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紙上談兵的趙括,趙國能贏得長平之戰嗎

如果沒有紙上談兵的趙括,趙國能贏得長平之戰嗎

文 / 子玉

許多人總喜歡對歷史做出假設,但歷史恰恰是不能做假設的,因為發生過的事情早已經成為了既有事實。

無法改變。

比如長平之戰。這場戰爭以趙國犧牲四十五萬生力軍而以一個非常悲慘的結局收場。

許多人總喜歡做出假設,如果趙王不臨陣換將,繼續讓將軍廉頗擔任前線總指揮,那麼趙軍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被團殲的命運。

只能說,有可能吧。

但如果非要做出假設的話,即使趙王不臨陣換將,趙軍依然可能面臨慘敗的結局。

先說綜合國力。

秦國的總體實力是在趙國之上這是不爭的事實,但趙國是當時山東六國中唯一有實力可以與秦國一決雌雄的國家這也是事實。

而且,邯鄲因為地利原因,做生意可是賺了不少錢。

但打仗除了技術層面的因素外,國家的整體實力才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

趙國雖然有錢,但是在戰場上也不能當飯吃呀,就是說,趙國如果搞不定糧食問題,那麼它是根本無法支撐前方戰線的巨大消耗。

而趙國當時的問題就恰恰出在糧食上面。

因為平時將注意力集中在做生意上,趙軍的糧食危機很快就暴露了出來。廉頗堅壁不出,趙王手裡根本沒有多餘的糧食給往前線送。

更要命的是,趙國拿著錢別的國家還不賣給他。

沒辦法,手裡沒糧,內心慌慌。那就只能主動出擊,儘快結束戰事。而廉頗的政策又是堅壁不出和秦軍打消耗戰。趙王無奈只能起用主戰的趙括。

如果沒有紙上談兵的趙括,趙國能贏得長平之戰嗎

▲廉頗 電視劇《大秦賦》/劇照

廉頗和趙括分別是兩條路線的代表,而現實只能讓趙王選擇趙括所代表的那條路。

就是說,趙王即使不用趙括為將也會起用其他主戰派的將軍為帥。

大家都以為是秦國的反間計起了作用,其實是趙國的糧食危機促成了趙王的臨陣換帥。

這些都是由國家的綜合國力來決定的。

而秦國就不一樣了,商鞅變法,將整個國家的生產力都繫結在了“耕”和“戰”這兩輛車上,秦國不管是在軍人的素質還是糧食方面都是吊打趙國的模式。

這還只是其一。兩國領導人的意志更是決定了這場戰爭的勝敗。

秦王和趙王其實都明白,秦、趙之間必有一場惡戰,這場戰爭的結果將會決定誰才是將來一統一天下的主力軍。

而現實卻是,秦王和趙王的表現卻是完全相反的兩面。

秦昭王積極統籌兵源和糧食的調配,在最緊要時刻他甚至是親臨前線,給前線將士是各種承諾加獎勵。

如果沒有紙上談兵的趙括,趙國能贏得長平之戰嗎

▲秦昭王 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劇照

而趙王卻一直在“戰”與“和”之間不停搖擺。明明已經拉開架勢準備開打了但他同時又派出使者前往咸陽商量議和的事。

這就給那些本來想增援趙國的國家形成一種錯覺,“人家兩家已經在談判議和了,咱就沒必要去湊這個熱鬧了”。

等於說是趙王的態度問題自己將自己的路給堵死了。

自作孽,不可活呀。

所以,從理性的角度來分析,趙王模稜兩可的態度和想盡快結束戰事的心態,肯定會露出破綻給秦國,敗局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至於趙軍被團殲也是意料中的事,因為秦軍一統天下的意志非常堅定,他們將每一場戰爭的模式都調節為了殲滅模式。

殲滅敵人的一切有生力量,防止他們再次捲土重來。

趙軍,趙國的悲慘命運幾乎不可避免。

寫文不易,看完記得點個“贊”。謝謝!

TAG: 趙王趙國廉頗秦國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