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制究竟啥意思?古代中國算不算專制制度?真相:東西方差異巨大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專制”一詞有獨享、獨佔、獨斷專行之意。

1、專制一詞的中國本意

《韓非子·亡徵》:“嬰兒為君,大臣專制。”《史記·穰侯列傳》:“范雎言宣太后專制,穰侯擅權於諸侯…於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國。”

《淮南子·泛論訓》說:“周公事文王也,行無專制,事無由己。”

高誘注:“專,獨;制,斷。”

蘇軾《策略第一》:“權臣專制,擅作威福,是誅之而已也。”

上述諸古典,所用“專制”多指在君幼、君弱的情形下,貴戚、大臣獨斷專行,所謂專固君寵而擅權(如《申子·大體》說“一臣專君,群臣皆蔽”)。

專制究竟啥意思?古代中國算不算專制制度?真相:東西方差異巨大

縱觀古代典籍,很少談帝王專制的用例,這大約因為認定帝王本應專權,所謂“天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故無須議論帝王(即“上”)的專制。

2、西方語境下的專制

至近代,受西歐及日本概念的影響,“專制”的含義才擴大為一種政體的名稱。

梁啟超將作為政治制度的“專制”定義為:

專制者,一國中有制者,有被制者,制者全立於被制者之外,而專斷以規定國家機關之行動者也。

近代日本人用漢語原有的詞“專制”對譯英語absolutism,井上哲次郎等編譯的《哲學字彙》,在absolutism條目下,對應的漢字詞為“專制主義”。

而在西方,absolutism(“專制主義”或“專制制度”)是法國十八世紀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Montesquieu)在《論法的精神》中提出的一種政制形式。

專制究竟啥意思?古代中國算不算專制制度?真相:東西方差異巨大

他在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的三政體說(君主政體、貴族政體、民主政體)基礎上,提出“共和政體、君主政體、專制政體”,其中的君主政體、專制政體都由一人主政,然而君主政體的君主遵循成文法治國,專制政體則不然:

“專制政體是既無法律又無規章,由單獨一個人按照一己的意志與反覆無常的性情領導一切。”

孟德斯鳩還把“主權者以脅嚇為主義”的政體稱為“專制制度”,以與“主權者以溫和為主義”的政制相區別。

嚴復在翻譯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時將書名譯作《法意》,其三種國家的政體的名稱分別譯為:公治國、君主國、專主國。

嚴復所撰《孟德斯鳩列傳》陳列《法意》的三政制:“曰民主,曰君主,曰專制。其說蓋原於亞里士多德”。

關於政治體制,近代日本的分類為:君主專制、君主立憲、貴族專制、民主制。

3、中國究竟算不算“專制制度”?

人們通常認為,專制制度多與君主政體相共生,也可以依存於貴族政體、共和政體,其特點是最高統治者獨攬國家大權,實行專斷統治。

(1)西方學者的討論

自孟德斯鳩以來,一些西方學者將中國視作專制制度的典型,並認為中國的專制制度與君主政體結合在一起,合稱“專制君主政制”。

專制究竟啥意思?古代中國算不算專制制度?真相:東西方差異巨大

歐洲自古希臘以來,多將亞洲國家的制度歸為“東方專制主義”,至十八世紀啟蒙運動時代,由於百餘年中耶穌會士陸續帶回的材料,

歐洲人才對中國政制有了較積極的評價,伏爾泰、魁奈等啟蒙大師稱中國政制為“開明君主制”。

之後,歐洲人的中國觀也又發生改變,“東方專制主義”說佔主流,卡爾·馬克思大體沿用此說,稱東方諸國是以部落的或公社的財產作為基礎的“東方專制制度”。

當然,西方學界仍有承襲啟蒙派觀點的,如現代法國漢學家謝和耐在《中國國家權力的基礎和侷限》中指出,中國帝王受到禮制和官僚體制的限約,其專制程度不及西歐中世紀晚期的某些君主,如宣稱“朕即國家”的法王路易十四,其專制性便在與之同一時代的中國清朝康熙皇帝之上。

