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林爽文之亂是農民起義嗎?清朝的平叛維護了祖國的統一

1786年,臺灣島爆發了林爽文之亂。關於這次內亂的性質,史學家是有爭論的。有人認為這是一次“反清復明”的運動,有人認為這是一次偉大的農民起義,甚至有人宣稱是“革命”。大體上來說,基本都認為林爽文起兵是正義的,因此將之稱為“起義”。那麼林爽文“起義”到底是什麼性質的運動呢?清朝平定此次平叛又有哪些重要的意義呢?

一,林爽文起兵的緣由

林爽文,並非農民,而是一個移民。他從小從大陸移民臺灣,“交結無賴,行竊為匪”。林爽文不斷在臺灣劫掠百姓,最終得到了大量的資金,林小文供詞說:“林爽文未起事之先,即將所有積聚供給眾人”。實際上,這就是黑社會性質的活動。

臺灣島,從康熙年間納入版圖,設定一府三縣。當時臺灣地廣人稀,人口不足20萬,於是清朝鼓勵大陸人民遷居臺灣。到嘉慶年間,臺灣人口已經到達了200萬。移民臺灣的包括各個階層,但是最多的乃是無業遊民,“其內地遊手無賴之徒,重罪逋逃之犯,溷跡雜沓而並至,有業者十無二三”。

臺灣林爽文之亂是農民起義嗎?清朝的平叛維護了祖國的統一

臺灣地形圖

大量的無業遊民在臺灣定居,他們也將廣東、福建等地的“宗族械鬥”帶到了臺灣,演變為了“分類械鬥”。姚瑩稱:“臺灣之民……匪類相聚,至千百人,則足以為亂”。為了將同類聯合在一起,臺灣遊民就利用“兄弟結拜”“歃血為盟”等方式結會樹黨。其中,林爽文就是天地會的成員。

天地會,又稱為三合會、洪門,通稱“洪門”,是清代出現的秘密會社。辛亥革命時期的革命黨提出是明遺創立的,有人甚至提出是鄭成功創造、陳近南改組。然而,根據清代的檔案得出,天地會是提喜和尚創造。天地會在下層百姓中廣泛傳播,最初就是為了“自衛和互助”,後來演變成為了黑社會組織。因為遭到清朝的鎮壓,天地會才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

臺灣林爽文之亂是農民起義嗎?清朝的平叛維護了祖國的統一

乾隆年間,福建人嚴煙開始將天地會帶到太瓦,不久林爽文等人等人相繼入會,天地會會員“眾至萬人”。1786年,有人舉報諸羅縣天地會組織,臺灣總兵柴大紀、臺灣道永福和臺灣府知府孫景燧等立即帶領軍隊前往鎮壓。在這樣的情況下,林爽文決定發動反清戰爭。

如此看來,林爽文起義的性質並非簡單的農民起義,乃是一個黑社會的反政府行為。當然,在林爽文“起義”的過程中,有許多各行各業的人加入其中,其中也有大量的農民。

乾隆後期,清朝的吏治逐漸敗壞了起來,臺灣也是如此。很多官員在臺灣“以宦為賈,舞弄文墨,剝民肌膏,三年報罷,滿載而歸”。這又導致臺灣的階級矛盾比較尖銳。因此,林爽文“起義”能夠迅速號召大批人士參加,這使得清朝在臺灣的統治發生了動搖。

二,林爽文起兵和局勢惡化

1787年,林爽文帶領天地會成員1000人到大墩偷襲清軍,一舉殺死了多位清軍將領,全殲了清軍。隨後,他又帶領“義軍”向彰化進軍,沿途不斷吸收眾人加入,“義軍”規模到達了3000多人。由於彰化縣沒有城牆,“義軍”輕而易舉地將之攻破,彰化的主要官員遭到殺害。

臺灣林爽文之亂是農民起義嗎?清朝的平叛維護了祖國的統一

攻佔彰化後,林爽文被推舉為“義軍”盟主,建年號為“天運”,第二年改為“順天”,以彰化為盟主府。林爽文又進行了政權建設,將自己的部下任命為臺灣各級官員。

為了擴大政權的基礎,林爽文打出了反貪官的旗號,所謂“本盟主因貪官汙吏剝民脂膏,爰是順天行道,共舉義旗,剿除貪汙,拯救萬民”。他們不斷“戕官攻城”,將所劫掠的財物用來招募軍隊。而《臺灣通史》卻寫成得到大部分百姓的支援,大量農民主動參與,這是沒有根據的。

