO:五芳齋的“粽子”不行,玩梗來湊?

三戰IPO:五芳齋的“粽子”不行,玩梗來湊?

大概從屈子投江伊始,粽子便在傳統文化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對於國人而言,這不僅僅是一種節令吃食這麼簡單,更多是家國情懷的承載與演繹。

2012年,粽子成為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系列主角之一,此後,算是正式完成從傳統到網紅的身份轉換。這裡不得不提的是素來有“粽子大王”之稱的五芳齋。

公開資料顯示,1921年,蘭溪人張錦泉在嘉興張家弄6號開了第一家“榮記五芳齋粽子店”;1939年,嘉興粽子創始人馮昌年開出“合記老五芳齋”; 嘉興人朱慶堂則有一家慶記五芳齋粽子店。

這三家分佈各處的五芳齋粽子店,在彼時著實是嘉興古城中獨特的美食風向標。到1956年,1956年,榮記、合記、慶記三家“五芳齋”公私合營,合為一家“嘉興五芳齋粽子店”。1998年,五芳齋被一家房地產企業收購,徹底變成一家民營企業。

曾經的五芳齋“老字號”身段頗高,就算是賣粽子,也能偶爾充當一把高檔婚宴會所。時至今日,即便是狗不理與全聚德紛紛老驥伏櫪,五芳齋尚能憑藉在後浪圈裡的存在感,100歲高齡再戰IPO。

眼看端午在即,粽葉飄香,能不能趁著節令氣氛奪得資本青睞,一切尚還是個未知數。

“五芳影業”能賣得好粽子嗎?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狗不理與全聚德簡直是如今垂垂老矣的老字號們的典型縮影。

商務部的資料也顯示,老字號的數量從最初的1萬多家減少到目前的1128家,雖然平均年齡超過160歲,但只有10%的企業尚在盈利。根據上海交通大學品牌研究所2019年給出的資料,中國1。5萬個老品牌中,只有150個活得還算不錯。

菜品漲價、態度傲慢、囿於神壇……一系列負面詞彙逐漸在老字號們的頭頂上堆積成時代的烏雲。不難看出,老字號們多數喜歡倚老賣老,即便當下的消費話語權早已易主,它們也習慣披著華麗高冷的品牌“外衣”屹立在繁華鬧市,但五芳齋算得上其中一個矚目的奇葩。

坦白來講,應該有不少年輕人喜歡五芳齋並不是因為粽子夠好吃,而是因為廣告夠沙雕,這一切的根源都要追溯到2017年。

2017年,五芳齋牽手杜蕾斯背後的超神策劃乙方“環時互動”,從此迎合年輕人的魔性廣告便一發不可收拾。根據現有報道稱,賣粽子的五芳齋與“最會玩”的環時互動花費近一年時間,才磨合出調性相符的營銷風格。

事實上,早在2008年,五芳齋就開始尋找各種團隊來渲染品牌形象,只是效果似乎平平無奇。後續也證明,磨合的這一年時間耗得很值。

2018年,五芳齋的端午節廣告出師大捷,隨後的重陽節復古懷舊更是引起短暫的刷屏小高潮,到2020年6月份,五芳齋的鹹鴨蛋廣告在B站成功破圈,播放量高達232。7萬,同期的微博播放量也有115萬。

三戰IPO:五芳齋的“粽子”不行,玩梗來湊?

圖片來自五芳齋廣告

或許是嚐到了甜頭,五芳齋徹底化身“五芳影業”, 2021年畫風突變的溫情廣告《尋找李小芬》也在熱搜上賺得一把年輕人的眼淚,累計閱讀量破1300萬。

不可否認,與固執地將自己熬成文化“遺產”的狗不理們相比,年逾百歲的五芳齋儼然在年輕化的道路上奔襲不止,無論是玩梗、沙雕還是搏熱度,至少五芳齋在後浪圈層中的確做到了“與時俱進”。

可另一方面,雖然“五芳影業”與年輕人的來往激烈又頻繁,但這並不代表粽子業務可以乘借廣告的東風。根據財務顯示,2019年、2020年五芳齋營收增幅分別為3。47%、-3。44%,淨利增幅為71。69%、-12。90%。

有意思的是,2020年恰好是五芳齋沙雕短片出圈的鼎盛之年。據不完全統計,在2020年上半年,五芳齋一共拍攝了41支短片廣告,僅在端午期間就有23支,甚至還買下B站一天的banner廣告位。同時,2020年,五芳齋開始注重“五芳影業”新身份,一口氣建立了包括B站、小紅書在內的年輕社交官號。

不僅如此,五芳齋在2020年的聯名品牌數量也一度打破歷史新高,資料顯示,2020年全年五芳齋一口氣聯名18個品牌,且一貫走無厘頭中二路線,從美妝飲料蔓延到建築塗料。只可惜,-12。90%的淨利潤增幅似乎從側面昭示著這不過是一場空虛的狂歡。

出圈的是“五芳影業”,與五芳齋或許沒有太大的關係。

節令、地域、網紅茬架:粽子生意有風險?

