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用他國人英雄莫問出處,秦國為什麼會被六國所任用的相國呢?

秦用他國人——英雄莫問出處

秦用他國人英雄莫問出處,秦國為什麼會被六國所任用的相國呢?

當年七國爭雄天下的時候,各國都在招納和遊說四方的人才。

但除了秦之外的六國所任用的相國,都是他們的宗族和本國人。

像齊國的田忌、田嬰、田文;韓國的公仲、公叔;趙國的奉陽君、平原君;魏國甚至是讓太子去當相國。

只有秦國不是這樣的,比如最初與秦國商討大計、開創霸業的公孫鞅是衛國人;樓緩是趙國人;張儀、魏冉、范雎都是魏國人;蔡澤是燕國人;呂不韋是韓國人;李斯是楚國人。秦國把國家託付給他們,而毫無疑心。所以這些人讓秦國強大,使得秦國最後取得了天下。

燕昭王任用郭隗、劇辛、樂毅,差點滅掉強盛的齊國,其中劇辛、樂毅都是趙國人。

楚悼王任用吳起為相國,諸侯都懼怕楚國強盛起來,而吳起則是衛國人。

小帕個人觀點:不帶有色眼鏡,啟用有能力的人,才能讓一個公司真正地強大起來。這也是為什麼現代許多家族企業,不斷被淘汰的根本原因所在吧。

●原文

七國虎爭天下,莫不招致四方遊士。

然六國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國人,如齊之田忌、田嬰、田文,韓之公仲、公叔,趙之奉陽、平原君,魏王至以太子為相。

獨秦不然,其始與之謀國以開霸業者,魏人公孫鞅也。其他若樓緩趙人,張儀、魏冉、范雎皆魏人,蔡澤燕人,呂不韋韓人,李斯楚人,皆委國而聽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諸人之力也。

燕昭王任郭隗、劇辛、樂毅,幾滅強齊,辛、毅皆趙人也。

楚悼王任吳起為相,諸侯患楚之強,蓋衛人也。

●註釋

七國虎爭天下: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並立,爭奪天下。

四方遊士:四方遊說之士。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眾多,讀書人習縱橫之術,遊歷四方,希望出人頭地。

田忌、田嬰、田文:田忌,戰國時齊國名將,曾與田嬰等大將幫助韓、趙討伐魏國,在馬陵道殺掉魏國大將龐涓。田嬰,齊國的丞相,討伐魏國立下大功。田文,田嬰的兒子,即孟嘗君,齊國貴族,禮賢下士,有門客數千人,“戰國四君子”之一。

公仲、公叔:戰國時韓國貴族。

奉陽、平原君:奉陽君,戰國時趙國貴族。平原君,即趙勝,戰國時曾經三次擔任趙相,為人謙和賢明,據傳有門客三千人,“戰國四君子”之一。

魏王至以太子為相:魏哀王九年,魏相田需去世,楚國擔心張儀等人任相會對本國不利,於是楚相昭魚遊說蘇代(蘇秦胞弟)去說服魏王讓太子襄王為相。

公孫鞅:本為衛國人,被秦孝公封到商地,故而又稱商鞅、商君。他曾出仕魏國,後來入秦為相,輔佐秦孝公變法革新,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耕戰,開啟了秦國富強之路。

張儀:戰國時著名的軍事家、外交家,擅長縱橫之術。

蔡澤:戰國時燕國人,曾遊說六國,不得,後入秦,被昭王拜為客卿。在范雎後為秦相,不久後辭相位。後出使燕國,遊說燕太子丹入秦為人質。

和歸去來

秦用他國人英雄莫問出處,秦國為什麼會被六國所任用的相國呢?

