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待“被俘首領”看:朱元璋比李淵、李世民父子仁慈

群雄混戰時代,能脫穎而出,建立盛世王朝的帝王,李淵、李世民、朱元璋是典型代表。李淵,唐朝建立者,策劃晉陽起兵,奪取天下;李世民,東征西討,唐朝的建立,有一半的功勞是李世民的。朱元璋,開局一個碗,實力最弱,卻笑到了最後,建立大明王朝。

橫掃群雄,李淵、李世民、朱元璋都是所向披靡。從對待“被俘首領”看,李淵、李世民比較殘酷,朱元璋則比較仁慈。這裡所說的“被俘首領”,包括戰鬥中被俘虜,或者投降,總之就是失敗者。

從對待“被俘首領”看:朱元璋比李淵、李世民父子仁慈

618年,李世民率8萬兵馬西征,與西秦霸王薛舉在淺水原交戰,唐軍陣亡4位將領,李世民狼狽逃回長安。此時,薛舉本想乘勝攻打長安,但身體不適,班師回朝時病逝,兒子薛仁杲繼位。

薛舉病逝,李世民再次西征,與薛仁杲交戰。起初,唐軍依然戰敗,李世民乾脆打起持久戰,等薛仁杲的糧食耗盡後再發起攻擊。第二次淺水原之戰,唐軍憑藉後勤優勢,以及暫時對突厥的“妥協”,贏得勝利。

薛仁杲被押送到長安,李淵、李世民並沒有勸降的打算,而是將其斬首,震懾各路諸侯。隋末群雄混戰,薛仁杲是第一個被李唐王朝斬首的“被俘首領”。

620年,李世民率13萬兵馬東征,與竇建德、王世充、孟海公在河北決戰。竇建德、王世充聯軍總計20萬,李世民麾下兵馬13萬,聯軍在數量上稍微有一點優勢。但是,唐軍名將雲集,士兵戰鬥力強悍,鬥志很高。

謀士凌敬建議竇建德:派偏師救援洛陽,佔據邙山高地,牽制唐軍;主力應該攻佔陝州,直奔潼關、長安,進行“圍魏救趙”作戰。此時,關中防守薄弱,唐軍人數不多,竇建德若是採納凌敬的建議,唐朝也就到此為止了。

從對待“被俘首領”看:朱元璋比李淵、李世民父子仁慈

竇建德太過自信,跟秦王李世民正面對決。李世民的戰術沒變,依然是“後發制人”,憑藉關中源源不斷地糧食補給,在持久戰中消耗竇建德、王世充聯軍。虎牢關之戰,李世民率3千“玄甲軍”突襲竇建德,贏得戰鬥的勝利。

竇建德、王世充、孟海公,都是隋末的梟雄,縱橫中原。這3人被押送到長安之後,竇建德、孟海公被處死,李淵、李世民並未勸降。要知道,李淵實力還弱小之時,李績、李神通、同安公主被竇建德俘虜;李淵書信和解,竇建德很爽快地放人。

從“還人情”角度看,李淵、李世民應該保全竇建德一家老小的,讓他們在長安好好生活。至於王世充,李世民答應不殺,便向李淵求情。但是,王世充被流放到川蜀地區,中途被打死,也不得善終。

蕭銑,隋末梟雄,建立“蕭梁”王朝,佔據長江中上游一帶。621年,李靖率兵南征,水陸並進,滅了“蕭梁”王朝,蕭銑成為俘虜。平日也沒啥過節,蕭銑也沒招惹李淵、李世民,結果還是被處死。

杜伏威、輔公祏,隋末起義軍首領,驍勇善戰,佔據丹陽、金壇一帶,實力比較強。唐朝初年,杜伏威接受李淵招撫,去長安充當“賓客”。621年,竇建德、王世充、蕭銑相繼敗亡,都不得善終,輔公祏開始有了想法。

從對待“被俘首領”看:朱元璋比李淵、李世民父子仁慈

624年,大將李靖率兵東征,討伐輔公祏。唐軍連戰連捷,所向披靡,輔公祏被俘虜,在丹陽被處死。留在長安的杜伏威,跟輔公祏起義沒啥關係,卻還是難逃一劫,被李唐王朝毒死。

