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舉三得的主人公丁謂是誰?他為什麼能成為一舉三得的主角

丁謂是誰,可能有些人並不是很熟悉,但是”一舉三得“這個成語大家應該都知道。意思就是隻出一份力,最後卻能有三樣的成果,經常形容省時又省力的行為。本文的男主角,實際上就是”一舉三得“的主人公,正是因為他才有了這個成語。

一舉三得的主人公丁謂是誰?他為什麼能成為一舉三得的主角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一場大火在皇宮燃起,許多建築被這場大火燒燬。當時宋真宗要求重建玉清昭應宮,但是左右大臣都對此表示反對。因為重建此共,工程龐大,規制宏麗,建築分為2610區,共計有3600餘楹。如此龐大的規模,便只是從公外地運送材料入京就已經是一筆大花銷,更不用說其他的財力物力以及技術難關。

宋真宗下定了決心要修造宮殿,無人肯應,最後還是丁謂贊同,此事便落在了丁謂的頭上。

重建宮殿除了錢財之外,還有三大難點。建築要用許多的泥和磚頭,此事自然不能在京城近郊辦,只能到郊外去挖泥土燒磚。路途遙遠,需要花費很大的人力。第二就是大批的建築材料都要從外地運來,碼頭在汴河郊外,同樣很遠。三就是原有建築的許多碎磚破瓦等垃圾清運出京城,又是一筆大支出。

三大難題擺在面前,丁謂憑什麼敢應下?自然是因為丁謂有能力,有信心辦成此事!丁謂確實有才,他完美的解決了三大難關。

一舉三得的主人公丁謂是誰?他為什麼能成為一舉三得的主角

首先燒磚用的泥,他從施工現場,也就是建築場所向外挖了好幾條大溝。從溝裡挖出來的新土,被丁謂用來燒磚建築用,這就解決了從郊外挖土費時費力的問題。

其次,他從城外將汴河裡的水引入挖出來的大溝之中,從外地運來的建築材料,諸如木材石料這一類的,就從這些溝渠中運進京。這就完美解決了建築材料運輸的問題。

最後一點,就是原有建築所剩的建築垃圾。這一點更輕鬆,等建築材料都運完了,丁謂讓人將溝中的水排掉,然後將建築垃圾全部填入溝中,使大溝再次變為平地。

就是這樣一舉三得,不僅節約了財力物力,更節約了時間。建築玉清昭應宮若是按照以往建築時間來計算,起碼要用十五年,但是丁謂卻生生將時間縮短了一半,只用了七年的時間就將宮殿修成。

一舉三得的主人公丁謂是誰?他為什麼能成為一舉三得的主角

丁謂此舉讓皇帝大為滿意,深受讚揚,對他的管路高升助力頗多。同時他也為中華詞庫留下一舉三得之詞,也給如今的建築工程留下一個典型事例。

丁謂在歷史上的評價並不高,他雖然才敢不錯,但是卻也是一位倖臣。歷史上因為他而被貶謫的能臣並不少,他也靠手段登上了宰相之位。但是如今我們都知道,丁謂的結局並不好,最後被罷黜宰相之位,貶謫外地。那麼是誰有能力,將不是一般聰明的丁謂趕下臺的呢?說到這兒我們就要提一個人,就是丁謂為宰相之時的副相王曾。

一舉三得的主人公丁謂是誰?他為什麼能成為一舉三得的主角

王曾是壬寅科狀元,似乎是個沒有個性的書呆子。丁謂得勢之時,權傾朝野,朝堂成了他的一言堂。而王曾當時在他手底下做副相,整個人唯唯諾諾,丁謂說什麼就是什麼。就算朝會散了後,也沒有單獨面見皇帝的意思。久而久之,丁謂對他放下戒心,將他看作是自己人。

後來有一次上朝,丁謂見王曾愁容滿面,就問他怎麼回事兒。王曾就說,自己沒有兒子,想要從兄弟那兒過繼一個兒子,好為自己送終。我不便面見皇帝,還希望您能代為稟奏。

一舉三得的主人公丁謂是誰?他為什麼能成為一舉三得的主角

丁謂聽後一想,自己不好摻和進這種事中,便告訴王曾讓他等會兒下朝自己面見皇帝。朝會散後,丁謂果然請求朝會後留下單獨向皇上奏事,然後將王曾帶到了皇帝和太后面前。他見著王曾進去,自己則在外面等候。

王曾終於成功越過丁謂面見聖言,當即將丁謂所作的惡事一五一十的說了。皇帝和太后聽罷,大為震怒。

丁謂在外面候了一個時辰又一個時辰,眼見一上午都過去了,王曾還沒有出來,就知道王曾說的絕對不是過繼子嗣之事。等到後來進進出出的內侍、御史和廷尉神色端肅、行履匆匆,丁謂當下一驚,就覺得自己要著。不過此時察覺已經完了,王曾所陳之事證據充分,皆為事實,丁謂因此被罷黜相位,貶為崖州司戶參軍。丁謂一黨之人,全部被降謫。就這樣想來機敏的丁謂,一時不察,敗在了看著糊塗的王曾手上。

TAG: 丁謂王曾建築一舉三得面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