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變”後,石達開一系列的戰略失誤

洪秀全返回廣東,營救被官府逮捕的馮雲山,上下一時群龍無首,楊秀清以當地流行著“問鬼”的降僮術,自詡為“天父下凡”,穩定住了“拜上帝教”,此後在“永安封王”中封為東王。隨著太平天國節節勝利,楊秀清野心爆棚,企圖取代天王。

受到威脅的洪秀全,密詔北王韋昌輝絞殺了楊秀清,而翼王石達開又因看不慣北王濫殺,遭到韋昌輝威脅而出走,反手調集精銳討伐北王。洪秀全無奈之下,殺了韋昌輝,也是太平天國由盛而衰的標誌性事件,史稱“天京事變”。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一系列的戰略失誤

天京事變

有一種看法認為:石達開也參與了謀殺東王楊秀清。證據來自於《李秀成自述》:石達開和韋昌輝是替洪秀全打抱不平,在洪秀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合謀殺死楊秀清。而李秀成的說法主要來源於石達開事後的態度,沒有具體證據。

根據當時居住在愛爾蘭水手肯能說:洪秀全與韋昌輝是心腹盟友,石達開則是楊黨。彼時,楊秀清專橫跋扈,杖責了石達開岳父,石楊之間是有私人恩怨的,與韋昌輝有共鳴是可以理解的。再說,若真參與了,石達開趕回天京之時,為何只是帶來幾名隨從呢?故這種說法不成立。

天京事變後,永安封的王只剩下了翼王石達開,戰功卓著,頗得人心,令到剛剛經歷事變,重新掌握權力的洪秀全很是忌憚,加之韋昌輝曾經曾用洪的名義,緝拿石達開。如此,洪秀全重用自己兄弟洪仁達、洪仁玕來穩定政權,對於石達開是處處掣肘。導致了翼王率領十萬精銳出走,兵敗大渡河,當然也與其一系列的戰略失誤是分不開的: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一系列的戰略失誤

永安封王

1、如果說石達開出走是事出有因,還情有可原的話,但此後其一再拒絕洪秀全的挽回,則是其過於意氣用事,不顧大局。1857年,句容、溧水相繼失守,天京的咽喉鎮江被圍,洪秀全求救於石達開,罷免了自己兄弟洪仁達、洪仁玕,送上由滿朝文武簽名的金牌,懇請其迴天京輔政,都被拒絕。原本出走是迫於形勢,石達開是佔著理;但是洪秀全的屈尊求救,不得爭取了道義,也爭取了民心;

2、安慶地勢險要,為太平天國控制疆域內為數不多的沿江城市,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原本可以作為大本營,以此作為依託向外發展,與天京互為犄角,協同作戰。但石達開心中還是咽不下這口氣,決心與洪秀全劃清界限,率軍入閩,併力邀陳玉成、李秀成、賴桂英等大平天國將領。由於此前的一意孤行,失去人心,此舉都被諸位將領予以拒絕;

3、受到事變的影響,石達開彷彿也沒有了目標。具體表現是離開天京之後,其有足夠的時間與力量,建立牢固的根據地,反而採取了流寇式的作戰,輾轉於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省份。當清軍勢起,進行圍剿之時,這支失去了託身之所的隊伍只能疲於應付。如此,戰事的不利只會加速,分化瓦解本就不穩的民心。最終導致了吉慶元、朱衣點等六十七個將領的集體返旆(返歸的意思,返回天京);

4、石達開率領殘部本想強渡大渡河,進入四川,扭轉頹勢。但四川總督駱秉章重金賄賂當地土司王應元西面出兵,同時派出總兵唐友耕、參將楊應剛、遊擊王松林,分別到達大渡河北面、東面、南面形成了合圍之勢。致使石達開部隊“

糧盡食及草根,草盡食及戰馬,兼之症痢流行,死亡枕藉

.....

有相殺噬人肉這者,達開莫能禁

”,可見,圍困中石達開的部隊,糧草出現問題,最後竟然相互殘殺吃人,加之痢疾的流行,可謂是軍心渙散。此時,無計可施的石達開竟然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以自己性命換部隊的平安,甚至進而幻想免去一死。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一系列的戰略失誤

石達開

綜上所述,石達開作為太平天國的傑出將領,起初是常勝將軍,被稱之為“石敢當”,清軍聞之喪膽。但“天京事變”後,卻是急轉直下,意氣用事,帶走了十萬精銳,變相造成了太平天國軍事力量的分裂,且缺乏清晰的目標,對於太平天國運動,可謂是兩敗俱傷。

TAG: 石達開洪秀全韋昌輝楊秀清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