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隆中對、魯肅的榻上對,為何認為諸葛亮的戰略目光更高呢

諸葛亮、魯肅和周瑜都是孫劉兩家頂尖的謀士,而這三人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戰略構想。首先是諸葛亮提出了隆中對,大致講了三點,其一曹操勢大,不可與其正面爭鋒;其二可以與孫權結盟但不可有任何圖謀;其三應該奪取荊州、巴蜀,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如此一來,漢室可興。其次魯肅有榻上策,這是魯肅在建安五年與孫權在榻上對飲時提出的治國對策,闡明瞭以下幾點,其一漢室已經衰落了,不能再復興;其二曹操已經坐大,難以剷除;其三東吳應該先剿滅黃祖,討伐劉表,控制長江流域。這些對策與諸葛亮的隆中對十分相似。最後周瑜也提出了自己的天下二分之計,周瑜分析了曹操剛剛打了敗仗,不可能再大舉用兵了,東吳應該趁機西進,攻略巴蜀,奪取漢中。然後在漢中與馬超結盟,共同對付北方的曹操。隨後攻取襄陽,意圖與曹操爭奪北方。

諸葛亮的隆中對、魯肅的榻上對,為何認為諸葛亮的戰略目光更高呢

那麼諸葛亮作為劉備陣營最有名的謀士,其提出的戰略構想與孫權陣營同樣有名的周瑜和魯肅提出的戰略相比,孰優孰劣呢?由於諸葛亮的隆中對與魯肅的榻上策很相似,我們就先來說說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計。周瑜這個戰略是個很有遠見的戰略,若周瑜不英年早逝,劉備可能都沒機會得到巴蜀了。周瑜一死,孫權聽了魯肅的話將江陵借給了劉備,周瑜奪取巴蜀的計劃就作廢了,劉備撿得一個大便宜。相比之下週瑜的戰略更加的宏偉,不過由於沒有實現,也就沒有什麼意義可言了。

諸葛亮的隆中對、魯肅的榻上對,為何認為諸葛亮的戰略目光更高呢

再來說說魯肅的榻上策,魯肅對於時局的分析是非常正確的,當時年僅十九歲的他能夠將天下大勢分析地如此透徹實屬不易。後來孫權也踐行了魯肅的戰略,先殺了黃祖為父報仇(孫權之父孫堅為黃祖部將射殺),接著在曹操發兵南下時果斷與劉備聯合抗曹,打贏赤壁之戰後又奪取了荊州。可以說到這一時期魯肅的榻上策是被實現了的,可惜晚年的魯肅有些昏聵,竟然同意將荊州借給劉備,導致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計無法實現,東吳之前的努力也有些白費。

諸葛亮的隆中對對於劉備的意義要大過周瑜和魯肅提出的戰略對於東吳的意義,畢竟孫權家族世代經營江東,有沒有周瑜和魯肅的戰略構想江東都是孫權的,而劉備是白手起家,空有皇叔的名號,諸葛亮的戰略讓他得以在天下諸侯混戰之際立足,並最終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隆中對所注重的荊州、巴蜀等地也都被劉備奪取,聯吳抗曹也實現了,可以說隆中對挽救了劉備,隆中對也是這三大戰略中實施的最成功的。

諸葛亮的隆中對、魯肅的榻上對,為何認為諸葛亮的戰略目光更高呢

這三個戰略中諸葛亮和魯肅都注重天下的局勢,主張儲存自身實力,以防守反攻為主。而周瑜則是看重盟友,並不是很注重局勢的變化。可以說這三個戰略互有利弊。諸葛亮看重荊州,一旦荊州不保就難以統一天下。魯肅則不那麼在意荊州,否則也不會同意將荊州借給劉備,如此一來又與周瑜的戰略矛盾,畢竟周瑜也是十分看重荊州的。周瑜的天下二分之計最大的缺點就是太注重盟友了,可哪有真正的盟友,大家都是為了利益,今天的盟友難保不會成為明天的敵人,不過若真的化敵為友了,那周瑜的戰略才是最容易統一天下的。

諸葛亮的隆中對和魯肅的榻上策本質上都是佔據險要地勢成為割據勢力,等待敵人內部混亂再出兵破敵。周瑜的天下二分之計就比較主動了,是聯合一切可聯合的勢力去削弱敵方勢力。這三個戰略不能絕對的說誰好誰壞,只能說諸葛亮的戰略是實施的最成功的,周瑜英年早逝天下二分之計未實施就破產實在可惜,魯肅的戰略也比較成功,可被他自己晚年同意將荊州借給劉備破壞了。不得不說這才是歷史的魅力所在,正是這三人戰略或多或少的失敗,才有後來的三國之爭。

諸葛亮的隆中對、魯肅的榻上對,為何認為諸葛亮的戰略目光更高呢

TAG: 周瑜魯肅戰略劉備隆中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