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統一六國前,哪位秦君該居首功?是秦孝公、秦惠文王還是秦昭襄王?

眾所周知,秦始皇是發揚之前六代先祖積累的功業,才用武力吞併了韓、趙、燕、魏、楚、齊六國,完成統一大業。那麼秦國統一六國之前,諸位君主中哪位該居首功,是秦孝公,還是秦惠文王,又或是秦昭襄王呢?

秦統一六國前,哪位秦君該居首功?是秦孝公、秦惠文王還是秦昭襄王?

三位秦君對秦國都有很大功勞,如果非要論首功,應當是秦孝公。雖然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的成就要大於秦孝公,但秦孝公功在當代,利更在千秋。接下來我們具體瞭解一下這幾位秦國君主的功績和成就。

秦孝公——秦國強大之奠基者

眾所周知,秦國實行商鞅變法後很快便就富強起來,並且日益增強,最終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而商鞅變法的改革者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施展抱負,是因為秦孝公知人善任,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秦孝公就是那個伯樂。

而且秦孝公不單單是伯樂,因為商鞅所提出的“富國強兵”觸動了秦國幾乎所有貴族的利益,因此遭到了以甘龍、 杜摯為首的舊貴族反對,如果沒有秦孝公力排眾議,全力支援商鞅,那麼即便商鞅具有大才,也難以在秦國施展他的抱負。

秦孝公雖然是秦國君主,但守舊貴族的代表人物甘龍是秦國太師,位在三公之上,同時也是秦國的世族領袖,於是以甘龍、杜摯為代表組成的守舊貴族復辟勢力,成為變法新銳勢力的最大政敵。

秦統一六國前,哪位秦君該居首功?是秦孝公、秦惠文王還是秦昭襄王?

而且秦孝公還要擔心新的制度是否會遭到國人的議論,但秦孝公最終還是下定決定支援商鞅在秦國內進行變法改革。可見秦孝公是頂著巨大壓力支援商鞅的,並且對商鞅十分信任,這可不是一般伯樂所能做到的,就比如吳起,因為魯元公和魏武侯的猜疑,最後被迫離開了魯國和魏國。

因此在秦孝公和商鞅這對伯樂關係中,秦孝公這個伯樂更加重要。我們也可以在本文淺析一下伯樂和千里馬哪個更重要,紫陌認為伯樂更重要一些。可能有人會說“是金子總會發光”,但是埋起來的金子還能發光嗎?

就比如商鞅就好比金子,他未入秦國前是在魏國,而魏王並沒有發掘這塊“金子”,即便魏相公叔座大力推薦,魏王也沒有放在心上,那麼商鞅這塊“金子”就如同掩埋,即便具有大才也難施展他心中的抱負,只有等人發現的那一天才能發出他的光芒,這個人便是秦孝公。

即便秦孝公頒佈《求賢令》後,商鞅沒有入秦,也會有其他士子入秦。在春秋戰國時期有才能計程車子大有人在,但像秦孝公這樣知人善任,有大魄力的君主卻很少見,如果沒有秦孝公這樣的伯樂,商鞅即便是千里馬也只能碌碌無為,因此伯樂比較千里馬更為重要一些。

秦統一六國前,哪位秦君該居首功?是秦孝公、秦惠文王還是秦昭襄王?

當然伯樂和千里馬屬於相輔相成的關係,這樣才能發揮出更大的“光芒”,只有雙贏才是最好的結果。於是商鞅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援下,在秦國國內開始進行全面徹底的變法改革。

《史記》記載:“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鞅為大良造。將兵圍魏安邑,降之。秦人富強,天子致胙於孝公,諸侯畢賀。”

商鞅變法在秦國推行十餘年後,在經濟和軍事方面較之前都有了很大提升,國家變得富強起來,百姓也勇於為國家打仗。不僅出兵攻打魏國拓地至洛水以東,收復了部分河西地區(北洛水以東,黃河以西為河西之地),連周天子和各國諸侯都前來祝賀。

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實力與日俱增,最終發展成為戰國後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因此秦孝公是秦國強大的奠基人。

秦統一六國前,哪位秦君該居首功?是秦孝公、秦惠文王還是秦昭襄王?

