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攻打北歐時英法援軍迅速落敗,挪威只得在倫敦成立流亡政府

北歐四國,主要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瑞典、挪威和芬蘭三國,以及日德蘭半島上的丹麥。這裡面瑞典是所謂的永久中立國,但它跟瑞士一樣其實是親德的,二戰之前和戰爭爆發之後,特產的鐵礦石撒了歡地賣給希特勒,所以德國沒有入侵的必要。而芬蘭跟蘇俄交惡已久,早跟希特勒穿一條褲子,所以是二戰德國的盟邦,當然也不需開戰。那麼必須用武力解決的,只剩下挪威和丹麥,不打不行麼?真不行。

1940年4月2日,希特勒跟空軍戈林、海軍雷德爾會商後,下令實施入侵丹麥和挪威的代號為“威塞演習”的作戰計劃,命令中特別指出:“佔領時必須千方百計防止丹麥和挪威兩國國王逃到國外”!並且德軍最高統帥部認定,對這兩個弱小國家的入侵肯定會是“和平佔領”,因為它們的軍事力量實在弱小,根本不足以對抗強大的德軍。

只有看懂西北歐的地圖,才會理解德國一定要佔領丹麥和挪威的理由:首先是德國海軍的強烈要求,因為德國從來就沒有直接出入北海或者說北大西洋的入海口,在一戰時曾經被皇家海軍基本封堵在北海以內狠揍,苦不堪言。因此以雷德爾為代表的海軍高層認為,在二戰中德國海軍若想有所作為,必須征服丹麥和在挪威取得基地,要麼就得繼續悶在漢堡釣魚。

同時,德國海軍一旦在挪威站住腳,還可以更好地配合空軍對英倫三島進行海空封鎖,以迫使其投降。小國丹麥又是德軍入侵挪威的必經之地,所以德國人也就“掛角一將”打算順便佔領了,老實說在二戰爆發後,丹麥和挪威是嚴守中立的,對英法態度也比較冷淡,無奈德國的整體戰略需要佔領它們,這就沒辦法了。

德軍攻打北歐時英法援軍迅速落敗,挪威只得在倫敦成立流亡政府

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必須拿下挪威的第二個重要理由,是因為瑞典的鐵礦石的輸入問題,該國盛產的鐵礦石是希特勒維持戰爭的必需品,對德國軍備生產性命攸關,在每年至少需要的1500萬噸鐵礦石中,有1100萬噸即74%要來自瑞典,可想而知希特勒的重視程度。如果是在氣候暖和的幾個月裡,德國的運輸船可以透過波羅的海運回鐵礦石,這條航線就在德國人的眼皮底下,所以非常安全。

然而一到氣溫下降,這條航線就是厚冰地區,水上運輸立馬中斷,此時就得走備用航線:從瑞典把鐵礦石運到挪威的納爾維克等港口,再透過北海轉運回德國。而挪威北部距離英國非常之近,皇家海空軍輕而易舉就可以封鎖或者截斷這條航線,那樣德國人只能在夏天生產武器和作戰。所以為了軍工命脈的鐵礦石,希特勒必須在全力對付英法之前,先下手為強佔領挪威,隨便也要取了丹麥。

於是1940年4月9日天亮前一小時,德國駐哥本哈根(丹麥首都)和奧斯陸(挪威首都)的公使,分別向兩國政府遞交最後通牒,要求他們毫無反抗地立刻接受“德國的保護”。挪威政府毫不客氣地斷然拒絕,而丹麥其實沒有敢公開拒絕:這個國家太小了,並且地勢非常平坦,德軍裝甲部隊輕而易舉就可以摧毀和佔領它,猶豫了幾小時後70歲的丹麥國王接受了條件,德軍是幾乎兵不血刃,哪裡有什麼激烈的抵抗。

挪威人則從一開始就進行了抵抗,還幹掉了一艘德國萬噸巡洋艦“布呂徹爾號”,不僅讓1600多德國兵餵了魚蝦,其中還包括準備接收挪威政權的蓋世太保和行政官員,但是雙方的實力畢竟懸殊太大,在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和“挪奸”的策應下,兩天後奧斯陸陷落。英法聞訊後,立即派出陸海空三軍部隊馳援挪威北部,於是德軍和英法兩國在挪威真打了起來(西線本來在靜坐戰)。

應該說,皇家海軍還是壓制住了雷德爾的水面部隊,但是25000人的英法聯軍在陸地上真不好使,在德國陸軍和空軍的打擊下節節敗退,一直退到挪威最北部的地區組織防禦,並且堅持到了5月份。其後隨著德軍大舉進攻西歐,英法聯軍只能屁滾尿流乘船逃出挪威回國,挪威終於全部淪入德軍之手。

挪威國王哈康七世也跟隨英國軍艦撤離了祖國,後來在倫敦成立了流亡政府,至此,德軍完全控制了北歐地區。

TAG: 挪威德國丹麥德軍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