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平裡之戰失利,成鄧華餘生之痛,是志願軍太弱還是美軍太強?

砥平裡位於朝鮮半島中部的一個小鎮,如今默默無名幾乎快被人遺忘。然而在70年前,這裡卻發生過一次後來被美國曆史學家稱之為朝鮮戰爭關鍵轉折點的戰鬥。雖然戰鬥規模不大,在中國軍史中也極少提及,但它卻給歷史留下許多可供談論的話題,這也是他的幾乎可以跟長津湖、上甘嶺戰役齊名的原因之一。

砥平裡之戰失利,成鄧華餘生之痛,是志願軍太弱還是美軍太強?

鄧華

鄧韓之爭

砥平裡之戰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的第一階段,志願軍將奪取漢城,將“聯合國軍”趕到37線附近以後,由於戰線太長,前三次戰役連續作戰部隊損耗較大、過於疲勞等原因,決定利用冬季休整2兩個月。然而“聯合和國軍”主力並未受到太大損耗,經過短暫調整以後,對志願軍進行了反攻。可以說,第四次戰役是在被動情況下應戰的,雖然極為勉強,但也只有透過反擊才能在漢江南岸站穩腳跟。

談到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不得不提那次鄧韓之爭。鄧華和韓先楚都是志願軍的副司令,韓先楚指揮50軍和38軍在西線漢江以南拖住美軍主力,壓力極大。鄧華則指揮40、42、66幾個軍準備在東線集結對以南朝鮮軍為主的敵軍進行反擊。選擇先從橫城還是砥平裡作為突破口,兩人出現了不同意見。

砥平裡之戰失利,成鄧華餘生之痛,是志願軍太弱還是美軍太強?

綜合來看,砥平裡的美軍比較集中,以當時志願軍的力量似乎沒有在短時間內結束戰鬥的把握,一旦敵人增援到達反而對我不利。而打橫城則更穩。志願軍司令部決定先打橫城,由鄧華指揮。

橫城反擊戰出現了一個小意外,66軍由於敵軍阻擊未在預定時間迂迴到敵人後方,讓大部分敵軍逃出了包圍圈。按照預定計劃,打完橫城以後應該繼續南下向原州、忠州方向敵人縱深插。此時鄧華得到的情報是,原本駐守砥平裡的美軍一兩個營大約2000多人有出逃跡象。也許是不想讓敵人逃走,也許是擔心砥平裡的敵人威脅自己的側後,鄧華決定將大部分兵力用於攻打砥平裡,一部分兵力攻打原州。

當時正是因為兵力不足才只能在橫城和砥平裡之間選一點,此次分兵無疑與當初的決策產生了矛盾。而且,從橫城附近逃到原州的美軍防線很空虛,內心也很恐慌,但志願軍卻晚了一天才行動,美軍調來了英軍27旅和韓6師增強了防禦。當然以當時的情況完全不可能知道這些情況,但是66軍的遲誤和那個錯誤的情報,對砥平裡之戰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砥平裡之戰失利,成鄧華餘生之痛,是志願軍太弱還是美軍太強?

狀況不斷的砥平裡

砥平裡前沿陣地的美軍撤走並非要南逃,而是收縮防線加強核心陣地的防禦。駐守砥平裡的美軍第23團團長弗雷曼確實想撤,因為他的位置太突出,幾乎百分百會成為下一個攻擊目標。但是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要求堅守,因為這是他展開反攻的核心要點,他告訴弗雷曼會用一切力量增援他。

最關鍵的錯誤是,駐守這裡的可不是一兩個營,而是包括美第2師23團、1個法國營、1個105mm榴彈炮營、1個坦克中隊、1個155mm榴彈炮兵連、1個高射炮連在內的6000餘人。他們擁有14輛謝爾曼中型坦克,6輛M16四管高射機槍,4輛M19雙管高炮,18門105mm榴彈炮,6門155mm榴彈炮;51門迫擊炮。自2月3日佔領砥平裡以後,構築了環形防禦陣地,縱深有各種炮火掩護,把坦克排到第一線做移動炮臺,可謂銅牆鐵壁。

砥平裡之戰失利,成鄧華餘生之痛,是志願軍太弱還是美軍太強?

經過三次大的戰役,志願軍各部減員都很嚴重,據徐國夫回憶,當時他的部隊每個連最多七八十人,每個團也就六七百人,其它各部也大致相似。就在13日下午準備發起進攻時,發生了兩件意外的事情。炮兵42團由於馬匹受驚暴露,遭到美軍轟炸損失嚴重,無法參加戰鬥。125師375團失去聯絡。此時徐國夫手上只有3個團2300多人,且沒有炮兵掩護。他將此情況往上報,可能因為通訊問題,遲遲未得到回覆,最終只能硬著頭皮發起進攻。

可能年代久遠徐國夫記憶出現偏差,或者鄧華未向他交代清楚,當時攻打砥平裡的部隊並非僅有徐國夫手裡的3個團,鄧華指揮部直接遙控的還有另外兩個師的部隊。根據官方戰史《抗美援朝戰爭史》記載,當晚參與進攻的有6個團,其中3個炮兵連,不過每門炮只有二三十發炮彈。當時的部署情況,376團佔據西北的345高地,377團佔據南面的397高地,356團佔據東南的319高地,359團佔據東面的506高地,357團是沿著公路進攻,對砥平裡形成了合圍。

砥平裡之戰失利,成鄧華餘生之痛,是志願軍太弱還是美軍太強?