薛仁杲、竇建德、孟海公、輔公祏、杜伏威、蕭銑、王世充,都是隋末梟雄,與李淵類似。李淵、李世民東征西討,逐步消滅各路諸侯,“被俘虜首領”,幾乎不得善終,大多被斬首示眾。

相對李淵、李世民而言,朱元璋對待“被俘首領”還是比較仁慈,只要對方願意投降,或者低調做人,幾乎都得善終,且衣食無憂。方國珍、張士誠、明升(明玉珍的兒子)、陳理(陳友諒的兒子)、陳友定,就是例子。

張士誠、陳友諒,東西兩面夾擊南京,是朱元璋的勁敵,稍有不慎,朱元璋就會成為失敗者,被陳友諒、張士誠瓜分領地。1363年,陳友諒陣亡,朱元璋乘勝攻打武昌,俘虜陳理,“陳漢”王朝滅亡。

陳理、張定邊出城投降,朱元璋親自迎接,讓陳理自己選擇武昌府庫的財物。回到南京後,冊封陳理為歸德侯,得以善終;陳友諒的父親陳普才為承恩侯,大哥陳友富為歸仁伯,二哥陳友直為懷恩伯;陣亡沙場的陳友仁,追封康山王,設立廟宇祭祀。

從對待“被俘首領”看:朱元璋比李淵、李世民父子仁慈

明升佔據四川,朱元璋派傅友德、湯和、廖永忠去討伐,將其俘虜。此時,明升不過是十幾歲的孩子,朱元璋覺得他沒錯,冊封為歸義侯。史載:“明升年幼弱小,凡事聽由臣下,與孟昶不同,所以應當免去他伏地上奏待罪之儀。”連跪拜之禮都免了。

陳理、明升在南京居住,平日裡經常發牢騷,起初朱元璋不理會。隨著年紀的增大,陳理、明升的抱怨越來越多,朱元璋為了避免鬧事,將這2人送去遼東,讓高麗王善待他們。陳理、明升不但善終,還迎娶高麗女子,繁衍生息。

方國珍,元末梟雄,屢次與朱元璋為敵。1367年,湯和、廖永忠、朱亮祖出兵討伐,方國珍拼死抵抗,走投無路時才投降。朱元璋也不怪罪,授予方國珍廣西行省左丞職務,享受俸祿,不實際任職,也得以善終。

張士誠,擊敗元朝百萬大軍,還打死朱元璋的愛將俞通海、廖永安,並佔據江浙富庶地帶。1365年,朱元璋派遣20萬大軍東征,並書信張士誠,建議他投降,可保衣食無憂。張士誠拒絕投降,雙方在泰州、湖州、蘇州展開激戰。

徐達、常遇春作戰勇猛,謀略過人,張士誠連戰連敗。1367年,即便是張士誠被擒拿,徐達還是建議他投降,朱元璋也同意,卻被拒絕。抵達南京後,朱元璋再次勸降,張士誠不理會,乘著大家不注意,自縊而亡。

從對待“被俘首領”看:朱元璋比李淵、李世民父子仁慈

陳友定,元末梟雄,曾全殲胡深部隊,讓朱元璋十分頭疼。1367年,朱元璋派湯和南征福建,擒拿陳友定,將其押送到南京。朱元璋建議投降,陳友定一點都不給面子,直言效忠元朝,被處死。如果陳友定投降,跟方國珍一樣,衣食無憂。

總之,從對待“被俘首領”角度看,朱元璋比李淵、李世民父子仁慈,朱元璋幾乎都是勸說對方投降,然後給予優待,衣食無憂。陳理、明升、方國珍、陳友定、張士誠、張定邊(歸隱山林)的結局,要比竇建德、王世充、孟海公、杜伏威、輔公祏、薛仁杲、蕭銑等人好很多。

參考書目:《明史》

TAG: 李世民朱元璋李淵竇建德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