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潮汕:古代潮汕歷史變遷

前言:潮汕地區古稱潮州,近稱汕頭,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潮汕文化的發源地,通行潮語, 包括汕頭、潮州、揭陽、汕尾四市,其中汕尾古稱海陸豐,歷史上多屬於惠州府管理,只有東部一部分在不同時間為潮汕所轄,為行文方便,將其列在一起。

行走潮汕:古代潮汕歷史變遷

潮汕地區最早的行政區域是揭陽縣,揭陽縣是何時設定眾說紛紜,一種說法是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南越時設揭陽縣,第二種說法是西漢時漢武帝滅南越後設置,總體來講第二種說法可能性更大一些,畢竟當時南海郡設4縣的說法更加普遍,其中並不包括揭陽。注意秦漢時的揭陽縣並不是當今揭陽市所在,這是宋代重建揭陽後的所在地,據考證最初的揭陽縣可能在今天揭西河婆街道,後遷到到汕頭澄海的龜山一帶。

行走潮汕:古代潮汕歷史變遷

從秦漢至三國,南海郡揭陽縣域面積廣大,大致包括今汕頭、潮州、揭陽三市,汕尾、梅州和福建漳州的一部分。晉太康元年(280年),西晉滅吳,在原揭陽縣地域上設海陽縣,海陽縣域比揭陽縣略小,主要包括汕頭、潮州、揭陽三市和梅州大部 。東晉義熙九年(413年)分東官郡設義安郡,郡治駐海陽縣,轄海陽、綏安(今屬福建雲宵)、海寧(揭陽惠來)、潮陽、義招(今梅州大埔)5縣。隋開皇十一年(591年),以原義安郡地域置潮州(州治駐海陽縣),潮州轄海陽、綏安、海寧、潮陽、義招、程鄉6縣,潮州從此走進歷史,一直持續到現在。

行走潮汕:古代潮汕歷史變遷

唐代時漳州成立,福建南部區域就不屬於潮州了,潮州統領海陽、潮陽、程鄉3縣,州境範圍今汕頭、潮州、揭陽三市全境、汕尾市部分、梅州市大部。元和年間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韓愈被潮州,在任職潮州的八個月中,他透過一系列措施,如驅鱷除害、關心農桑、贖放奴婢,來發展潮州經濟。同時大力發展文化,延師興學,聘請著名學者趙德主持州學,從此潮州文化從荒漠變綠州,擺脫了蠻荒之地的印象,韓愈為潮州發展注入文化和活力,以韓、趙為代表的唐代是潮州文化的第一個高峰。為紀念其傑出貢獻,潮州人將潮州城中的江山以其命名,包括韓山、韓江、韓山師範學院等,有詩云:“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潮州的韓文公祠,是中國現存儲存最完整、歷史最久遠的紀念韓愈的祠堂,可見韓愈的貢獻,潮州百姓的善良。

行走潮汕:古代潮汕歷史變遷

唐朝以後潮州憑藉地緣優勢成為海上商貿門戶,宋宣和三年(1121年)分拆海陽縣復置揭陽縣,潮州轄海陽、潮陽、揭陽、程鄉4縣,海陽、潮陽、揭陽合稱“潮州三陽”。 宋代潮州文化發達,名人輩出,如王大寶、劉允、許申、林巽等,是潮州文化發展的第二個高峰。其中王大寶(1094~1170年)是潮州最著名的歷史人物之一,他是潮州前八賢的代表,潮州歸湖鎮人,早年參加科舉考試,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廷試第二,中榜眼,後任連州、袁州知州、禮部侍郎、右諫議大夫、禮部尚書等職,與張浚、趙鼎等主戰派交好,是力主抗金的重要人物,雖時遭貶謫,但抗金之志不改。著作有《周易證義》、《書解》、《詩解》、《經筵講義》2卷等,均已亡佚。

行走潮汕:古代潮汕歷史變遷

元至元十六年(1279 年)改潮州為潮州路,仍轄“潮州三陽”。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為潮州府,“潮州三陽”分置了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大埔等縣,程鄉縣分置了平遠、鎮平2縣。明代時潮州文化再度發達,先後出現了陳一鬆、林大欽、蕭端蒙、陳北科、唐伯元、周光鎬、黃錦等名人,成了潮州文化史上第三個高峰,其代表人物是林大欽。

行走潮汕:古代潮汕歷史變遷

林大欽(1511年~1545年)是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金石鎮人),後八賢的代表,明嘉靖狀元,自幼家貧,聰穎嗜學,1532年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後以母老乞歸,結講堂於桑浦華巖山,與鄉子弟講貫六經,究性命之旨。1540年母逝,哀傷過度而大病,1545年葬母於桑浦山之麓,在歸途中病卒。林大欽是潮汕本土培養出來的唯一一位科舉狀元,其學術思想主要是五陽明心學,後人集其作品結集《東莆先生文集》,黃挺補充整理為《林大欽集》。林大欽在潮汕地區有很大的影響,民間有大量傳說故事,如蟾宮折桂、吟詩借宿、巧對得妻等。

行走潮汕:古代潮汕歷史變遷

清承明制,仍稱潮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另設嘉應州,程鄉、平遠、鎮平3縣劃出潮州,潮州府新設豐順縣後,共轄九縣。清代潮州雖然出了黃仁勇等歷史名人,但與名人輩出的唐、宋、明是無法比擬的。

行走潮汕:古代潮汕歷史變遷

祝潮汕經濟更發達,人民生活更幸福!

關注@蠶絲觀下,探討城市經濟和區域經濟

TAG: 潮州揭陽揭陽縣海陽海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