秦惠文王——秦國強大之開拓者

秦惠文王繼位後,雖然處死了商鞅,但=並未廢其法。此時秦國也已經逐漸強大起來,秦惠文王便繼承其父秦孝公遺志,繼續攻打魏國。

《史記》記載:“魏納陰晉,陰晉更名寧秦。公子昂與魏戰,虜其將龍賈,斬首八萬,魏納河西地。渡河,取汾陰、皮氏。圍焦,降之,魏納上郡十五縣。”

在秦軍數次強大的攻勢之下,魏國接連戰敗,不斷割讓土地給秦國,當魏國割讓上郡十五縣後,秦國至此收復了全部的河西地區,並且在黃河以東地區建立起東進基地(屬河東地區),秦孝公在位時沒能完成收復河西地區的工作,被秦惠文王出色完成。

《史記》記載“義渠君為臣,伐、取義渠二十五城。秦使庶長疾與戰修魚,斬首八萬二千。司馬錯伐蜀,滅之。庶長章擊楚于丹陽,虜其將屈丐,斬首八萬。伐楚,取召陵。丹、犁臣,蜀相壯殺蜀侯,來,降。”

秦統一六國前,哪位秦君該居首功?是秦孝公、秦惠文王還是秦昭襄王?

之後秦惠文王知人善任,重用張儀、樗裡疾、司馬錯、魏章等大量能臣,在軍事和外交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義渠、丹、犁稱臣;巴蜀兩國被秦兼併;東出函谷,僅修魚、丹陽兩戰合計斬敵十六萬多。

秦惠文王在位時期開疆拓土,進一步壯大了秦國的實力,在攻滅巴蜀兩國之後,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版圖最大的國家,為秦國打下了堅實基礎,因此秦惠文王是秦國強大之開拓者。

秦昭襄王——秦國強大之崛起者

等秦昭襄王繼位時,接手的是一副“好牌”。此時的秦國已經在秦孝公和秦惠文王的治理下發展壯大,國富軍強,已然是大國崛起之姿態,秦昭襄王只需要正常發揮,便能使強大更進一步。

而秦昭襄王同樣是秦國曆史上的一位明君,加上其在位時間也是秦國曆代君主中最長的,超過了秦孝公、秦惠文王和秦武王在位時間的總和。因此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功績,尤其是軍事方面。

秦統一六國前,哪位秦君該居首功?是秦孝公、秦惠文王還是秦昭襄王?

發生在秦昭襄王在位時期的著名戰役就有很多,比如:伊闕之戰(魏韓,斬敵二十四萬)、五國伐齊之戰(齊國)、鄢郢之戰(楚國)、華陽之戰(魏趙,斬敵十五萬以上)和長平之戰(趙國,斬敵四十餘萬),僅這五次戰役就斬敵近百萬之眾。

除了燕國之外,韓、趙、魏、齊、楚五大強國都被秦昭襄王招呼了個遍,尤其是趙國,在長平之戰中擊敗了這個山東六國中實力最強者,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因此秦昭襄王是秦國強大之崛起者。

不過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取得的成就都是建立在秦孝公奠定的基礎上,而秦孝公又是繼承父親秦獻公的遺志。

秦獻公——改革先行者

秦孝公決心對秦國變法改革和其父秦獻公有著直接關係,是為了完成父親生前的意願,在秦孝公頒佈的《求賢令》中就有提及。秦獻公去世後,其子秦孝公繼承了父親的事業,繼續為圖強秦國做努力,於是頒佈了《求賢令》,進獻富國強兵之策。

秦統一六國前,哪位秦君該居首功?是秦孝公、秦惠文王還是秦昭襄王?