無論如何,國人的節日儀式感在何時何地都只增不減,如中秋賞月、重陽登高、端午包粽,這些既是傳統習俗,也是流淌在血液裡的文化內涵。但在商業世界裡,一個節令背後的價值顯然沒有這麼單純。

1995年,三全食品推出世面上第一隻速凍粽子,標誌著粽子從一年一度的節令食品過渡成為日常消費。但事實上,粽子生活化卻是道阻且長,直到20多年後的今天,尚沒有一家品牌能完成這個聽上去就不太現實的資本“使命”。

2019年的消費資料顯示,僅在端午節的前一週,全國消費者就已購買了1。23億隻粽子,一般來講,食品市場上85%的粽子是在端午節銷售的,日常消費只佔15%。

誠然,這並不是什麼好事,尤其是對業務單一的粽子品牌而言。2018年,五芳齋的粽子佔總營收的66。28%,已經徘徊在過半的危險邊緣,到2020年,這個數字變成了可怕的70。77%。五芳齋在粽子業務上或許已累計百年經驗,但粽子消費市場卻遲遲沒有打破節令束縛。

有一點需要注意,五芳齋起源於浙江嘉興,在全國粽子銷售收入中,嘉興粽子所佔比例都是最大的,約佔50%,產量、產值、銷售收入均位居全國第一。國內三大粽子巨頭,有兩家發家於嘉興,另一家是浙江湖州的“諸老大”。

三戰IPO:五芳齋的“粽子”不行,玩梗來湊?

將粽子作為業務體系的運轉核心似乎也無可否非,但在節令消費之外,五芳齋的特產標籤也愈發繁重。1999年,滬杭高速公路嘉興服務區籌建,五芳齋粽子作為嘉興特色食品被引入,2008年,僅是一個服務區的營業額就達4451萬元。

不可否認,“五芳齋”三個字揹負的商業場景存在不可小覷的想象空間,這也為老字號品牌帶來不少難以避免的碰瓷糾紛。據悉,全國名稱為“五芳齋”的商標註冊共有108個,五芳齋的商標戰從2000年一直打到2013年。

此外,粽子深遠的歷史性註定不會只有一家老字號,CBNData資料顯示,截至6月15日的一個月,淘寶的粽子銷量2個多億,其中月銷售額排名前五的品牌,都是擁有百年曆史的老字號。

與其他粽子老子號相比,五芳齋的流量雖高,但轉化價值卻略顯遜色。以跟五芳齋淵源頗深的真真老老相比,根據知瓜資料的統計,真真老老關聯656個主播共2131場直播,而五芳齋則有1170個主播共計4489場直播,但真真老老直播間的人均駐留時間卻比五芳齋更久,轉化的UV價值也更高。

更關鍵的是,三全、思念和桃李麵包也是生產速凍粽子的上市企業。事實上,從2012年開始,整個粽子市場的銷量每年大約下滑5%~10%,可蜂擁而上,趁著節令消費分一杯羹的品牌也不勝列舉。

資料顯示,2018年三全食品的粽子收入為2。79億元,桃李麵包粽子收入為967。73萬元,較2017年粽子收入696。55萬元增長38。93%。網紅零食“三大巨頭”僅僅是百草味一家,過去兩年端午節期間的粽子銷量分別是3。6億元、5。1億元。

更不用提每年都來湊熱鬧的星巴克們。這意味著什麼?老字號的光環並不能使五芳齋從此高枕無憂。

節令消費加快品牌狂歡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傳統節日與外來節日之間便產生了一道深不可測的鴻溝,彷彿兩種文化符號在碰撞的時候天然便不能相容,稍不留神,還能引起一番口水戰的討伐。

2020年聖誕節,某高校宿管因為一盒巧克力被學生舉報到輿論的風口浪尖,被屢屢抨擊“崇洋”的年輕人似乎格外敏感。坦白地說,曾經有段時間,傳統節日的確有被外來節日掩蓋的趨勢,這一點未嘗不是無跡可尋。

根據京東大資料研究院釋出的報告顯示:2016年至2017年,16歲到25歲的年輕群體對外來節日的興趣明顯要高於傳統節日,節日消費比例高達0。02,反觀46歲到55歲的中年人群,外來節日消費比例是-0。06。

三戰IPO:五芳齋的“粽子”不行,玩梗來湊?

愛奇藝在2016年上映的自制網劇《靈魂擺渡》中也曾暗諷過這一現狀,孩子們只知聖誕,不知除夕,大幅度的文化斷層深深刺痛觀眾的神經末梢。不過,隨著國潮與漢文化相繼復興,傳統節日冷場的局面註定持續不了太久。

至少在兩年之後,2019年9月6日盒馬鮮生髮布《傳統節日消費趨勢報告》就有所顯示,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四大傳統節日的食品銷量漲幅及平均消費金額遠超洋節。在節令食品消費群體上,60後和90後都是“國潮”單品愛好者,傳統節日的食品銷售額漲幅超過20%,湯圓、月餅、粽子頻頻重新整理銷量榜單。

由此可見,“年輕人拋棄傳統節日”其實多半都是杞人憂天。

只是,這也間接變成了品牌在年輕消費群裡肆意狂歡的最佳資本,時至今日,每到一個節令,標誌性的消費圈就會冒出大量網紅“競品”,比如每年固定刷屏社交平臺的星巴克“星冰粽”。

無獨有偶,去年奈雪的茶和盒馬聯合出奶茶寶藏粽,喜茶出了豆豆波波粽、奶茶波波粽,衛龍有辣條粽等等。而高階層面就更加誇張,199每隻的黑松露粽子、法式鵝肝粽,甚至還有1800每隻的鮑魚鵝肝乾貝粽。

2020年,受網紅效應刺激,粽子價格整體較往年有所上漲,大部分禮盒粽子的價格在60元-200元,品牌每年花樣百出,賺得盆滿缽滿,今年玩芝士,明年可能就是珍珠,甚至辣條螺螄粉也有爭爆品的機會。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種種跡象都在表明,在繁重多雜的商業體系分化下,節令生意越來越令人看不懂了……

錦鯉財經,深度有趣好運氣,公眾號:jinlifin。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資訊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TAG: 五芳齋粽子2020節令老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