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的亂世中,司馬懿為什麼能夠笑到最後?

司馬懿本來也算個大儒,看不上曹操。

後來曹操拜丞相,強闢司馬懿為文學掾,這回他看曹操動真格的,不敢不去了。

然後歷任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基本屬於曹操的大秘書。

曹操拜魏王,把司馬懿安排給曹丕,做太子中庶子,繼續做曹丕的大秘書,從此成了曹丕心腹。

曹丕登基,司馬懿拜尚書,開始進入走向前臺。

不就轉為督軍,進入軍隊系統。

再轉為御史中丞,進入檢察系統,並且開始成為一把手。

在三國的亂世中,司馬懿為什麼能夠笑到最後?

去各部門歷練了一年,馬上轉回中央,升任侍中(皇帝貼身顧問),尚書右僕射(行政二把手),已經是行政口的實權人物。

幾年之後,曹丕親征伐吳,留司馬懿鎮守許昌,拜撫軍,並假節,曹丕不在他就是軍隊一把手。

又加給事中、錄尚書事,行政一把手的位置也給他了,可見對他的信任。

曹丕死前託孤三人,司馬懿居其一。

曹睿即位,孫群攻魏,司馬懿拜驃騎將軍出兵大勝。

後陸續進封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這段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諸葛司馬對峙了。

後來曹睿死,他又作為託孤重臣輔佐曹方……

在三國的亂世中,司馬懿為什麼能夠笑到最後?

看司馬懿的經歷,你會發現,他不但活的久,而且什麼活都幹過。

歷經曹魏四朝,對國家的瞭解,他恐怕比任何一個人都清楚,包括皇帝以及一眾文武。

其實司馬懿這個人並沒有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當然除了有些人莫名其妙地把自己帶入高平陵之變的曹爽身上,說司馬懿指洛水盟誓都不算數……

這事現在回頭看,你得知道曹爽是個什麼樣的人再去帶入,這一點一會具體說。

大家對他評價不高的原因其實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因為他自己,而是因為他兒子司馬昭。

當然這事也不能怪司馬昭,本來有他大哥司馬師在也沒司馬昭什麼事,誰曾想司馬師因眼疾暴斃,司馬昭只能被趕鴨子上架。

其實司馬昭的個人素質並不算差,只是年頭短經驗不足一時之間掌握不住權柄。

同樣是篡位,他的處理方式就比曹丕差得多,所以只能落下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聲,也因此連累了他爹和他大哥。

透過史書中司馬懿的事蹟不難看出這是一位城府極深堅毅隱忍的政治家,但是你要是說他小肚雞腸嫉賢妒能那就完全沒有證據了。

實際上司馬懿是一個心胸豁達的人,他對自己的半生之敵諸葛亮不但不嫉妒甚至還有點崇拜,在觀看諸葛亮營地之後還不吝溢美之詞大讚諸葛亮為“天下奇才”。

平時跟諸葛亮也多有書信往來,時不時還八卦點當時人物。

所以古人並不像你想象的那般市井,人家講究的都是大家風範,敵人歸敵人那是各為其主各司其職,但是評價歸評價,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用不著嘴上佔便宜。

最後我們說一說司馬懿的最大“汙點”——高平陵之變。

有人以為曹爽相信了司馬懿的盟誓,應該屬於那種人畜無害的小白兔,結果被司馬懿這隻老狐狸坑了,於是開始義憤填膺為曹爽打抱不平?

其實曹爽這個人你看跟誰比,雖然最後敗給了司馬懿,但是人家上半場可是一直佔據上風的。

兩個託孤重臣他佔其一,還把另一個的權奪了,自己權傾朝野,你說這個人水平不如你嗎?

那也是不大可能的,你都覺得難以置信的錯誤人家怎麼會犯呢?

所謂“指洛水為誓”只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是你說是這跟稻草壓死了駱駝豈不荒謬?

要知道,曹爽是在桓範聲嘶力竭的勸說下,在所有親信的陪同下,在掌握另一半軍權的兄弟曹曦在座的情況下,經過了一夜思想鬥爭才最後決定投降的,一個手腕足夠高明的老狐狸,你說他想了一夜都是在想什麼呢?

