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天立地還是禍國殃民?為何變法先鋒譚嗣同會讓人由愛生恨?

1898年9月28日,以慈禧為首的清朝統治者為了自己的專制統治,在菜市口砍殺了戊戌六君子,以徹底結束戊戌變法。

到昨天,正好是121年,然而關於戊戌變法,關於譚嗣同,還是存在很大的爭議。

短短只有103天的戊戌變法,拉開了政治變革的序幕,成為了我國第一次解放思想運動。但即使它再偉大,一但衝擊到掌權者和國家的權益,那它的結局只有失敗。因此,短短百天的戊戌變法被慈禧毫不留情地斬斷。而戊戌變法的領導人,特別是譚嗣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鐵血硬漢。

頂天立地還是禍國殃民?為何變法先鋒譚嗣同會讓人由愛生恨?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這種大義凜然的氣魄,時至今日仍讓人佩服至極。

但當你更加深入地瞭解譚嗣同這個人時,你會發現,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

譚嗣同生於1865年的北京胡同,祖籍是湖南瀏陽人,當時他父親任戶部主事,雖然出身優越,但小時候過得並不算輕鬆自在。

父親譚繼洵軟弱沒有主見,而他的的母親則性情剛強,嚴肅苛刻,對他管教很嚴,有些刻板 。母親這個角色不僅沒有帶給他溫暖,甚至在一定意義上讓他心理變得孤僻扭曲。當年他一個人留在北京,母親告誡他勿念,他答應了。

僅僅只有七歲的小孩,還是一個在母親懷裡撒嬌的年齡,卻強忍的想念母親的淚水,期間還因此生了大病,卻始終將思念壓在心裡,這都只因為母親臨走前的一句誡訓。也正是這樣,譚嗣同身上總有一種傲骨凌然的倔強,而且這種性格牢牢地印在了骨子裡。

頂天立地還是禍國殃民?為何變法先鋒譚嗣同會讓人由愛生恨?

在很多歷史教科書中,大多數歷史人物都被正義化,多少人沉浸在“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始嗣同”的為國獻身的高尚氣節裡,他把生還的機會拒之門外,只想用自己的死換來國民的覺醒,因此,大家對他紛紛豎起大拇指,覺得他很了不起。

但隨著大家的深入瞭解就會發現,那些原本高大的形象漸漸暴露出缺點,甚至崩塌。而譚嗣同,雖然表面正義凌然,為國獻身,但卻因為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令後人由愛生恨。

歷史教科書給予了只有百天的戊戌變法很高的評價,但大家都知道,這場變法註定會失敗,其中某些做法甚至還有些荒唐可笑,還有一些無腦的策略方針,更是荒唐至極。僅僅百天的變法兩百多道聖旨,總之就是名正言順的胡鬧。很多人說慈禧是很反對當時的變法,其實不然,雖然當時慈禧在熙和園安度晚年,但光緒帝把變法的策略都一一轉述給慈禧,而且很多聖旨都是經手慈禧的。那後來慈禧為何如此堅決地停止了戊戌變法呢?

頂天立地還是禍國殃民?為何變法先鋒譚嗣同會讓人由愛生恨?

變法領導人越來越放肆,變法開始之後,康有為、譚嗣同等維新派,向光緒皇帝建議,聘請日本前總理伊藤博文、以及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來參與大清的政治決定。這不就是在賣國嗎?

不僅如此,譚嗣同在給他的老師歐陽中鵠得信中指出:西北部地區太荒涼也不好管理,又沒有收益,不如全部賣掉換成經費。

與此同時,伊藤博文和李提摩太都對維新派提出建議,提議中、英、美、日四個國家,合併成一個,也就是說從中、日、英、美四個國家中,選出能掌控大局的人,共同掌管四個國家的稅收、軍事、外交等國家大事。

大清當時是本就是弱國,如果答應,那大清的命脈將完全失去掌控。這不是赤裸裸的賣國嗎?將自己的國家親自交到別人的手裡! 拱手讓人?!

慈禧得知此事後,明白一旦有他國勢力參與到我國朝政,那麼大清的政局,必然失控,而且自己的權力地位定會受到影響。於是,慈禧太后沒有絲毫猶豫,立馬從頤和園趕回了紫禁城,控制了光緒皇帝,及時終止了變法,並下令逮捕康有為等維新派人士。

頂天立地還是禍國殃民?為何變法先鋒譚嗣同會讓人由愛生恨?

放棄西北地區,賣掉換經費;讓外國人大力參與我國政權,這些鼠目寸光無腦的提議直到今天依舊可以讓中華兒女唾棄鄙夷。譚嗣同,作為清朝變法的帶頭人,一個試圖用生命換醒國人的所謂英雄,做出這樣的提議,可想而知,戊戌變法的結果會是什麼,譚嗣同的英勇就義無論多麼的慷慨無私都是咎由自取的。歷史是公正的,譚嗣同讓人由愛生恨也是有理由的。

但是我還是想說,不管戊戌變法派的政治思想如何,從古至今,從容赴死的譚嗣同一直以光輝的形象存在於我們的心中,他用生命喚醒國民,推動政治改革,這種精神是值得每個人尊敬的。

TAG: 譚嗣同戊戌變法變法慈禧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