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的舅舅仍然健在,漢文帝為什麼派大臣前去哭喪?有何隱情?

公元前170年,漢文帝給自己的舅舅薄昭派去了一群特殊的使者:穿孝服的文武大臣。這些大臣鬧哄哄地進了薄昭的家,然後當著仍然健在的薄昭的面,他們開始隆重地為薄昭哭喪,好像薄昭真的死了一樣。

薄昭看到這個情景,知道外甥漢文帝已經絲毫沒有留自己的意思,只好自盡身亡。

薄昭是漢文帝唯一的舅舅,他曾經輔助漢文帝即位,漢文帝怎麼忍心這樣對他?薄昭又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1、給劉恆親密的陪伴

公元前196年,8歲的劉恆被劉邦封為代王;第二年,劉邦去世,劉邦的長子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漢惠帝生性仁弱,朝政大權掌握在皇太后呂雉手中。

漢文帝的舅舅仍然健在,漢文帝為什麼派大臣前去哭喪?有何隱情?

呂后的影視形象

呂后掌權後首先做的,就是報復劉邦之前寵愛的妃子,比如戚夫人等,她把這些人囚禁起來,不許她們出宮。劉恆的母親薄姬因為一直不得劉邦喜愛,這才得以跟隨劉恆去往代地。

當時陪同劉恆一起去代地就藩的親人,除了母親薄姬之外,就是舅舅薄昭。

劉恆在遠離都城的代地呆了整整15年時間,一直到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這段時間裡,薄昭和薄姬都陪伴在劉恆身邊。

2、劉恆十分信任薄昭

誰都沒想到,呂后的去世竟然給劉恆帶來了即位機會: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商議再立新君,以仁慈、孝順聞名的代王劉恆成為最佳人選,於是陳平和周勃派人去迎接劉恆回長安即位。

經歷了15年邊塞的風霜,曾經的少年劉恆已經成長為一位穩重的青年君主。

雖然劉恆稟性仁厚,但是他具備英明君主應有的警惕和謹慎,當他突然收到即位的好訊息時,他並沒有欣喜若狂,而是對此滿懷疑慮:呂后狡詐狠毒,已經有不少劉氏子孫命喪她手,誰能保證這次不是呂后的又一詭計?

即使不是呂后的詭計,周勃、陳平等人都是曾經跟隨劉邦建功立業的謀臣良將,智謀與心機遠非常人可比,誰能保證這紙詔令不是“功臣派”的蓄謀加害?

年輕的代王疑慮重重,代國的大臣也各持不同意見

:有的大臣認為其中有詐,建議代王以有病為名推辭不去;有的大臣則認為這是代王的機會,大可以放心前去,不用有任何疑慮。

左右為難之時,劉恆去和母親薄姬商議,因為即使全天下人都要加害自己,母親也總會是保護自己的那個人。

漢文帝的舅舅仍然健在,漢文帝為什麼派大臣前去哭喪?有何隱情?

薄姬的影視形象

為了兒子的前程和命運,薄姬做了決定:先派弟弟薄昭去長安探查明白,弄清都城的形勢之後再決定劉恆的去留。

俗話說“上陣親兄弟,打仗父子兵”,薄姬明白這個道理,而對於劉恆來說,薄昭顯然是比皇室的親兄弟更值得信任的人。

薄昭來到長安之後,見到了周勃和陳平,周勃向薄昭詳細說明了迎立代王的原因。薄昭自然也派人四處打探,最終探得的訊息和周勃的敘述完全一致,薄昭這才返回代地向劉恆彙報:詔書情況屬實,不用多加猜疑,可以放心前去即位。

3、薄昭封侯

薄昭的長安之行看似平淡無奇,其實充滿未知的風險,但是作為代王的舅舅,此時沒有人能夠代替薄昭前去。薄昭的親身赴險無疑對劉恆安心即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時,劉恆把薄昭當作自己最信任的人,可以放心地把家事都託付給他。即位之後,劉恆派去代地接母親薄姬的,仍然是舅舅薄昭。

在家是親人,在國為功臣,劉恆認可薄昭的付出,他即位不久就任命薄昭為車騎將軍,封為軹侯。

當初劉邦曾經和群臣定下白馬之盟:非劉氏不王,無軍功不封侯。薄昭被封為軹侯,君臣上下沒人反對,顯然他的功勞受到了上至漢文帝劉恆、下到文武大臣的認可。

漢文帝的舅舅仍然健在,漢文帝為什麼派大臣前去哭喪?有何隱情?

