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為何砸魏徵墓碑,要是魏徵還活著,恐怕就不是砸碑這麼簡單

魏徵是諍臣。

所謂伴君如伴虎,忠言逆耳,良藥苦口,歷史上諍臣很多,結局都不太好,只有魏徵與唐太宗甚是和諧,一個敢於進諫,一個善於納諫,一直被看作是歷代賢君直臣的楷模。

從貞觀初到貞觀十七年魏徵病故為止,17年間魏徵諫奏有史可考的達200多項,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對外關係和皇帝私生活等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有時竟讓唐太宗下不了臺。

唐太宗為何砸魏徵墓碑,要是魏徵還活著,恐怕就不是砸碑這麼簡單

200多次直諫,從玩只鳥到納個妃,事無鉅細,啥都要管,竟然沒一次讓李世民真的發惱,這簡直是人間奇蹟,而李世民大度寬容聞過則喜,簡直異於常人。要知道李世民連自己的兄弟都能殺,並不是個心慈手軟的貨。主要原因其實我們都能猜到:這個和諧是留在紙面上的,唐史是李世民自己看過,親自修訂過的,不和諧的聲音自然是要被刪除掉的,魏徵的直言強諫,很不給李世民面子。李世民多次都想殺了他。曾說過總有一天要殺死這個鄉巴佬,長孫皇后勸他,這是因為皇上是明君,所以他才敢直諫。

其實不用長孫皇后勸,李世民氣消了,也不會殺魏徵。因為魏徵早就摸透了他的脾氣:李世民是個明君,自然分得清他進諫的都是為國為民,他勇於直諫,有諍臣美譽,同樣也成就了李世民胸懷寬廣,英明神武的好名聲。兩人一個是聖明燭照的天子,一個是敢死直諫的謀臣,於公於私,這樣的人設對大家都好,屬於搭臺唱戲,不會輕易拆對方臺。

而且李世民弒兄殺弟,逼父退位,十個侄子全部殺光,唐史再如何遮掩也抹殺不掉,這成了李世民政治生命上的汙點。所以他更不會輕易殺諫官,因為皇上是明君,所以魏徵才敢直諫,說白了是一種道德綁架。魏徵就是利用了這一點,總是強調自己直言勸諫是忠臣的形象,如果你李世民殺了我你就是昏君!這樣的事情幾乎在魏徵的每次直言強諫中看到,這是一種很惹人討厭的策略,李世民也拿他沒辦法。

唐太宗為何砸魏徵墓碑,要是魏徵還活著,恐怕就不是砸碑這麼簡單

魏徵病逝,李世民非常傷心,併為此廢朝五天,下詔厚葬魏徵,但魏徵的妻子裴氏說魏徵生平生活簡樸樸素,死了更不需豪華的葬禮,只用小車裝載魏徵靈柩,李世民更加感動,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並親自刻書碑文。

大多數死後被清算的權臣,葬禮都是極隆重的,李世民未必不是鬆了口氣,總算把這個討人厭的傢伙送走了。英主無雙,良臣當世的戲碼終於無波無瀾的落幕了。可是一年時間不到,他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徵長子魏叔玉的婚約,還一怒之下砸掉了魏徵的墓碑。

李世民徹底變臉,是魏徵的事情徹底觸犯了他的底線:一是嚴重的政治錯誤。魏徵曾經力薦過杜正倫和侯君集,認為他們有宰相之才。因為魏徵的推薦,杜正倫被提拔為太子左庶子,相當於中央軍委副參謀長之類的重職;侯君集坐到了組織部長位置。但兩人很快參與到太子李承乾謀反事件之中,李世民的皇位是篡位得來,對太子謀逆特別痛心,這兩人一個被流放,一個下獄被殺。魏徵自己也是太子的老師,推薦的人又是這樣的,難辭其咎。

唐太宗為何砸魏徵墓碑,要是魏徵還活著,恐怕就不是砸碑這麼簡單

二嚴重的道德和紀律問題:私底下說的話,不經當事人同意最好不要公開,這是做人常識,更何況對方是皇帝,就上升到組織紀律和原則問題。但是魏徵把他與李世民私下的一些“諫爭記錄”交給了史官褚遂良,意思是讓史官傳諸後世。這種談話內容有的可以公開,有些涉密,還有一些影響到皇帝名譽,比如李世民一時興起,想納有夫之婦,經魏徵苦口婆心教育,打消了念頭,這種有損私德的事李世民肯定不樂意公開,也沒必要公開,魏徵這種做法,有點踩著皇帝的肩膀青史留名的意思。

所以一怒之下,李世民不僅悔婚還把墓碑都砸了:老子忍你這麼久,無非是看你是個忠臣,能落個好名聲,原來全是作秀,背後竟然下絆子損我。可是魏徵雖有私心,也算是勤勤懇懇工作了大半輩子,沒犯大錯,李世民晚年又把魏徵的墓碑立起來了,只是女兒已經嫁人了,婚事黃了。

TAG: 魏徵李世民直諫諍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