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秦昭襄王為什麼還要殺他?

功是功,過是過。功與過之間,看似功高可以抵大過,其實不是。功是不能抵過的。在封建的古代,君臣之間功是記在功勞簿冊裡,過則多數記在君王的心底裡。白起與其君主秦昭襄王亦是如此,他一面給白起記功的同時,也給白起記過。白起最大的過錯莫過於以戰神的榮耀挑戰君王無上的權威。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死而非其罪”可謂一語多義,細細品味,從當時的時代背景去了解確實耐人尋味。白起之死確實不是因為犯了罪,而是犯了君王的禁忌,這種禁忌不知道有沒有寫在當時的秦法裡,但是在歷朝歷代的律法裡,似乎都在法律中體現出君王對這種過失十分反感。

白起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秦昭襄王為什麼還要殺他?

從《史記》的記載中,秦昭王多次要求白起領兵攻擊趙都邯鄲城,結果都被白起以不能勝為理由推脫不受命領兵,無奈之下秦昭王只得另派將領領兵攻邯鄲,結果大敗而歸。白起得知此訊息之後,說“當初不聽我的,現在結果怎麼樣了?“這句話本身是有問題的,再和之前的拒不受命聯絡起來,再想想白起當時的身份地位。得出的結論是:抗詔在先欺君在後。這兩種行為,放在古代,哪一種行為不是抄家滅族的大罪?

白起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秦昭襄王為什麼還要殺他?

作為武將的白起,在古代是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推辭君主的命令不領兵出征的,就算放在今天按照軍人以服從為天職的標準,也是要送軍事法庭或在戰況緊急時就地槍決的。更何況是作為君主僕臣的白起?可秦昭王並沒有立即處決白起,而是另選武將領兵出征。

白起欺君從何說起?“當初不聽我的,現在結果怎麼了?”這句話在現代人看來再平常不過了,在古代一個臣子這樣說自己的君主的話,無疑欺君謀反。在古代君主是至高無上的,不管是在封建王朝還是在戰亂的東周時期。君主不光是上天的兒子,也是神聖的化身。何謂王?古人認為參通天地人三者為王,所以王字三橫代表天、地、人,中一豎就是通天地人的那個人。君王是神聖的化身,臣子自然不能如此妄自尊大。白起這句話其實可以理解為:連天子、神聖都得聽我的,不然只有一個慘敗的結果。在神權森嚴連衣服、用器都不能僭越的東周時代作為一個肉眼凡胎的臣子,從然叫板代表天地人的王的權威,不夷三族已經是天大的恩德了。

白起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秦昭襄王為什麼還要殺他?

白起功不抵過難免一死,大概在此。司馬遷在《史記》雖然用簡短的語句描述白起被處死的情形和表達,這些短短的幾個字,幾十個字情形描寫,如果不能瞭解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就不能發現白起“作死”的原因和封建社會禮教的殘酷,脫離了當時的社會文化傳統和歷史背景,就會產生理解偏差。

TAG: 白起君主君王功是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