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漢為何如此強大?郭威、柴榮、趙匡胤、趙光義歷四代才將其消滅

五代十國,是對我國唐宋之間歷史的一個約定俗成的稱謂。

在五代之中,最後一個王朝是郭威和柴榮的,滅於公元960年;在十國之中,最後滅亡的政權是北漢,滅於公元979年。

也就是說,北漢是五代十國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政權,為了滅掉北漢,郭威、柴榮、趙匡胤、趙光義四代英主都曾率大軍伐之,但北漢依然堅持了近三十年,北漢為何如此強大?

要了解北漢,得先從後漢開始說起。

後漢的開國皇帝本為後晉“兒皇帝”石敬瑭的部將,石敬瑭在位期間成為了手握重兵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死後傳位給侄子石重貴,這個年輕皇帝不願再對契丹稱臣,由此引來了契丹的大軍。公元947年,契丹大軍第三次南下,後晉皇帝石重貴被迫投降,全家被俘北上。而在這一過程之中,本該積極參戰的劉知遠始終按兵不動,準備坐收漁利。

北漢為何如此強大?郭威、柴榮、趙匡胤、趙光義歷四代才將其消滅

契丹人大獲全勝後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隨後北撤。此時中原無主,劉知遠便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建立了後漢政權。公元950年,劉知遠之子後漢隱帝劉承佑命郭威征討叛軍,又因猜忌屠了他滿門,逼得郭威反叛弒君,隨後後漢滅亡、後周建立。後漢滅亡之後,劉知遠的弟弟,擔任河東節度使的劉崇不甘心,遂據河東十二州稱帝。劉崇沿用了後漢的乾祐年號和“漢”之國號,被史家稱為“北漢”。

河東、河南、河北之間的逐鹿,才是五代十國的關鍵

唐朝滅亡之後,天下最有力的爭奪者便是河南的朱溫和河東的李克用,此外還有遼東的耶律阿保機。

以民族而言,李克用是沙陀人,耶律阿保機是契丹人,朱溫是漢人,而這三股力量正是決定我國在唐亡之後的歷史發展的關鍵。

北漢為何如此強大?郭威、柴榮、趙匡胤、趙光義歷四代才將其消滅

公元905年,雲州城外,李克用與耶律阿保機在此會盟。這次雙雄會的計劃是先對付割據河北的燕王劉仁恭,然後朱溫。李克用是這麼說的:

唐室為賊所篡,吾欲今冬大舉,弟可以精騎二萬,同收汴、洛。

不過,之後耶律阿保機對於中原的爭霸戰一直處於觀望態度,直到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後,契丹人才真正參與到了這場爭鬥之中。

於是,五代十國後期,後周佔據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劉崇佔據河東,遼國佔據河北的燕雲地區,這三大勢力的爭奪才是結束亂世的關鍵。

對於這一點,為後周世宗柴榮上《平邊策》的王樸曾這樣說道:

既得江北,則用彼之民,揚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難平之也。如此則用力少而收功多。得吳則桂、廣皆為內臣,岷、蜀可飛書而召之。若其不至,則四面並進,席捲而蜀平矣。吳、蜀平,幽州亦望風而至。惟幷州為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誘,必須以強兵攻之。

北漢的背後是遼國

在後周的視角中,幷州,也就是河東,是必死之寇,無法以恩信引誘,只能用強兵攻打。

在後周君臣看來,東南、西南的割據政權雖多,但都是漢人所建,是可以令他們稱臣的。唯獨割據幷州的北漢是死敵,只能用武力消滅。北漢是沙陀人最後的“根據地”了,為了守好這塊地盤,劉崇開國之初便巴結契丹,稱“侄皇帝致書於叔天授皇帝”。契丹遼國也樂意認他這個侄皇帝,雙方立即結成了同盟。

北漢為何如此強大?郭威、柴榮、趙匡胤、趙光義歷四代才將其消滅

眾所周知,“兒皇帝”石敬瑭之所以被後世唾罵,關鍵在於他將中原的天然防線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劉崇稱帝之後壓根就沒打算收回燕雲十六州,而後周則對比虎視眈眈。所以北漢和契丹是有共同利益的:北漢需要契丹在軍事上的支援維繫政權,而契丹也需要北漢來替自己承受後周的壓力,唇亡齒寒。

所以郭威、柴榮、趙匡胤和趙光義四代帝王出兵北漢時,實際上對抗的都是北漢和契丹的聯軍,困難程度不言而喻。但好在柴榮是位雄主,即位之初便親冒箭矢,嚴重消耗了北漢國力,使之“力已竭,氣已喪,不足以為邊患”。柴榮打廢了北漢之後,趙匡胤試圖將其消滅,遂於公元968年和公元969年兩次出兵,但都因遼國出兵援助無功而返。公元976年,趙匡胤第三次發兵北漢,卻離奇去世。

直到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才最終消滅北漢,五代十國的大分裂局面正式結束。作為五代十國中最後一個被消滅的割據政權,北漢國不過短短28年,卻因為自身的利益和契丹的支援而始終堅挺地矗立在北方。

TAG: 北漢契丹後漢柴榮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