只有一種可能,他做了詳盡的敵我實力對比分析,也在等轉機,只不過最後的結論是——沒法打也沒法跑更沒轉機。

不光是曹爽得出這個結論,他的一眾親信都是這個結論,真正勸他跑的從頭到尾就桓範一個人。

連他弟弟曹曦都覺得徹底沒戲,所以一言不發,就算桓範逼他表態他都不表態,這說明什麼呢?

說明他已經徹底絕望了,連反駁都懶得反駁了,因為沒有用,反正結果都一樣,就是打不過也跑不了,只有桓範這麼一個沒帶過兵的文官還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曹爽對自己的帶兵水平應該是有正確認知的,因為他帶兵攻打關中被費禕完敗,別說打了,連行軍他都搞不定,要知道費禕是個文官,人家之前也沒打過打仗……

那次失敗之後曹爽再沒帶過兵,應該是明白自己怎麼回事了。

明白自己怎麼回事,大概也就明白跟司馬懿的差距了,畢竟人家軍功在那擺著呢,那是硬抗諸葛武侯的主,怎麼比?

這還沒完,更絕望的是,武庫在洛陽城內,他們出來祭陵是不會全副武裝的,要知道那時候著全甲手持弓槊的騎兵基本就相當於今天的坦克,對付無甲士兵根本就是屠殺。

這樣的兵司馬懿有多少呢?

至少有3000,而且還都是多年培養的死士,這群人什麼戰鬥力應該就不用說了,司馬懿帶到洛水浮橋跟曹爽對峙的應該就是這群人,曹爽打探一下應該很容易摸清楚底細。

那曹爽有多少人呢? 他從周圍招來了幾千屯田兵……

我估計這些兵真要打起來都不用說勝敗,他們能打死一個司馬家的全甲死士都算不錯了。

所以打是肯定沒法打的,桓範估計也覺得沒法打,所以他直接勸曹爽跑,往哪跑呢?

往許昌跑,然後再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

但是我們看一下當時雙方的位置,曹爽是帶著曹芳回洛陽的路上得知訊息的,當然了這肯定也是司馬懿安排的,等他們走近了再通知他們,要不打草驚蛇跑了怎麼辦?

所以他們得到訊息的時候已經走到伊水了,於是駐紮在伊水南岸,修築了鹿角工事。

司馬懿在哪呢?

他在洛水浮橋迎駕,聽著兩條河隔著好像挺遠是吧?

但其實洛水和伊水原本是一條河就叫伊洛河,這條河到了洛陽附近才分支,於是變成了伊水和洛水,這兩條河幾乎是平行的,從一條到另一條估計馬還沒熱身就到了。

而桓範勸說曹爽逃往許昌有多遠呢?

至少也得兩天。

你讓一群養尊處優的大老爺們跟精銳騎兵賽跑兩天,優勢就是可以早跑半小時,這結果有懸念嗎?

再說了,人家司馬懿是有備而來,知道在洛水浮橋等著你,難道就不知道派騎兵斷後嗎?

這對於一個久經沙場的名將來說都應該是下意識動作吧?

所以跑也跑不了。

再加上週圍所有人的老婆孩子都在洛陽城裡,就算你要拼命,這幫人有幾個願意搭上一家老小的性命跟你去拼命的?

尤其你曹爽還不是什麼正人君子,自己缺德事也沒少做,人家拼了命保你繼續缺德嗎?

所以要我說,曹爽當時沒崩潰,還能琢磨一晚上才做決定,就說明這個人還是沉得住氣的,權臣也是有權臣實力的。

但是既然結論這麼明顯,那曹爽為什麼還要琢磨那麼久呢?

因為他在等轉機,既然桓範能跑出來勸他,會不會還有人冒死來投奔他呢?

雖然希望渺茫,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反正已經是最差情況了,再等一等也不會更差。

結果他想多了,一點轉機也沒有,於是司馬懿盟了個誓,也就算給了他一個臺階,然後所有人便都就坡下驢了。

這之後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司馬懿大權獨攬。

然後權柄交給司馬師,這還是個做實事的人,可惜眼疾死得早,又傳給司馬昭。

他屬於趕鴨子上架,之前都挺大哥的,忽然自己要當大哥,現學也來不及,結果就是一片罵聲。

最後他兒子司馬炎接受禪讓登極,西晉基本也就成了中國歷史上得國最不正的一個朝代,當然也是下場最慘的一個朝代。

反正收藏了你也不會看,點個贊意思一下得了……

TAG: 司馬懿曹爽曹丕洛水司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