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曾主動請求併入英國,為何被英國一口回絕?

高盧雄雞法國作為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還是有相當分量的。在歷史上,法國表現不俗。1871年之前,它是名副其實的歐陸霸主,在太陽王路易十四和戰神拿破崙時期,它強大的陸軍軍團令對手望風披靡。

但法國也有自己的苦主,除了德國,另一個是與它隔海相望的英國。英法兩國一直不太對付,在中世紀,兩國為了法蘭西統治權,進行了長達百年的戰爭。後來為了爭奪歐洲和世界霸權,兩國又巔峰對決了一百多年。可以說,兩國之間是“既生瑜、何生亮”的關係。

長期以來,英國一直把法國當成自己的主要對手,利用離岸平衡戰略拉攏歐陸其他國家制衡法國,讓法國倒了血黴。

但世事變遷,為了對付新崛起的德國,兩國最後一笑泯恩仇,變成了盟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英法聯軍就是這樣形成的,它們聯合起來,戰勝過沙皇俄國、大清國和德國。

法國覺得這樣還不夠,二戰後竟然異想天開地想一頭扎入英國的懷抱,與英國合併,但被英國一口回絕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法國曾主動請求併入英國,為何被英國一口回絕?

01提議英法合併

2007年1月15日,BBC英國廣播公司向公眾爆了一個猛料。它援引英國政府解密檔案說,1956年9月10日,時任法國總理的居伊·摩勒在訪問英國時,提議法國與英國合併,甚至連兩國合併後的名字都想好了,叫作“

盎格魯法蘭西共和國

”,法國接受英女王為合併後國家的元首。

這個提議讓英國人幾乎驚掉了下巴,認為摩勒是不是老糊塗了?要知道上一世紀五十年代,正是世界去殖民化的頂峰。以大英帝國為例,在失去最重要的印度殖民地以後,亞洲和非洲各地的殖民地掀起了風起雲湧的獨立浪潮,大英帝國的瓦解只是個時間問題。在這個大背景下,法國居然昏頭昏腦地想和自己合併,英國人認為很不靠譜,時任英國首相羅伯特·安東尼·

艾登

委婉拒絕了這一建議。

之後摩勒還不甘心,退而求其次,又提出“法國加入英聯邦”的建議,但依然遭到拒絕。那麼,法國為何一而再地想和英國合併呢?

法國曾主動請求併入英國,為何被英國一口回絕?

02法國的構想

長期以來,法國一直是歐洲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軍力最強大,文化思想最活躍的國家,當時的法國就是歐洲列國的標杆。但拿破崙之後,法國開始一蹶不振,最終在普法戰爭中一敗塗地。一戰中,法國在西線幾乎耗盡了最後一滴血,獲得慘勝。二戰的表現十分拉胯,被德國按在地上摩擦,大國威風盡失。

只是由於

戴高樂

將軍領導的“自由法國”的苦心經營,給法國儲存了最後一點顏面。再加上英國的提攜,法國得以坐擁五常,並以戰勝國的身份參與到對德國的分割槽佔領。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法國的國際地位。

二戰後,美蘇兩霸雄起,英國和法國這兩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逐漸日薄西山。隨著殖民地居民的覺醒,以及美蘇在背後的拱火,殖民地都在蠢蠢欲動。

與英國審時度勢主動放棄殖民地不同,法國對自己的殖民地寸土不讓。因為法國在二戰中受損並不嚴重,所以法國在二戰之後選擇重返亞洲。為此,在印度支那爆發了激烈的越法戰爭,最終法國狼狽退出越南。

而在非洲,法國的後院也不安生。1954年,北非阿爾及利亞爆發反法起義,法國為了鎮壓,一共派出了20萬兵力,但收穫不大。海外殖民戰爭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消耗了法國的國力。為了擺脫困境,它把希望寄託在英國身上。

法國曾主動請求併入英國,為何被英國一口回絕?

1956年7月,時任埃及總統的納賽爾宣佈了蘇伊士運河國有化的命令,致使

蘇伊士運河危機

爆發。英法兩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客觀上有鞏固兩國同盟關係的願望,它們希望能聯手應對危機。

在歷史上,英國和法國都有建立統一歐洲的構想。

拿破崙

時期,就曾謀求依靠武力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合眾國。當時,拿破崙經過南征北戰,幾乎把所有的西歐和大半個中歐國家都納入法蘭西帝國的版圖,一個法國版的“歐羅巴合眾國”呼之欲出。可以說,在浪漫的法國人的內心世界,一個大一統歐洲的夢想時不時會泛起一絲漣漪。

英國長期孤懸海外,一直與歐陸列強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它原本對建立統一的歐洲不感興趣,相反它還進行大力阻撓,它害怕一個統一強大的歐洲會威脅到它的安全和地位。只是由於二戰戰火的蹂躪,讓昔日的大英帝國“不敗而敗”,從而徹底喪失了世界霸主寶座。

在新的形勢下,下臺後的

丘吉爾

於1946年9月,正式提出建立一個“歐洲合眾國”的構想。1948年10月,他又提出了著名的“

三環外交

”,也就是英國要成為與美國、英聯邦國家和聯合起來的歐洲的核心。這說明,以丘吉爾為代表的英國人為了維護自己昔日帝國的榮光,也是非常希望建立以自己為核心的統一的歐洲。

按照法國的構想,如果英法真的實現合併,合併後的“盎格魯法蘭西共和國”人口將超過1。3億,面積有80萬平方公里,在歐洲都是僅次於蘇聯(俄羅斯)的存在。再加上兩國一個是曾經是歐洲最強陸軍,一個是昔日的全球海洋霸主,兩強結合,成為超級強國指日可待。

那樣的話,他們也許再也不用看美國、蘇聯的臉色行事,甚至在冷戰時代還有希望成為三強鼎立的另一極。按理說這麼天大的好事,為何英國就是不同意呢?