關於中國的帝制與專制相共生,學術界有一定程度的共識,但也有認為中國的帝制不一定專制的意見。

(2)、中國人的討論

孫中山《民權主義六講》第二講提到,中國帝王的專制程度不及歐洲中世紀晚期的專制君主。錢穆的《國史大綱》引論更詳述中國帝王並不特別專制,認為秦漢以降,“王室與政府逐步分離,民眾與政府則逐步接近”。

錢穆批評“談者好以專制政體為中國政治詬病”,“妄疑中國曆來政制,惟有專制黑暗,不悟政制後面,別自有一種理性精神為之指導也。”

專制究竟啥意思?古代中國算不算專制制度?真相:東西方差異巨大

費孝通認為不宜給中國傳統政制簡單地以“專制”一言以蔽之。

他說:

“中央集權的行政制度在中國已有極長的歷史。自從秦始皇廢封建、置郡縣以後,地方官吏在原則上都是由中央遣放的。”

“中國以往的專制政治中有著兩道防線,使可能成為暴君的皇帝不致成為暴君。第一道防線是政治哲學裡的無為主義。”

“第二道防線…那是把集權的中央懸空起來,不使它進入人民日常有關的地方公益範圍之中。中央所派遣的官員到知縣為止,不再下去了。自上向下的單軌只築到縣衙門就停了,並不到每家人家大門前或大門之內的”。

費氏把中國傳統政制概括為“中央集權和地方自治兩層”,“中央所做的事是極有限的,地方上的公益不受中央的干涉,由自治團體管理”,而地方自治團體大體所指是由“宗法”組織承擔,鄉紳(或稱“紳士”)在其間起主導作用。

專制究竟啥意思?古代中國算不算專制制度?真相:東西方差異巨大

這都是中國歷史實態的一部分,中國傳統政制不乏開明、理性的成分,歷來稱之“仁政”,但不足以否定中國皇權政制的專制性。

而這種專制性,與中國文化久遠深厚的“大一統”傳統直接相關。

由於受到禮制、禮俗、法律與官僚體制及貴族與地方紳權的制約,中國專制帝王的權力(皇權)不能說是無限的,但這些限定缺乏法制規範,貴族特權常被限制甚至剝奪,通常情形下,制約皇權的功能微弱;而禮制與官僚體制及地方紳權又臣服於帝王的威權,“命為制,令為詔”的帝王隨時可以變制、罷官,因而掌控“六柄”(生、殺、富、貧、貴、賤)的中國皇權,其專制性是毋庸置疑的。

自秦以後的中國歷史,皇權至尊、至大,是一個基本的事實。

中國的專制等級制固然與宗法制相為表裡,但專制等級制往往更加強勢。

漢、唐、宋的專制帝制,大約只將權力伸及郡、縣,而近古以至近代的保甲制度,則把“第二道防線”即“在專制和集權名義所容忍著的高度地方自治”衝潰。

費孝通說:“保甲制度是把自上而下的政治軌道築到每家的門前,最近要實行的警管制更把這軌道延長到了門內。”

故在近古、近代,中國的專制集權政治有增無減,真正達於登峰造極的程度。

4、中、日、西“專制”的差異

西歐中世紀的君主制多為有限君主制(等級君主制),中世紀末期專制王權日益壯大,向無限君主制(專制君主制)轉化,但王權仍然受到基督教教會、貴族領主、市民的制衡。

專制究竟啥意思?古代中國算不算專制制度?真相:東西方差異巨大

而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秦代,中國即已實行無限君主制,專制皇帝總領政治、軍事、財經、文教大權,除冥冥上蒼(天)、聖人的教言、祖宗傳下的禮制以外,難有約束的實際力量。

以丞相為首的官僚系統在秦代及漢初相當強勢,曾是制約皇權的力量,以後漸趨式微:漢武帝以“中朝”削弱相權,漢光武帝以“尚書檯”取代三公,相權消減,唐宋等而下之,明清更取消丞相,而皇權則與日俱增。