當今的文人喜歡用陶淵明的《歸去來辭》搞創作,晁以道點評這件事,所說的話最讓人佩服。

晁以道在《答李持國書》中說:

先生喜歡陶淵明所作的《歸去來辭》,於是效仿東坡先生,試著創作,您身邊的下人愚笨,不知道其中的意思,所以沒有辦法給您提出好的建議。

建中、靖國年間,蘇東坡吟誦過他所創作出的《歸去來》(這裡應該是指《滿庭芳》),瞬間在京城就流行了起來,其門下的賓客有好幾人都效仿蘇東坡,根據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創作了自己的作品,而且都覺得自己的作品非常棒。一時間,每個文人眼中都是陶淵明,張口閉口都是“歸去來兮”。

參寥曾把他寫的作品給我看過,大概意思和陶淵明《歸去來辭》幾乎一樣。我跟他說:“就像學生不敢站在講臺上代替先生講課一樣,我們應該一起推舉東坡先生與陶淵明就夠了。何必一味地模仿呢?”。

於是參寥就把他的文章要了回去,裝在袖子裡帶走了,並且用家鄉話悻悻地說道:“對不起,先生,我真後悔沒有早點向您請教。”

現在我把曾經給參寥說過的話,送給先生。

曾經大宋相公稱陶淵明《歸去來辭》是南北文章之絕唱,《五經》的傳播者。

而現在,給《歸去來辭》配畫的人,都變成了聖人;而藉著陶淵明的作品《歸去來辭》,大肆創作的人,把這麼好的作品寫的像一首坊間小詩,這根本就沒有領會到其中的要領啊!

小帕個人觀點:一味的模仿並不能成為的成功,偶像是可以被超越的,但需要你像蘇軾一樣,真真正正的理解了,並用自己豐富的知識,來創作出屬於自己的原創作品。

●原文

今人好和《歸去來辭》,予最敬晁以道所言。

其《答李持國書》雲:“足下愛淵明所賦《歸去來辭》,遂同東坡先生和之,僕所未喻也。建中靖國間,東坡和《歸去來》,初至京師,其門下賓客從而和者數人,皆自謂得意也,陶淵明紛然一日滿人目前矣。參寥忽以所和篇示予,率同賦,予謝之曰:‘童子無居位,先生無並行,與吾師共推東坡一人於淵明間可也。’參寥即索其文,袖之出,吳音曰:‘罪過公,悔不先與公話。’今輒以厚於參寥者為子言。”

昔大宋相公謂陶公《歸去來》是南北文章之絕唱,《五經》之鼓吹。

近時繪畫《歸去來》者,皆作大聖變,和其辭者,如即事遣興小詩,皆不得正中者也。

●註釋

自謂得意:自以為做得不錯。

輒:就。

李太白

秦用他國人英雄莫問出處,秦國為什麼會被六國所任用的相國呢?

坊間有很多傳言,說李白是在當塗縣的採石山旁飲酒,酒醉之後又在長江之上划船,因為看到水中月亮的影子,便俯下身去撈,結果失足落水而死,所以後人在採石山旁建造了捉月臺。

李陽冰為李白所作的《草堂集序》中說:“我在出任當塗縣令的時候,李白病重,有很多卷草稿還沒有修訂,他在病床上把草稿交給我,囑咐我為他作序。”

李華所作的《太白墓誌》也說過:“李白是在作《臨終歌》的時候死的。”

由此可知坊間的傳言著實不可信,這和說杜甫因喝了白酒、吃了牛肉撐死的是一回事,全都是杜撰出來的無稽之談罷了。

小帕個人觀點:事情本身不能吸引別人,就會有很多有心人編造些故事來吸引人。誰又能說這不是建造捉月臺的人,為了讓人來旅遊,而為李白量身定做的故事呢?

●原文

世俗多言李太白在當塗採石,因醉泛舟於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臺。

予按李陽冰作太白《草堂集序》雲:“陽冰試絃歌於當塗,公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為序。”

又李華作《太白墓誌》,亦云:“賦《臨終歌》而卒。”

乃知俗傳良不足信,蓋與謂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註釋

捉月臺:又稱聯壁臺。傳說李白醉酒後即從此臺跳江捉月,故名。

李陽冰:李白叔父,曾任當塗縣令。

授簡:把文稿交給我。

李華:唐代文學家,字遐叔,著有《李遐叔文集》。

杜子美:即杜甫,字子美,唐代鞏縣(今河南鞏義)人。著名詩人,後人稱其為“詩聖”。

TAG: 歸去來陶淵明田嬰李白參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