法國曾主動請求併入英國,為何被英國一口回絕?

03英國的考量

在國際政治舞臺上,英國給人的形象是精明、圓滑、冷酷、堅韌、務實。在英法合併這件事上,面對法國遞過來的橄欖枝,英國是有著自己的考量的,畢竟兩國合併可不是像結婚這麼簡單。

兩國宗教不同

。英國信奉新教,法國信奉天主教。鑑於在歐洲歷史上,因為宗教問題發生的戰爭不勝列舉,英國也擔心兩國合併後會產生難以調和的宗教爭端。

兩國的語言不同

。英法兩國畢竟不同於英美兩國,因為語言不一樣,這勢必會影響到兩國人民之間的深度交流,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因為法國的人口和英國一樣多,你能迫使高傲的法國人放棄自己幾千年以來一直使用的語言嗎?

可操作性太差

。法國想要併入英國,並且接受英國女王為合併後國家的元首,這就意味著法國作為一個政治實體的消亡。這麼大的事情,可能只有你摩勒一人同意,其他人能同意嗎?老百姓能同意嗎?

法國曾主動請求併入英國,為何被英國一口回絕?

歷史上兩國曾經差一點合併,但隨後引起了英法百年戰爭。

曾經的恩怨情仇,讓英國心有餘悸。

在歐洲的中世紀,北歐維京海盜經常騷擾侵略法蘭西海岸。卡洛林王朝時期,法蘭克統治者查理三世同意這些北歐人在法蘭西海岸諾曼底定居下來,他們後來建立了諾曼底公國。公元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入侵大不列顛,併成功奪取英國王位,歷史上把這一事件叫做“諾曼征服”。

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英法兩國的關係變得複雜和微妙起來。由於威廉一世身兼英國國王和諾曼底公爵兩個身份,而諾曼底公爵又是宣誓效忠法國國王的貴族,這使得英國方面認為自己有資格繼承法國王位,而法國方面則認為自己有權利干涉英國事務。

自此連綿不絕的戰爭在英法之間爆發了,前後一共延續116年。剛開始英國人佔優,法國一再戰敗,大部分國土淪陷,法王一度被俘。1420年,法國再一次戰敗,隨後簽訂的條約讓英王取得了法國的王位繼承權。這說明在歷史上,英法合併還是有可能提前完成的。

在國家存亡危機的關鍵時刻,

聖女貞德

橫空出世,戰場形勢發生逆轉,法國逐漸進入全線反擊的階段。公元1558年,法軍攻陷加萊,也就是英國在歐洲陸地的最後一個據點,英法百年戰爭結束。

這場戰爭讓法國完成了民族統一,越來越多的人對“法蘭西民族”產生認同,一個強大的法蘭西國家崛起了。而英國人被驅逐到英倫三島,徹底拋棄了“大陸情結”,從此與歐陸一刀兩斷,逐漸成長為一個純粹的海洋國家。

自此,

英法兩國隔英吉利海峽對峙,並且各自發展出海洋與陸地兩種截然不同的民族氣質,這就決定了兩國不同的發展道路

。從某種程度上說,兩國融合的難度,堪比如今的俄羅斯與歐洲融合的難度。

法國曾主動請求併入英國,為何被英國一口回絕?

還有一個原因是,

英國從來沒有把法國看得那麼重要

。在丘吉爾提出的三環外交中,第一環是與英聯邦的關係,第二環是與美國的關係,第三環才是與法國在內的歐洲的關係。隨著英國實力的下降和美國的如日中天,英美特殊關係在這三環中顯得越來越重要。

也就是說,英國在外交領域,總是把包括美國在內的英語國家放在優先考慮的方向,而往往會忽視與歐洲的關係。1950年,法國提出了“

普利文計劃

”,意圖建立一個超國家性質的歐洲防務集團,但英國對此嗤之以鼻。

隨後,法國又提出了建立一個歐洲煤鋼聯營的“

舒曼計劃

”,但英國又拒絕了。丘吉爾稱,這個計劃從原則上來說是正確的,但英國的重心應該放在英聯邦和美國方面。英國從而完美錯過了歐共體第一批創始國的機會。

綜上所述,英國連歐洲聯合都反應冷淡,更何況虛無縹緲的英法合併了。這件事聽著很美,但樂呵一下就可以了,不必放在心上。

法國曾主動請求併入英國,為何被英國一口回絕?

04結束語

與英國相反,法國一直對歐洲聯合很感興趣。一戰後,法國就已經對戰爭感到了厭倦,總是想方設法逃避戰爭,這就造成了歐洲“綏靖主義”的產生,讓法國栽了跟頭。二戰後,面對千瘡百孔的歐洲,法國搞歐洲聯合的願望越來越迫切。既然英國佬不給面子,那我就另闢蹊徑吧。

它把目光瞄準了德國。二戰後的德國遭到同盟國的清算,被美英蘇法四國分割槽佔領,還被一分為二,“德意志民族的脊樑”被徹底打斷了。這時的德國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一戰後的法國,和平主義氾濫。

於是,德國準備接受昔日宿敵法國的邀請,徹底走向和解。1952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1965年,歐共體正式成立。1993年,歐盟正式成立,目前已經包括27個成員國,囊括了歐洲絕大多數國家。法國經過長期的摸索和陣痛,也許已經找到了它的歸宿,大家說是不是呢?

圖/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文/來源於師說123,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TAG: 法國英國歐洲英法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