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捐款2500萬給任正非,教育部官員怎麼迴應?答案讓人大吃一驚

1997年,華為董事長任正非向國家教育部捐獻2500萬元,叫作“寒門學子助學金”,用於幫助那些湊不齊學費的準大學生。

沒想到,幾個博士員工衝進了任正非辦公室,提出強烈反對意見,場面一度激動尷尬。

華為捐款2500萬給任正非,教育部官員怎麼迴應?答案讓人大吃一驚

對於名字叫法,各方意見爭論持續了一段時間。華為公司的幾位博士、碩士員工親自找到任正非,提出明確意見:不能叫“寒門學子助學金”,建議更改為“優秀學子助學金”。雖然他們家庭貧寒,但都品學兼優的驕驕學子。

教育部官員提出建議:不如委婉地叫做“寒窗學子助學金”。淡化貧困家庭的寒門概念,突出個人寒窗苦讀的勤奮刻苦,同時也能維護學生自尊心,減少心理負擔。

任正非說:出身貧寒並不可恥,出身高貴也不光榮。

後來,新華社記者釋出一篇新聞,稱作“華為寒窗學子基金”。

華為捐款2500萬給任正非,教育部官員怎麼迴應?答案讓人大吃一驚

這場激烈爭吵,已成為華為特有的企業文化——支援教育,一項受益20多年的決策。

對於貧寒和苦難,任正非一直當作人生重要的寶貴財富,成為他不斷前行奮鬥的動力源泉。在《任正非傳》裡,我們可以看到他年少時的苦難和挫折。

任正非兄妹7人,每到開學交學費的時候,母親都會去鄰居親戚家借錢,有時候還會空手回來。那種無助感的痛苦,任正非記了一輩子。

高三在家複習功課,任正非餓得肚子咕嚕咕嚕叫,根本學不進去,母親就用米糠菜葉攪和一下烙成小餅,給他充飢。

華為捐款2500萬給任正非,教育部官員怎麼迴應?答案讓人大吃一驚

其實,家裡櫃子上放著米,完全可以抓一把煮鍋裡。但是,他吃了後其他弟弟妹妹的口糧就沒有了,他們就得捱餓。家裡每天吃幾粒米都是嚴格控制,吃多了沒有下頓。

即便如此,母親和弟弟妹妹仍是硬給他擠出來一點糧食。在高考前,他每天早上可以多吃一個玉米餅子。任正非回憶,沒有家人的這塊玉米餅,他可能會去養豬。

華為捐款2500萬給任正非,教育部官員怎麼迴應?答案讓人大吃一驚

對於女兒孟晚舟歸國,任正非坦言:

我寧願讓她多受點罪,現在吃點苦利於成長。

對於另一個女兒姚安娜,任正非說“她十分刻苦,跳完舞回來才能做作業。每個星期要跳15個小時的舞,晚上1點多才能休息。”

愈挫才能愈勇,這是一位偉大父親贈予女兒的最佳禮物。

沒有經歷那些苦難和挫折,就不會有今天的任正非和華為集團。

正是這種具備堅忍不拔的性格和寧折不彎的骨氣,才讓他們披荊斬棘,愈發自強,成為國家品牌力量,屹立於世界不敗之地。

華為捐款2500萬給任正非,教育部官員怎麼迴應?答案讓人大吃一驚

經歷磨難是最好的成長,對那些學子而言這是歷練。遭遇挫折是最好的履歷,對任何人而言這都是財富。

在面對美國製裁形勢下,如果我們以“錘鍊”自勵,這何嘗又不是一筆財富呢。

鋼鐵越是錘打,經歷火燒百鍊,質地越是堅硬。

“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華為官方主頁一句話,道明瞭當前形勢。

這是無數華為人心聲,更是任正非幾十年摸打滾爬的真實想法。唯有勝利,是出路。

華為捐款2500萬給任正非,教育部官員怎麼迴應?答案讓人大吃一驚

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

從中國著名的企業家個人經歷來看,無論是任正非還是馬雲、董明珠和雷軍,這些民族企業的佼佼者,無不經歷過磨難和挫折,在他們的個人傳記裡,那些苦難均成為奮鬥征程中的動力。

這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的參考和啟迪,這些智慧值得我們不斷學習。在此向大家推薦這套企業家傳記叢書,每一個傳記故事裡,都能看到這些企業家作為中流砥柱的責任擔當,也能看到錚錚鐵骨的民族脊樑,更有一些面臨挫折的掙扎奮鬥。

有意瞭解的朋友,不妨關注一些。這套6本人物傳記才43元,也就是一頓飯錢,一雙鞋錢。這是與卓越企業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有興趣的朋友點選連結,開展一次心靈對話。

TAG: 任正非學子華為助學金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