實際上,大量的百姓反而支援清朝官方。當時,清朝將支援官方的百姓稱為“義民”,有人官員也招募“義民”入軍,如水師提督蘭元枚在鹿耳港“將難民壯勇者,挑作義民,給口糧,以資戰守”。大多數地主、商人都是站在官方一邊的,畢竟他們也是林爽文劫掠的物件。至於農民,本來就身無分文,林爽文當然不會劫掠他們,而是鼓動他們入軍。

臺灣林爽文之亂是農民起義嗎?清朝的平叛維護了祖國的統一

《臺灣通史》等資料認為林爽文在臺灣打下地主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減免賦稅。但是史料卻說“賊莊內賊頭、戴夥俱有分田耕種,每百石粟抽出三十石”。也就是說他們分給別人的土地,要交三分之一的稅。由於“義軍”需要糧食,他們又強迫農民為之勞動,“各處山田,遍種禾稻雜糧,使將來外間乏食窮民,不得不迫而入夥”。

在初期,林爽文等用劫掠官府的財物才擴張“義軍”,的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攻陷彰化後,林爽文就分兵進攻淡水等地。臺灣南部的天地會領袖莊大田也起兵相應,召集幾千人,攻克了高雄。十二月下旬,兩路“義軍”會師,開始圍攻臺灣府城(臺南),由於臺灣總兵柴大紀組織“義民”堅守,林爽文最終未能攻克臺灣府城。

三,林爽文之亂的平定

林爽文之亂爆發後,福建總督常青帶領清軍萬人赴援。第二年正月,福建水師提督黃仕簡率領清兵2300餘人在鹿耳門登陸,次日至臺灣府城。海壇鎮總兵郝壯猷亦率兵1700餘人於同日到達。初六日,福建陸路提督任承恩率兵2000餘名在鹿港(又稱鹿仔港)登陸。

林爽文和莊大田見到清軍兵力迅速增加,就撤走了。黃仕簡登陸臺島後,立即兵分兩路對“義軍”發動了進攻,柴大紀在“義民”的配合下,收復了彰化、諸羅。南路的清軍在郝壯獻的帶領下,擊退了莊大田部“義軍”,收復了高雄。不過,郝壯獻隨後大意,“義軍”隨後裡應外合再次攻陷了高雄,清軍死亡過半。郝壯獻狼逃到府城,被乾隆下令斬首。

臺灣林爽文之亂是農民起義嗎?清朝的平叛維護了祖國的統一

林爽文

隨後,清軍只能守衛幾座孤城,其他地方均被“義軍”佔據,清軍增加一萬,而“義軍”卻增長到了10萬。乾隆帝對黃仕簡、任承恩二人十分不滿,下令將之“革職拿問”,讓李侍堯接任閩浙總督,帶領8000軍隊入臺。然而李侍堯也未能改變戰局,清軍依然困守孤城。

臺灣林爽文之亂是農民起義嗎?清朝的平叛維護了祖國的統一

見清軍還沒有進展,乾隆又派陝甘總督福康安、侍衛內大臣海蘭察一起入臺。隨後,福康安、海蘭察帶領1萬多人登陸臺灣。福康安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先佯攻“義軍”根據地大里杙,迫使“義軍”從諸羅撤軍。

當“義軍”撤退到斗六口後,福康安又調集主力發動進攻,“義軍”損失慘重,被迫撤回大里杙。福康安又調集大炮轟擊,大里杙失守,林爽文帶領“義軍”撤退到集集埔,這裡前臨大溪,後有高岸壘石,為險要之地。但清軍殺到後,“義軍”依然南逃慘敗。最終,“義軍”損失殆盡,林爽文帶領幾十人逃到山區,其中被“義民”搜捕俘虜,最終被押送北京斬首。

臺灣林爽文之亂是農民起義嗎?清朝的平叛維護了祖國的統一

福康安

平定林爽文後,福康安又帶領清軍南下進攻莊大田部。莊大田無力抵抗,清軍一路推進,最終收復了高雄。莊大田退守到臺南最南端的琅嶠,福康安命令水師從海上攔截,最終義軍“衝突不得出,陣殺者數千,溺海者數千,擒而戮者亦千餘”,莊大田也在不久後被俘虜。至此,臺灣林爽文之亂正式宣告平定。

清朝平定林爽文之亂,鞏固了對臺灣的管理,有利於祖國的統一。試想,如果林爽文“起義”成功,他定會在臺灣建立政權,走上了獨立的道路,這恐怕是我們不想看到的。經過此次平叛後,臺灣又穩定了百餘年,直到甲午中日戰爭。乾隆將此次平叛列為“十全武功”之一,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臺灣林爽文之亂是農民起義嗎?清朝的平叛維護了祖國的統一

TAG: 林爽文臺灣義軍天地會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