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一計——三十六計之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今天分享的是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每天學一計——三十六計之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調虎離山”一語據傳源於《管子 形勢解》。該篇中有一段這樣的話:“虎豹,獸之猛者也,屬深林廣澤之中則人畏其威而載之。人主,天下之有勢者也,深居則人畏其勢。故虎豹去其幽而近於人,則人得之而易其威。人主去其門而迫於民,則民輕之而傲其勢。故曰:虎豹託幽而威可載也。”意思是說,虎豹是獸類中最威猛的。當它們居住在深山大澤之中時,人們就會因懼怕其威風而敬畏它們。君王是天下最有勢力的人。如果深居簡出,人們便會害怕他的勢力。虎豹若是離開它們所居的深山幽谷而走近人類居住的地方,人們就可以將它捕捉而使之失去原有的威風。做君王的若是離開王宮的門而與普通的人混在一起,人們就會輕視他而以傲慢的態度看待他。所以說,虎豹只有不離開它們居住的幽谷深山,其威風才會使人感到畏怯。這裡雖然尚未使用“調虎離山”一語,但已經包含只有將老虎調離深山,才能將其制服的意思。後來在民間語言、文學作品中便逐漸出現了“調虎離山計”的說法。如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第五十三回寫著孫大聖對如意真仙說:“才然來,我使個調虎離山計,哄你出爭戰,卻著我師弟取水去了。”

每天學一計——三十六計之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孫子兵法》有云:攻城是最下策。如果去強攻堅城,就可能自招失敗或滅亡。敵人既已佔據有利地形,就不能去同他爭奪這塊地盤;況且敵人還居於主動地位,而力量又佔優勢。敵人即使居於主動地位,如果不是對他有利,是不會離開駐地來向我進攻的;敵人即使在量上佔優勢,除非我方能夠綜合運用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就難以取勝。東漢末年,羌人首領率數千兵馬,將武都太守虞詡的部隊圍困在陳倉崤谷中。虞詡便讓部隊停止前進,同時揚言要請求朝廷派援兵來,而且一定要等援兵到來後再進軍。羌人聽到這個訊息後,認為援軍一時到不了,便將部眾分散到近旁各縣去抄掠財物。虞詡便乘羌兵分散之機,日夜進軍,每晝夜以加倍的速度行軍百餘里。又令軍士在駐軍做飯時,同時做兩個灶,並使灶的數目每天增加一倍。羌人誤以為援軍已陸續到達,便不敢追逼攻擊,結果虞詡大破羌兵。虞詡揚言要等候援軍到後再進軍,就是故意讓羌人誤以為可以利用援軍到來之前的空隙分兵抄掠,用利誘的辦法將其調開;他不分晝夜地急行軍,就是要爭取時間,出其不意,置敵於困境;而加倍修灶,就是用人為的假象迷惑敵人,使之誤以為援軍已陸續到達。

每天學一計——三十六計之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調虎離山是打虎計策之一,目的在於削弱對方的抵抗力,減少自己的危險。在軍事上指如果敵方佔據了有利的地勢,並且兵力眾多,這時我方應把敵人引出堅固的據點,或者把敵人誘入對我軍有利的地區,這樣才可以取勝。從其應用中可見,此計是一個陰險的謀略。

TAG: 調虎離山虞詡虎豹援軍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