西漢壁畫

然而,沒有什麼功勞可以讓人用一生去銘記,更何況隨著地位的提升,人總是會發生極大的改變,薄昭也不例外,他很快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一件事:功名利祿的確會對人產生腐蝕作用。

4、漢文帝的防範之心

周勃是擁立劉恆即位的功臣,但是漢文帝劉恆並不是特別信任他。

劉恆即位不久就任命周勃為右丞相,周勃雖然忠心耿耿,但不可避免地犯了“居功自傲”的毛病:每天上朝時他都是一副驕橫的樣子,彷彿自己比漢文帝還重要。

周勃這樣表現了一段時間,漢文帝沒說什麼,但是有大臣看不下去了,勸誡周勃要及時反省自己,以免引起漢文帝的猜忌。

周勃當即省悟,馬上向漢文帝請求辭去右丞相的職位。

漢文帝剛上位不久,正是用人之際,可是他居然答應了周勃的辭職。

由此可見,漢文帝對周勃心存不滿,甚至已經開始猜忌了。

漢文帝的舅舅仍然健在,漢文帝為什麼派大臣前去哭喪?有何隱情?

漢文帝的影視形象

後來周勃雖然又被召回為相,但是任職還沒滿一年,就被漢文帝以“諸侯應該回封地”為藉口免去職位,讓他回了自己的封地絳縣。

5、周勃求助於薄昭

周勃回到絳縣後,擔心自己受到加害,每逢當地的河東郡守來絳縣巡查的時候,周勃總會身披鎧甲、家人攜帶兵器前去面見郡守。

如是者幾次,就有人上書漢文帝,說周勃有謀反之心。

漢文帝早就對周勃心存忌憚,現在看到大臣上書,當即毫不猶豫地下旨將周勃逮捕入獄。

周勃是三朝元老,他知道應該求什麼人來救自己,於是他就送給薄昭很多財物,讓他在薄太后面前為自己進言。

薄昭拿了周勃的財物,自然就向著周勃說話,當週勃的案件審理到緊急關頭之時,薄昭向薄太后求情,宣告周勃絕對不會謀反。

薄太后十分相信弟弟的話,當漢文帝來看望她的時候,薄太后抓起頭巾擲向漢文帝,聲色俱厲地表明周勃絕對不會謀反。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中的記載是:

“勃之益封受賜,盡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為無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絳侯綰皇帝璽,將兵於北軍,不以此時反,今居一小縣,顧欲反邪?’”

漢文帝的舅舅仍然健在,漢文帝為什麼派大臣前去哭喪?有何隱情?

周勃畫像

早在做代王的時候,劉恆就以孝順著稱,此時身為九五之尊,他更不會出言頂撞母親,於是他趕緊向薄太后謝罪,答應放周勃出獄。

6、親情與皇權

薄太后深居後宮,如果連她都知道周勃絕不可能謀反,漢文帝怎麼可能會不知道?漢文帝知道周勃不可能謀反,卻仍然把他投入獄中,無非就是希望藉此打壓周勃的威風。歸根結底還是周勃之前太過狂傲,為人行事不是很妥當。

讓漢文帝沒想到的是,自己打壓周勃的舉動居然會牽動薄太后出面說情。他稍微動動腦筋就會知道,周勃直接找薄太后的可能性不大,能夠從中牽線搭橋的,除了舅舅薄昭之外再難有別人。

薄昭為周勃出頭,其中怎麼可能沒有利益關係?

