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第一人口大縣:人口超160萬,因避諱康熙皇帝墓改名

市管縣體制自1983年在全國推廣以來,時至今日已經成為我國絕大多數地區的主流行政區劃體制,即以經濟發達的中心城市領導和管轄周邊一部分縣、縣級市,以此來帶動區域內經濟的發展。

湖北第一人口大縣:人口超160萬,因避諱康熙皇帝墓改名

但在實際中,也有一些特殊情況存在,省直管縣(縣級市)就是區別於市管縣體制的另一種嘗試,最典型的就是湖北省的三大省直管縣級市:天門市、仙桃市、潛江市,其中天門市是湖北省第一人口大縣。

從地理位置上看,天門市位於湖北省中部偏南,市境北鄰鍾祥市、京山市,西界沙洋縣,南連潛江市、仙桃市,東接應城市、漢川市。

竟陵縣

天門市境,春秋時期屬鄖國南境,鄖國被楚國攻滅後改屬楚國,屬楚國竟陵邑,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令尹子文即為竟陵人。戰國時期,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攻佔楚國郢都,而後攻佔竟陵邑,設定竟陵縣,縣治位於今潛江市西北

,市境屬竟陵縣管轄,秦、兩漢、三國、兩晉延續不變。東漢末年,軍閥劉焉、劉璋父子均出生於竟陵縣,父子兩代佔據益州長達30年,最終劉備於公元219年自劉璋手中奪得益州。

湖北第一人口大縣:人口超160萬,因避諱康熙皇帝墓改名

東晉末年,劃竟陵縣地設定

霄城縣,縣治位於今市境東北

,同時期竟陵縣治所移至今潛江市西南。南梁統治時期,

公元550年竟陵縣併入霄城縣

,霄城縣為竟陵郡治所。北周攻佔此地後,於公元

561年改霄城縣為竟陵縣,縣治移至今城址

,竟陵縣為竟陵郡治所。

隋朝建立後,隋文帝楊堅改郡為州,公元583年竟陵郡被廢除,竟陵縣隸屬於復州,為復州治所,公元603年復州治所自竟陵縣遷出。唐朝建立後,復州遷治竟陵縣後又遷出,公元763年再遷治竟陵縣,州縣同治,至五代時延續不變。

湖北第一人口大縣:人口超160萬,因避諱康熙皇帝墓改名

唐朝中期,“茶聖”陸羽即出生於復州竟陵縣,其一生嗜茶,精於茶道,公元760年撰寫成《茶經》三卷,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皮日休是晚唐大臣、詩人、文學家,與陸龜蒙並稱“皮陸”,亦為復州竟陵人。

景陵縣

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36年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在契丹的支援下稱帝建立建國,史稱後晉,同年為避石敬瑭名諱,

改竟陵縣為景陵縣

,後漢建國後複名竟陵縣。

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稱帝建國,宋朝立國後第三年即公元962年,為避趙匡胤祖父趙敬之諱,再次

改竟陵縣為景陵縣

,兩宋時長期為州、府、軍治所,元、明時期仍為景陵縣。明朝後期,竟陵派為著名的文學流派之一,其創始人鍾惺、譚元春均出生於此。

天門縣

清朝前期,景陵縣隸屬於安陸府,雍正四年即

公元1726年,為避康熙皇帝陵寢名景陵諱,改景陵縣為天門縣

,因縣境西北有天門山而得名。

清《嘉慶重修一統志》卷342安陸府《山川》:天門山“在天門縣西北五十里,交京山境,即龍尾山之首。兩峰峙天,其中如門,縣以此得名”。

湖北第一人口大縣:人口超160萬,因避諱康熙皇帝墓改名

嘉慶十六年即公元1811年,天門人蔣立鏞在當年的科舉考試中一舉奪魁,被嘉慶皇帝點為狀元,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徐為同榜二甲第四名,蔣立鏞為官三十多年,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晚清重臣、山西巡撫胡聘之,亦為天門縣人。

新中國成立後,天門縣先後隸屬於湖北省荊州專區、荊州地區。1987年天門縣被撤銷,改設縣級天門市,仍隸屬於荊州地區,1994年10月天門縣成為省直管縣。

湖北第一人口大縣:人口超160萬,因避諱康熙皇帝墓改名

縱觀天門的歷史,大致為分為竟陵縣-景陵縣-天門縣三個時期,竟陵縣建縣於公元前278年,距今已有近2300年曆史,秦漢魏晉時期縣治均位於今潛江市境內,南北朝時期析置霄城縣,後改置為竟陵縣,縣治遷至今市境內。五代中期,竟陵縣因避諱改名景陵縣,一直沿用至清朝中期,清朝雍正年間再次因避諱改名天門縣,“天門”之名自1726年沿用至今,已有近300年曆史。

天門市總面積2622平方公里,下轄3個街道、21個鎮、1個鄉,全市常住人口127。35萬人、戶籍人口160。92萬人,2019年天門市地區生產總值650。82億元,為全國百強縣之一。

TAG: 竟陵天門縣陵縣天門市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