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傳記”知行合一王陽明(一)

相關文章:

「人物傳記」約翰·列儂的人生四十年(五)(完結篇)

「人物傳記」約翰·列儂的人生四十年(四)

「人物傳記」約翰·列儂的人生四十年(三)

“人物傳記”知行合一王陽明(一)

王陽明被奉為完人,另一個完人是孔子,還有半個完人,那是曾國藩。

01

王陽明出生於明朝成化八年(1472年)。但凡奇人出生必有異象,劉邦是母親被龍纏身懷孕而得的龍子,趙匡胤出生時身體金黃,朱元璋出生滿屋紅光,曾國藩是蟒蛇轉世,王陽明出生時則是仙人送子,出生即不凡。

王陽明到五歲還不能開口講話。家裡人著急,給他改了名字:從王雲改成王守仁。立竿見影,第二天王陽明不僅說話,還說出聖賢的話,語驚四座。

成化十七年(1481年),王陽明十歲時,家裡祖墳冒了青煙:父親王華高中狀元。隨後舉家從浙江餘姚前往北京,路過鎮江時,王陽明留下驚人的詩句: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有人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意境非凡。

成化十九年(1483年),王陽明十二歲,他問私塾先生:“何謂第一等事?”先生答:“當然是讀書做大官了。”王陽明說:“不是這樣,我覺得是讀書做聖賢。”先生目瞪口呆,隨即狂笑不止,指著王陽明說:”你這第一等事也太離譜了。“當這件事情傳到父親王華耳中時,他和王陽明有了一番交談。說到最後,王華說:“孔子那是千年一遇的聖人,你怎麼能比?“此言遭到王陽明的反駁:”都是人,為什麼不能比?“說得如此有道理,王華這位狀元竟無言以對。

成化廿二年(1486年),十四五歲的王陽明私出居庸關,在關外待了一個多月,瞭解了蒙古部落的生活習慣和軍事訓練方式。他在蒙古人的射箭比賽中奪魁,還參加了摔跤比賽。文武雙全,確實不凡。

弘治元年(1488年),王陽明赴南昌成親,但新婚之夜他卻不在新房,到處找才在一所道觀中找到了他。原來他痴迷於論道,全然忘記了結婚這件事。

弘治二年(1489年),王陽明攜妻回餘姚,途中蒙理學大師婁亮指點。回餘姚後,他發奮讀聖人朱熹的書。他不讀死書而注重實踐,朱熹倡導

“格物致知“

,又說

“草木皆涵至理“

。王陽明就開始格竹明理,他不吃不喝,不顧颳風下雨,盯著竹子看了七天六夜,身體疲倦至極,眼睛佈滿了血絲,沒格出什麼理來,自己卻大病一場。痊癒後他就不再相信朱熹,不再相信所謂的理學,而是轉攻道家和佛學,繼續他成為聖賢的征途。

弘治五年(1492年),王陽明隨隨便便就中了舉人,這算是他仕途上的第一件大事,似乎也能看到他的遠大前程。但第二年的會試,他落榜了。這次落榜沒能讓他警醒,他是從道家和佛學中收了心,開始研究起文章來,只是沒過幾天,他又將興趣轉向了軍事,研讀兵書、學習兵法。

弘治九年(1496年)的會試,王陽明再次落榜。其他落榜的人大為失望,有人還要尋死。王陽明無動於衷,對勸他的人說:“

世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

“他明白無誤地告訴其他人,落榜就落榜好了,我不在乎。

連續兩次落榜,讓王陽明提起了精神,他重新撿起來朱熹之言。這可以說是他的過人之處,調整能力極強,說到底,人首先是要求存——

生存是最大的理性

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會試,王陽明透過會試,那年,他27歲,正式進入仕途。

02

弘治十二年(1499年),初入仕途的王陽明被分配到工部,第一份工作是修墓,工作幹得漂亮,工作之餘讀兵書、練兵法。很快,就從工部調動到刑部,負責稽核是否有冤假錯案。

冤假錯案自然是有的——那還用說嗎?世界的黑暗和現實的殘酷,讓王陽明震驚不已。他倍感失望。他無力改變大環境,只是憑自己良心,能做多少做多少。

弘治十四年(1502年),到刑部工作兩年多的王陽明身心俱疲,他請了長假(上一年他也請了一次長假),在餘姚老家的一個山洞中靜坐,修習導引之術,研讀佛經,鑽研道學。他想放下一切,遠離紅塵、跳身世外。

突然有一天,他悟道:

此念生於孩提。此念可去,是斷滅種性矣!

