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后妃腐敗至極的“出恭”流程,到底是怎麼個腐敗法?

出恭,就是古人上廁所的雅稱。提起這古時候的廁所,由於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一般都是骯髒、臭氣熏天的印象,就包括現在很多山區裡都還有這樣的存在,流程也很簡單,進去脫褲子,大解或小解,提褲子走人。

不過這只是普通人家,換做是一國之主的帝王及其後妃而言,那就大不同了,完全就是一副登峰造極的腐敗流程。怎麼個腐敗法?我們先來看古代皇家廁所長啥樣。對此,《世說新語》有所透露。

古代帝王后妃腐敗至極的“出恭”流程,到底是怎麼個腐敗法?

話說西晉大將軍王敦被晉武帝招為駙馬,新婚之夜,第一次使用公主的廁所。剛見到時,覺得富麗堂皇,比民間住宅都要強得多,進去之後才發現原來也是有臭氣的,這時心裡才稍微平和了些。不多時,見廁所裡有漆箱裝著幹棗,王敦只當是“登坑食品”,便全部吃光了。

完事之後,婢女端來一盤水,還有一個裝著“澡豆”的琉璃碗,王敦又把這些“澡豆”倒在水裡,一飲而盡,惹得“群婢掩口而笑之”。原來這幹棗是登坑時用來塞鼻子防臭氣的,而“澡豆”則相當於現代的肥皂。

到了後來,皇帝們多半不親自上廁所了,而是採取了便壺來解決問題。

古代帝王后妃腐敗至極的“出恭”流程,到底是怎麼個腐敗法?

宋太祖趙匡胤在滅了後蜀之後,將其後宮中的器物全都運了回來,發現其中有個鑲滿瑪瑙翡翠的盆子,十分漂亮,愛不釋手,差點兒就用來盛酒喝。後來,他將蜀主的寵妃花蕊夫人召來,花蕊夫人一見這玩意兒竟被大宋天子供在几案上,忙說,這是先王的尿盆啊。驚得趙匡胤怪叫:“使用這種尿盆,豈有不亡國的道理?”立馬將其擊個粉碎。

尿盆與酒器難以分辨,估計是古人審美不同所造成的笑話。便器發展到清朝,已體現出了強烈的人文關懷特徵。

清朝皇帝和后妃們使用的便器叫“官房”,由專門的太監保管,需要時則傳喚他們。而且這“官房”十分講究,分為長方形和橢圓形兩種,用木、錫或是瓷製成。

古代帝王后妃腐敗至極的“出恭”流程,到底是怎麼個腐敗法?

木質的官房為長方形,外邊安有木框,框上開有橢圓形口,周圍再襯上軟墊,口上有蓋,便盆像抽屜一樣可以抽拉,一般木質便盆都裝有錫質內裡,以防止滲漏。

錫質官房為橢圓形,盆上有木蓋,正中有鈕。這種便盆要與便凳配合使用,便凳比較矮,前端開出橢圓形口,便盆放在下面對準圓口。便凳有靠背,包有軟襯,猶如現在沒扶手的沙發一般,坐在上面,並不比現在的馬桶差,只不過不能沖水而已。

古代帝王后妃腐敗至極的“出恭”流程,到底是怎麼個腐敗法?

慈禧太后在這方面的講究,同樣不一般。她要出恭時,便會傳喚官房,幾個宮女就去分頭準備,一個區叫管官房的太監,一個區拿鋪墊,一個去拿手紙。而且她的官房是用檀香木製成的,是一個壁虎的造型,壁虎的四條腿就是官房的四條腿,壁虎的肚子就是官房的盆屜,尾巴是後把手,下顎是前把手,嘴巴微張,手紙就放裡面,壁虎的脊背正中有蓋子,開啟後就可以坐在上面“出恭”了。

官房內放有幹松香木細末。太監要用繡雲龍黃布套裹著官房,頂在頭上,送到慈禧太后的寢宮門外。請安以後,開啟黃布套,取出官房,再由宮女捧著送進淨房中。隨後宮女把油布鋪在淨房地上,把官房放在油布上,再把手紙放進壁虎嘴裡。慈禧太后完事之後,由宮女捧出去,交給太監,太監仍用布套包好,舉到頭上,頂出去,清除完髒物後,擦洗乾淨,再放入新的幹松香木細末,等下一次使用。

說到這裡,我們來說說這管理官房的太監。你以為這樣就完事了?還有更加無法現象的工作等著他們呢。啥工作呢?就是負責觀察和品嚐皇家的糞便,

為何?很簡單,他們要根據排出的糞便情況,包括形狀、氣味、顏色等,來判斷皇帝每天的飲食情況,缺什麼,應該如何調理,並通知御膳房配製相關的食品。當然了,負責這種工作的太監,多少都要懂一些基本的保健常識,也算是個技術活了。

上個廁所也能整出如此登峰造極的玩意兒,這些古代帝王們是真的會享受,可再怎樣,這也是段“臭氣熏天”的歷史。

TAG: 官房廁所壁虎便盆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