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十八章 道廢仁見

大道廢,有仁義;

慧智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

我們說老子本章的內容言辭犀利,可謂字字珠璣,針針見血,可以說,老子總是站在我們看不到的一面,然後突然出來給我們當頭一棒,讓我們時刻保持警覺和清醒。

我們來看第一句。

大道廢,有仁義

大道被拋棄了,才能彰顯出仁義。

我們說,從古至今,仁義,一直都是為人們所推崇的。而孔子的最高理想就是仁義,仁已經成為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和價值取向。但老子卻不是這樣的,他認為,大道盛行之時,像仁義這些東西,它自然地存在於人們的行為當中的。人們不缺乏仁義,所以感覺不到它的存在,所以也就沒有了倡導的必要。只有當社會秩序大亂,大道缺失,仁義泯滅的時候,人們才會由於缺乏這些東西,從而大加呼籲和倡導。

《道德經》第十八章 道廢仁見

所以老子認為,仁義是做出來的,如果你還需要別人告訴你什麼是仁義,那麼你就已經失掉了大道的根本。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都說這個人善,那麼就會有不善的人出來了,我們說他仁義,那麼不仁不義也就都出來了。

慧智出,有大偽

智巧出現了,才會產生虛偽和狡詐。

大家都玩智謀,玩手腕,那麼虛假欺詐就都出來了。這就像我們現在的網路時代,經常聽到的一個詞就叫套路。什麼玩套路,所以,戀愛達人就出來了,他告訴你,你要追求一個女生,要得到芳心,最快的方法,就是要製造一個英雄救美的機會。職場老手就出來了,他告訴你,如果你想面試找到一個好工作,簡歷一定要編造出和工作單位相關的工作內容和經驗。還有,王牌銷售也出來了,他告訴你,只要客戶能掏錢就可以,還管什麼承諾和兌現,等等等等。所以,人人都以運用機巧,運用智慧為能,那麼這些假冒偽劣就出來了,坑蒙拐騙就出來了,大的虛偽就出現了。所以,老子說,慧智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

六親:指的是父與子,兄與弟,夫與婦,我們稱之為六親。

六親不和,有孝慈,就是說,父子、兄弟、夫妻不和的時候,才會顯出孝慈。

《道德經》第十八章 道廢仁見

我們說二十四孝,第一孝,說的就是舜的故事。傳說,舜的父親和舜的繼母、還有他的弟弟,這三個人,很多次,都想害死舜:比如讓舜修補房頂時,他們在下面縱火,想燒死他;比如讓舜掘井時,父親與弟弟往下倒土,想埋死他,如此種種。我們說經歷了這些事情,舜卻毫不嫉恨,仍然對父親恭順,仍然對弟弟慈愛。我們說,這個舜真是,不是一般的孝順,而他的父親和弟弟,也可以說是,壞的讓人歎為觀止。所以,二十四孝,第一孝,就是舜的孝。而老子,在這裡強調的,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夠看到有大孝出現,那麼必然同時伴隨的,就是大惡的出現。就像舜的大孝和他父親和弟弟的大惡。所以,與其如此,還不如沒有孝,那麼也就沒有對應的惡了。否則,如果上升到國家的層面,那麼就是更大的危害和災難了。

國家昏亂,有忠臣

國家昏亂的時候,才會出現忠臣。

這個就是我們說的,家貧出孝子,亂世顯忠臣。而老子強調的是什麼呢?強調的不是孝子,強調的不是忠誠,而是背後相對應的,家貧和亂世。正是因為有了家貧和亂世的出現,後邊才會出現孝子和忠臣。所以,我們說,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泉裡的水乾涸了,魚兒被困在陸地,它們就相互依偎,用唾沫相互溼潤,從而來苟延殘喘,艱難續命。與其如此,我們說,還不如魚兒彼此都不相識,各自暢遊於江湖,而活得自在安然。所以,比起兩條魚的相濡以沫,我們更需要沒有乾涸的湖泊和河流。

《道德經》第十八章 道廢仁見

所以,國家出現了大忠臣,那說明我們還生活在亂世,說明百姓,還在生靈塗炭的時候,說明國家,還在危亡混亂的時候。與其這樣,我們還不如,沒有什麼大忠臣,朝廷依道行事,百姓各遂其性,國家安定祥和。

到這裡,本章的內容基本講完了,我們說本章的內容對應的,其實就是儒家的仁政的基本全部的內容,儒家的仁政基本全部內容是什麼呢?就是忠恕仁義禮智信。而講述這些內容,老子所強調,卻是這些內容,它反面的東西。需要進一步說一下,老子在這裡,辯證的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並不是說仁政完全不可取,只不過站的角度和高度不同。從這些言語,我們可以看出,老子倡導的,是以道為本的一個辯證性的,整體性的思想主張,老子強調的是有無相生,強調的是善惡同源。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老子的主張是更高一層段位的一個思想。所以自古以來道德經都是帝王之學,而他們推崇的,就是內修黃老,外示儒術。對內,我們要用道家的東西養生修道,對外,要用儒家的東西安撫百姓。透過道家,進行整體性的學習,透過儒家,進行部分性的表達。所以,道家和儒家的東西,我們要結合起來學習,要儒道兼修,相輔相成。

《道德經》第十八章 道廢仁見

好,本章的內容就講到這裡,歡迎大家明天繼續學習道德經第十九章的內容。

TAG: 仁義老子我們六親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