意思是親情不該放棄也無法放棄。從此他和道教分了手。

他和佛教也分了手,這是又一個傳奇故事:廟裡有個和尚,不看不語已有三年,王陽明慕名而往。他端詳了和尚半天,突然大喝一聲:“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麼!終日眼睜睜看甚麼!”這句話暗含禪機,能聽懂的人自然聽得懂——和尚應聲睜開了緊閉三年的眼睛。王陽明盯著和尚,說:“家中還有何人?“和尚答:“老母尚在。”王陽明問:“想她嗎?“和尚垂下眼簾,黯然落淚,“怎能不想……”第二天,和尚還了俗。

人性永不泯滅,親情是儒家的根本。

30歲的王陽明洞徹了儒家關於人性的本質,一代大儒即將橫空出世。

03

正德元年(1506年),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登基,他的親信宦官劉瑾登上了歷史舞臺。

劉瑾半路自宮後入宮,三教九流都曾經歷過,他帶著十五歲的朱厚照變著花樣玩。朱厚照離不開劉瑾,所以在眾多大臣爭先恐後上表,參劉瑾亂政集團時,朱厚照站到了劉瑾一邊。劉瑾矇蔽了朱厚照,開始大肆報復,發展自己勢力的同時,瘋狂清洗異端,手段之毒辣令人髮指。

在劉瑾集團的淫威之下,大臣們噤若寒蟬,天下已無一人敢參——不對,還有一個王陽明。王陽明時任兵部主事。他先給朱厚照上了一封奏疏,先拍了一下皇上的馬屁,然後講了一番道理。劉瑾這個流氓,看到奏疏,不問三七二十一就打了王陽明四十大板,隨後被投進詔獄。

四十大板打得皮開肉綻,王陽明挺了過來,一進錦衣衛的詔獄,那是凶多吉少——一進詔獄,九死一生。

正德二年(1507年)春,王陽明出獄了!當然,這不是劉瑾突然發了善心,而是劉瑾忌憚王陽明的父親王華。王華是前朝狀元、先皇的老師、如今的文人領袖,雖然他從不為兒子求情,而且一直表態說王陽明作得對,但是劉瑾不得不考慮王華的影響力。劉瑾準備放了王陽明,想到隨後要執行的殺人計劃,他的臉上不禁露出了壞笑。

王陽明終究是從九死一生的詔獄中出來了,但在傷還沒養好的情況下,他就不得不奔赴鳥不生蛋的貴州龍場驛,以履行驛站站長的新職務。王陽明從北京出發了,先繞道老家餘姚去看望年過九旬的奶奶。

錦衣衛在浙江展開了行動,卻被王陽明耍了一通。王陽明布了一個局,他寫了類似遺書的絕命書,並讓錦衣衛在河邊發現了絕命書和他的衣物、鞋子,造成投河自盡的假象。這個小把戲成功騙過了錦衣衛,他們回京城覆命;這個金蟬脫殼之計也騙得浙江的文藝界傷心不已。

終於,王陽明輾轉到了貴州龍場驛,此地盛產毒蟲,是絕佳的流放之地。由此可見劉瑾的用心良苦:即便路上沒有幹掉王陽明,龍場驛也能讓王陽明瘋掉。

但要知道,王陽明可不是普通人,他的生存能力超群。王陽明喜歡唱歌,和當地的苗人很“唱”得來,關係處得相當不錯。

起初他住在一個小山洞裡,當地人幫他在山洞邊建房子,成為他的書院,他繼續他的走向聖賢之路。

“人物傳記”知行合一王陽明(一)

他花力氣打造一口石頭棺材,放在小山洞裡,每晚就睡在石棺裡。他日思夜想,參悟聖人之道。終於在一個風雨交加之夜,他突然坐了起來,放聲長嘯,說出這樣的聖人聖言——

始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這是一個頓悟時刻,史稱“龍場悟道”,它標誌著中國五百年來最重要的思想——心學的誕生,王陽明蛻變成了聖賢。

後記

“龍場悟道”那一夜,王陽明大徹大悟,悟出了心學最重要的基礎理論:

心外無物

如何來理解這四個字呢?

門人記述王陽明的《傳習錄》中有一段故事,原文文字很淺顯(“先生”就是指王陽明),無需翻譯成白話文,但寓意無窮,值得細細琢磨、好好體會。

先生遊南鎮。

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

先生曰:“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TAG: 王陽明劉瑾落榜朱厚照弘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