漢文帝是薄太后的孝順兒子,也是薄昭的好外甥,可是他更重要的角色,卻是需要顧念更多人、權衡更多利益的大漢天子。

一面是至親骨肉,一面是皇權至尊,漢文帝再顧念薄昭之前的功勞,此時心裡也難免會留下相當大的陰影。

可惜,薄昭卻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失當,他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7、薄昭的結局

關於薄昭的結局,在《資治通鑑·漢紀》中有記載,非常簡單的幾句話:

“將軍薄昭殺漢使者。帝不忍加誅,使公卿從之飲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喪服往哭之,乃自殺。”

薄昭殺害的漢使者,就是漢文帝派出去平叛的大臣鍾毓。薄昭之所以殺死鍾毓,是因為鍾毓依法處置了薄昭的侄子薄貴。不過這樣的情節有“戲說”的成分,在《資治通鑑》、《漢書》等相關歷史資料中沒有找到相關記載。關於薄昭的結局記載全面的就是《資治通鑑》中的那幾句話,從這幾句話已經足可以看出薄昭的膽大妄為和漢文帝處置他的整個過程。

漢使者出行,接受的是漢文帝的旨意,辦理的是漢文帝安排的事務。這樣的身份無論到了哪裡,當地官員都會按照迎接聖駕的規格接待,就有如漢文帝親臨一般。

因為漢使者代表的是漢文帝,代表的是皇權尊嚴。

可是,對於這樣一個人,薄昭居然不經請示和批准擅自就把他殺了。這就讓漢文帝陷入了十分為難的境地:殺薄昭吧,於心不忍,因為他畢竟是自己的舅舅,是薄太后唯一的弟弟,對自己有輔佐之功。殺掉薄昭勢必會讓薄太后傷心,更會讓自己背上“忘恩負義”、“冷酷無情”的惡名。

可是如果不殺薄昭,國法難容,更讓文武大臣心中不服。

漢文帝的舅舅仍然健在,漢文帝為什麼派大臣前去哭喪?有何隱情?

漢文帝畫像

更可怕的是,呂后時期呂氏外戚專權的陰影還在,前有覆車之鑑,漢文帝怎麼敢對薄昭再有絲毫縱容?

於是,就有了《資治通鑑》記載的一幕:“帝不忍加誅,使公卿從之飲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

漢文帝不忍心下旨誅殺薄昭,於是就派大臣去陪著薄昭飲酒,席間大臣們紛紛勸說薄昭自殺。

這是個高招,既可以讓薄昭服罪,還不至於讓漢文帝背上殺舅的惡名。

可是薄昭偏偏不願意成全漢文帝,偏偏不願意自殺。

漢文帝只好又使出一招:“使群臣喪服往哭之,乃自殺。”

漢文帝這招夠損:他派群臣穿上喪服到薄昭府上去哭喪。地位尊貴、活蹦亂跳的薄昭看到這幅情景,對外甥的用意心知肚明:漢文帝已經不能容忍他再活下去了,薄昭再也沒有辦法苟活,只好遵照漢文帝的想法自殺身亡。

對於漢文帝的這種做法,後世爭論不少,有人認為他不近人情,有人認為漢文帝這樣處理沒錯,他的錯誤在於沒有及時約束薄昭,還對他委以重任。

其實無論在任何時代,總會有“當局者迷”的現象存在,漢文帝同樣如此。尤其是漢文帝即位之初,面對的是錯綜複雜的朝廷形勢,能有幾位可以大膽使用的親信才能開啟局面,這種情形之下,難免會只注意用人的長處,卻忽視了人才本身的缺陷,疏於對人才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約束,最終導致薄昭事件的發生。

歷史從來就很難完美,更何況即使是歷史上有薄昭這樣的前車之鑑,後世仍然難以避免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漢紀》、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史記·孝文字紀》

TAG: 薄昭漢文帝周勃劉恆薄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