《史記》記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修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秦獻公繼位前,由於之前幾任秦國君主在位時大臣專權,秦國出現過數次易君(秦獻公也是因為大臣專政才被迫流亡魏國二十九年,之後才回到秦國奪回了君位),從而導致秦國國政不穩,日益衰弱,秦國的河西地區也被魏國奪去。

秦獻公繼位後,立志要收復河西之地,為此從雍城(關中西部,不利指揮)遷到了東邊的櫟陽(軍事性都城),並且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目的就是為了方便同魏國作戰,改變秦國被動挨打的局面。

秦獻公在位時期改革方面的舉措主要有幾點:正式廢除殉葬制,保留勞動力;鼓勵多生,為作戰需要;反對歧視外來戶,提高人口數量;編制戶籍,提升奴隸地位;擴大商業活動,提升秦國經濟;推廣縣制,加強集權。

秦統一六國前,哪位秦君該居首功?是秦孝公、秦惠文王還是秦昭襄王?

《史記》記載:“獻公二十一年與晉戰於石門,斬首六萬。二十三年,與魏晉戰少梁,虜其將公孫痤。”

雖然秦獻公在位時沒能完全收復河西失地,但是在對外軍事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戰果,與晉國交戰,斬敵六萬(石門之戰,戰國時期秦國對東方各國第一次大勝);支援周顯王,在洛陽城下打敗魏韓聯軍;與魏交戰,俘獲魏國太子和魏相公叔座(少梁之戰,魏國割讓給秦國一座城池,也是秦國第三次收復河西之戰),同年秦獻公去世。

秦獻公在位時期取得的軍事成就重新提高了秦國在諸侯國之間的地位,而且秦獻公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活動頗具成效,為其子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打下了堅實基礎,因此秦獻公是秦國改革的先行者。

結語:

從以上幾位秦國君主的功績可以看出,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取得的軍事成就很顯著,是具備首功資格的。不過從秦獻公到秦孝公時期,秦國正處於由弱變強的階段,是他們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才為秦國奠定了崛起的基礎,他們之功更在千秋,秦獻公是先行者,秦孝公是奠基者。

秦統一六國前,哪位秦君該居首功?是秦孝公、秦惠文王還是秦昭襄王?

如果非要論首功,應當是秦孝公。雖然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的成就要大於秦孝公,但畢竟是秦孝公不遺餘力地支援商鞅進行變法改革,秦國才開始與日俱強。

如果換成是秦惠文王或是秦昭襄王,可能兩位秦君沒有秦孝公那麼大的決心和魄力,能不顧秦國宗室,以及甘龍、杜摯為代表的一眾守舊貴族反對,下定決心進行徹底的變法改革。

徹底的變法改革意味著要推翻舊制,創立新的制度,但這樣幾乎會侵犯所有秦國貴族的利益,走到一眾貴族的對立面。改革成功倒還罷了,如果沒有把握好力度或是失敗,即便作為國君的秦孝公可能也會遭到秦人的非議。

秦孝公力排眾議主張變法改革,這樣的決心並不是任何一位君主都能做到的,是秦孝公的決心和魄力才讓秦國與日俱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秦孝公是秦國改革的奠基者,當居首功,沒有他就沒有後來強大的秦國。

秦統一六國前,哪位秦君該居首功?是秦孝公、秦惠文王還是秦昭襄王?

當然秦孝公能下定決定變法圖強和其父秦獻公有著很大的關係,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是秦獻公生前遺願,秦孝公繼承父親的事業。並且秦獻公在位時的一系列改革為其子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不然商鞅變法遇到的阻力會更多,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見到成效。

文/歷史紫陌閣

回味更多歷史,下期更精彩。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家的支援。

本文宣告原創,文中配圖來源網路,侵刪。

TAG: 秦孝公秦國商鞅秦惠文秦昭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