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大門上的“疙瘩”是什麼?為什麼不能讓人隨便亂摸

在我們遊覽故宮的時候,很多人陶醉於故宮建築精美的藝術之中。當看到硃紅色大門上的一個個“疙瘩”時,是不是有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熟悉的是,在很多電視劇中,都有這樣的道具,而且在全國各地的高門大戶之中同樣有這種“疙瘩”,陌生的是,別說現在,就連祖輩們家中的大門上都沒有它們。

其實這個“疙瘩”是有名字的,它叫做“門釘”。達官顯貴家中的大門,往往要比普通人家的氣派得多。門太大了也帶來了幸福的煩惱,那就是無法找到這麼大的樹製作成整板,在當時也沒有複合木板的工藝,只能用幾塊木板拼接起來。

故宮大門上的“疙瘩”是什麼?為什麼不能讓人隨便亂摸

在拼接的時候,就需要有釘子固定,講究的還需要在木板中鑿空穿繩,可以更為堅固挺直,也更為耐用。此時的釘頭裸露在外面,既不美觀,也容易傷人,所以就尖圓形木橛套起來。據說最早是由魯班發明的,後來由墨子加以改進,並稱之為涿弋。

在長期的生活中,發現使用木質的太容易損壞,於是逐漸被銅質的所取代,從此演變為具有悠久歷史的門釘。

門釘本來是實用主義的產物,一定是大門才會需要的,平民百姓的家門寒酸,根本用不著,這就是為什麼普通人家為什麼沒有門釘的原因之一。當然更重要是在清朝的時候,門釘居然莫名其妙又變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徵。

故宮大門上的“疙瘩”是什麼?為什麼不能讓人隨便亂摸

這是因為門釘被髮明出來後,本來沒有特別的含義,但在等級制度最為森嚴的清朝,統治者將他賦予了更重要的內涵。他們認為,金光燦燦的門釘,能夠彰顯主人的尊貴。因此,在清朝時規定,只有皇宮的大門之上,可以橫九路、縱九路地釘上81個門釘。

為了滿足宗室和其它達官顯貴的願望,清朝又同時規定,親王可以七路乘以九路釘上63個門釘,王府大門上可以七路乘以七路釘上49個門釘,爵位越低,依次遞減。至於平民百姓,則更是在制度上就已經禁止使用門釘了。這是因為九這個數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佔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是九五之尊才能使用的,而其他人不能僭越,便只有逐級遞減。

故宮大門上的“疙瘩”是什麼?為什麼不能讓人隨便亂摸

那麼回到文章的題目,故宮之中的門釘,為什麼不能隨便亂摸呢?原因是在清朝的時候,就流傳兩個說法,一是說在故宮之中,門釘蘊含著帝王的霸氣,可以祛除百病,二是說摸“門釘”有人丁興旺的意思。因此,據很多清人的筆記記載,在當時皇宮特地允許京城的百姓,在正月十五那天到正陽門摸門釘,以此沐浴浩然正氣,祈求多子多福。

這些說法一直流傳下來,再加上好奇心,以至於故宮的遊客都要用手摸一摸。要知道,故宮名氣太大,現在已經採用限流的方式,每天只允許八萬人次遊覽,即使這樣,也讓古建築不堪重負。每人摸一摸門釘,一年3000來萬的遊客數,不知道這些門釘還能存在多久。因此,故宮管理機構果斷將門釘用玻璃罩進行保護。

故宮大門上的“疙瘩”是什麼?為什麼不能讓人隨便亂摸

其實,所謂摸門釘就能祛除百病,多子多福的說法,完全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而已。要知道,就在紫禁城生活的清朝皇帝,到了末代的時候,從同治到溥儀,連續三代都沒有生育能力。自同治皇帝在1856年出生到1924年溥儀被迫離開故宮,這座富麗堂皇的殿宇近70年沒有嬰兒出生,又談什麼多子多福?

至於說祛除百病更是無稽之談,同治只活了21歲就駕崩了,而光緒也是常年生病,連慈禧都沒能熬過。所以,這些傳說不僅沒有事實依據,而且還相當不可靠。對於故宮的文物,欣賞就好,不必穿鑿附會太多的故事。

TAG: 門釘故宮清朝大門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