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張之洞之外派遊學篇

出洋一年勝於讀西書五年,此趙營平百聞不如一見之說也。

入外國學堂一年勝於中國學堂三年,此孟子置之莊嶽之說也。

遊學之益,幼童不如通人,庶僚不如親貴,嘗見古之遊歷者矣。

晉文公在外十九年,遍歷諸侯,歸國而霸;

趙武靈王微服遊秦,歸國而強。

春秋、戰國最尚遊學,賢如曾子、左邱明,才如吳起、樂羊子,皆以遊學聞,其餘策士、雜家不能悉舉。

後世英主、名臣如漢光武學於長安,昭烈周旋於鄭康成、陳元方,明孫承宗未達之先周曆邊塞,袁崇煥為京官之日潛到遼東,此往事明效也。

請論今事:日本,小國耳,何興之暴也?伊藤、山縣、榎本、陸奧諸人皆二十年前出洋之學生也,憤其國為西洋所脅,率其徒百餘人分詣德、法、英諸國,或學政治、工商,或學水陸兵法,學成而歸,用為將相,政事一變,雄視東方。

不特此也,俄之前主大彼得憤彼國之不強,親到英吉利、荷蘭兩國船廠,為工役十餘年,盡得其水師輪機駕駛之法,並學其各廠製造,歸國之後,諸事丕變,今日遂為四海第一大國。

不特此也,暹羅久為法國涎伺,於光緒二十年與法有釁,行將吞併矣,暹王感憤,國內毅然變法,一切更始,遣其世子游英國,學水師,去年暹王遊歐洲,駕火船出紅海來迎者即其學成之世子也,暹王亦自通西文、西學,各國敬禮有加,暹羅遂以不亡。

上為俄,中為日本,下為暹羅,中國獨不能比其中者乎?

至遊學之國,西洋不如東洋,

一、路近省費,可多遣;

一、去華近,易考察;

一、東文近於中文,易通曉;

一、西學甚繁,凡西學不切要者東人已刪節而酌改之,中、東情勢風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無過於此。

若自欲求精、求備,再赴西洋有何不可?或謂昔嘗遣幼童赴美學習矣,何以無效?

曰:失之幼也。

又嘗遣學生赴英、法、德學水陸師各藝矣,何以人才不多?

曰:失之使臣監督不措意,又無出身明文也。

又嘗派京員遊歷矣,何以材不材相兼?

曰:失之不選也。

雖然,以予所知此中固亦有足備時用者矣,若因噎廢食之談、豚蹄篝車之望,此乃禍人家國之邪說,勿聽可也。

嘗考孟子所論聖賢帝王將相歷險難、成功業,其要歸不過曰“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而已,曰“生於憂患”而已。

夫受侮而不恥,蹙國而不懼,是不動也;冥然罔覺,悍然不顧,以效法人為恥,是不忍也;習常蹈故,一唱百和,憚於改作,官無一知,士無一長,工無一技。外不遠遊,內不立學,是不增益所不能也;無心、無性、無能,是將死於憂患矣。

何生之足雲!

清張之洞之外派遊學篇

張之洞與漢陽鐵廠

TAG: 西學暹羅遊學之歸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