砥平裡失利

由於美軍有制空權和炮火優勢,進攻只能在晚上發起。第一天晚上,各團的進攻狀況幾乎相同,在即將要佔領敵軍陣地的時候,美軍利用其坦克和強大的炮火優勢將志願軍擊潰。美軍的155mm重榴彈炮,一發炮彈打出去足以對半個籃球場寬的人員產生威脅,其1輛M19雙管高炮在1個半小時內發射了580發,2輛4管M16高射機槍發射了2200發。

第一晚的進攻收效甚微。志願軍屢次衝鋒未果,損失較大,357團3營7連連長和指導員均陣亡。天亮後,359團3營奉命堅守陣地,遭到美軍的反擊幾乎全軍覆沒。

14日,鄧華調整了部署,以119師全部、126師1個團和115師2個團共6個團於當晚繼續進攻砥平裡。以116師1個團到注巖裡阻擊敵人增援,126師主力進至曲水裡阻敵增援。116師347團在注巖裡附近擊潰了美軍2個連,其殘部南逃後又遭遇346團堵截,基本被殲滅。當天準備增援砥平裡的英27旅4個營和1個炮團也遭到116師強力阻擊,無法前進。美軍最後只能下令騎兵第1師5團,自24A公路增援。

砥平裡之戰失利,成鄧華餘生之痛,是志願軍太弱還是美軍太強?

當天晚上進攻仍然非常困難,各團反覆衝鋒損失較大。但新加入的115師畢竟是王牌部隊,當晚該師343團從南面攻破美軍G連的防守陣地,美軍的銅牆鐵壁被打開了一個缺口。志願軍本來可以利用這個缺口擴大攻擊,直搗美軍指揮所,一舉拿下砥平裡。不過遺憾的是,不知是否未意識到已經開啟敵人缺口,343團攻下陣地以後並沒有繼續進攻。而由於通訊問題,指揮部對前方的情況也未詳細掌握,並沒有調兵加強此處的進攻。就這樣,志願軍錯失了拿下砥平裡的最佳機會。

當天晚上,志願軍在原州的進攻也遭受挫折,美軍當天恢復了全部陣地,志願軍因力量單薄無力再發起進攻,只能脫離戰鬥。原本支援原州作戰的100多架飛機,飛到了砥平裡上空,對志願軍的陣地狂轟亂炸,美軍回憶當時的情況“在那狹小的天空,真擔心飛機會相互碰撞。”志願軍最終只能放棄部分陣地,脫離接觸。這時115師才從抓獲的俘虜口中得知,防守砥平裡的美軍有6000多人,而且要不惜一切代價堅守。

15日白天,前來增援的美騎兵第5團,利用20多輛坦克強行衝破了志願軍的阻擊線,進入砥平裡,另一路增援的英27旅也加強了進攻。一切似乎都在朝著對志願軍不利的方向發展。以當時的形勢,志願軍司令部判斷,即便繼續投入兵力攻克砥平裡也無法再向南發展,失去了戰術意義。除非能殲滅相當數量的敵軍,否則攻下也未必能守住,但能大量殲敵的可能性非常小。志願軍司令部決定放棄對砥平裡的進攻。

砥平裡之戰失利,成鄧華餘生之痛,是志願軍太弱還是美軍太強?

戰後總結

砥平裡之戰,根據官方相關資料統計,40軍3個團傷亡1830人,115師2個團傷亡879人,42軍傷亡600餘人,共計3300餘人。而根據美方資料統計,其傷亡總數為909人。很顯然,不論是從戰術目的還是人員傷亡數量,志願軍這一仗是敗了。但正如徐國夫所說,在其漫長的戎馬生涯中,這樣的敗仗也不是一兩次,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值得一提的地方。但對於美軍來說,不瞭解歷史的人很難相信,這是朝鮮戰爭中他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勝仗,也許對其意義非凡。

砥平裡之戰失利,成鄧華餘生之痛,是志願軍太弱還是美軍太強?

戰後,鄧華主動給志願軍司令部以及各軍發電報,檢討了在作戰指揮上自己錯誤,並表示承擔責任。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公開承認其實很難,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都不易做到,更何況他這樣成名已久的戰將、志願軍的高階指揮員。這樣失利也不過是鄧華戎馬生涯中的普通一頁,對抗美援朝戰局影響不大。但是在風雲激盪的歲月裡,鄧華也受到了衝擊,他身上又實在找不出問題,於是一些小問題、小錯誤被無限放大。鄧華被迫不停地檢討反省,烽火硝煙的歲月裡,那些戰士們的流血犧牲,讓鄧華無比內疚,這種痛苦伴隨著他的餘生。

砥平裡之戰獲勝,美軍真的很強大嗎?美軍強大是正常的,畢竟他是世界頭號強國,但是他的強大隻是憑藉自身的裝備優勢,並沒有強大到不可戰勝的地步。志願軍無數份總結中都提到,美軍的步兵其實很弱,只要戰術運用得到,完全可以打敗他們。

砥平裡之戰失利,成鄧華餘生之痛,是志願軍太弱還是美軍太強?

砥平裡之戰失敗,志願軍很弱嗎?與其說志願軍敗給了美軍,不如說敗給了自己。由於戰線過長,以及美軍的轟炸,後勤物資始終無法正常供應。志願軍常常在缺糧少彈的情況發起進攻,如果進展順利,便如風捲殘雲之勢將敵人擊潰。一旦某些環節出現紕漏,則會引起連鎖反應,導致戰局不利。志願軍不畏犧牲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連對手都深深折服,是當之無愧的輕步兵之王。

透過這次戰役的失敗,志願軍也清楚地意識到,抗美援朝戰爭無法速勝,只能透過持久戰擊敗美軍。在朝鮮半島狹長的地域裡,志願軍無法展開,發揮不出兵力優勢。而美軍退到38線以後,也有足夠的兵力駐守要點,沒有給志願軍各個擊破的機會。戰爭進入對峙階段。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

@溫度歷史

感謝大家支援。

TAG: 平裡志願軍美軍鄧華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