當然,作為專制帝制產物的農民戰爭,可以推翻舊王朝,另建新王朝(謂之“易姓革命”。經過這種“革命”建立的新王朝,其專制性絕不稍遜於前朝),此為帝王的一大隱憂,故施行“仁德”以撫慰庶眾、強化鎮壓機制以攝製庶眾,成為專制皇權“霸王道雜之”的因由。

故而被視作柔性的“德治”與被視作剛性的“專制”貌似對立,實則相通,“德治主義,其實與專制主義具有表裡的關係”,“最為有德的君主同時也是最具專制的君主”。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專制君主既掌政權,又兼控神權,“皇帝”的稱號便意味著地上君主與上天主宰(上帝)的合一或同一,這與歐洲中世紀神權與王權分離的情形大不相同。

歐洲帝王需要執掌神權的基督教教會為之加冕,連蔑視教會的拿破崙一世在稱帝時也不得不舉行加冕儀式。在歐洲列國,帝王得到神權的認可與護佑,是王權取得合法性並得以執行的必要條件。

專制究竟啥意思?古代中國算不算專制制度?真相:東西方差異巨大

而中國則不然,皇權高居教權之上,以致有皇帝冊封宗教領袖的事例(如清朝雍正帝、乾隆帝向藏傳佛教領袖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頒賜金冊),皇帝又往往被尊為至上神(如宋徽宗稱“道君”、慈禧太后稱“老佛爺”之類)。

在日本中世和近世,有“禁裡”(天皇)與“公儀”(幕府)兩個權力中心,存在“二重組織”、“祭政二重主權”,所謂“天界信仰的支配者”與“地界信仰的支配者”是分離的,由此形成“天皇不親政傳統”。

日本天皇的皇宮稱“雲居”,皇室稱“雲上人”,也包含不理世俗政務之意。

當然,日本“天皇不親政”也不能一概而論,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的天皇有親政之例,明治、昭和等近代天皇更秉執大權,曾“獨自壟斷精神權威和政治權威”。

此外,德川將軍曾試圖把持神權,設“東照宮”,令國人祭拜,德川家康自稱“東照大權現”,但執掌政權的德川將軍始終未能如願取得天皇獨享的至上神權。

就總體言之,日本存在“祭政二重結構”,不同於中國合神權、政權為一體的專制帝制。

5、中國社會究竟如何分期?

學者何茲全把中國古代政制的演變分為五階段:

第一階段,先秦時代——君權、貴族權、平民權三權鼎立;

第二階段,秦漢時代——君權漸強,貴族、平民權衰減而力圖掙扎;

第三階段,魏晉南北朝時代——君權、貴族權保持平衡;

第四階段,隋唐宋時代——君權恢復、貴族權削弱:

第五階段,明清時代——專制主義時代。

這是一種從政制角度提出的頗有概括力的中國歷史階段論。

專制究竟啥意思?古代中國算不算專制制度?真相:東西方差異巨大

中國的君主專制時代有各種監察機構,有學者以此例質疑中國古代政治的專制性。

但只要對此類監察機構的實際效用加以考察,即可發現,它們的功能只是對各級官僚加以監督,但並不構成對皇權的制衡,在大多數情形下,是對專制皇權的強化。

孫中山指出:

中國從古以來,本有御史臺主持風憲,然亦不過君主的奴僕,沒有中用的道理。

有學者在考論“專制”與“封建”之後,擬定中國歷史分期問題如下:

原始時代;/封建時代;/皇權時代;/共和時代。

考慮到中國歷史的長期性、繁複性,他還稍作細分:

原始群時代;/氏族共同體時代,或稱萬邦時代(先夏及夏代);/宗法封建時代(商代及西周);/宗法封建解體時代(春秋、戰國);/皇權時代前期(秦至中唐);/皇權時代後期(中唐至清);/共和時代(民國、人民共和國)。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覆。

TAG: 專制政制皇權中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