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中,東晉為何能以少勝多,取得最後的勝利?

黃巾軍起義之後,東漢政權受到沉重打擊,導致地方割據勢力崛起,中原大地最終陷入分裂局面,好在三國之後,最終由西晉統一天下。可惜這種局面沒有維持太久,八王之亂後再度陷入混亂,進入東晉十六國時期。

淝水之戰中,東晉為何能以少勝多,取得最後的勝利?

這一時期也曾誕生不少強大的政權,比如苻堅領導下的前秦就逐步統一了北方,後來壯志雄心的苻堅集結重兵,企圖攻破長江天險,一舉擊敗東晉政權,統一全國,沒想到這場力量懸殊的戰爭,最終竟是東晉以少勝多取得最終的勝利,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在謝安領導下,團結所有力量抗擊前秦

當時東晉士族力量強大,政權一直把持在王導、恆溫、謝安等人的手中,而並沒有什麼權力的東晉皇室司馬家,無法掌控全域性,尤其是當時謝、恆兩家的爭鬥,已經進入白熾化。

淝水之戰中,東晉為何能以少勝多,取得最後的勝利?

但面對強敵,謝安老成持重,團結士族集團,一起對戰前秦勁敵。當時東晉兩股實力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西府軍和北府軍,也正掌握在恆氏和謝氏手中。這兩支實力強大的軍隊,團結起來一起對抗前秦,在這次勝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內部矛盾重重的前秦

從政權統治方式上來說,前秦歸根到底還是一個由被統御部落組成的鬆散部落聯盟,看似是一個整體,其實內部矛盾很多,而且並不是每個將領都是從內心完全臣服苻堅的,願意聽從苻堅的派遣,這是最致命的地方。

前秦對外宣傳傭兵112萬之多,實際也有80萬兵馬之巨,看似數量龐大,但有一多半不會聽從苻堅的統一號令。這些人都是各族部落的領袖人物。他們也只是暫時屈服於苻堅強大的軍事實力,一旦有機會就會翻身為主,自立為王。

淝水之戰中,東晉為何能以少勝多,取得最後的勝利?

可以說前秦表面上數量龐大的攻擊部隊,其實形成的攻勢能力寥寥無幾,與東晉團結的北府兵和西府兵相比較,並不佔多少優勢。

三、苻堅自以為是,沒有把握好戰機

淝水之戰前,前秦兵力並沒有集結完畢,參戰部隊只是前鋒部隊,難以形成足夠的戰鬥力。而自以為是的苻堅,認為可以輕鬆贏下這樣戰役,放任晉軍渡河。

淝水之戰中,東晉為何能以少勝多,取得最後的勝利?

此時假降的朱序,不失時機地在前秦軍隊後方大喊“前秦敗了”,致使秦軍軍心不穩,前軍帶動後軍,造成全軍混亂。一旦造成這種局面,根本無法控制,只能是一潰千里。東晉勁旅卻把握時機,趁勢追殺,大敗前秦軍隊。

總結

造成淝水之戰的結局,其原因是多種的,歸根到底,應該是東晉上下摒棄前嫌,團結一致,共同抵禦強敵,反觀苻堅的前秦,卻高估自己的實力,並沒有認識到內部隱藏的危機,最終被晉軍把握戰機,贏得最後的勝利。

TAG: 前秦東晉政權謝安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