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處於邊境,為什麼大理國能保全,而南漢則被北宋所滅

公元9世紀,中國經歷了唐朝、五代十國、宋朝三個時期,天下逐漸從混亂走向平靜。不過平靜之中,也暗潮洶湧。北宋成立初期,南邊存在著兩個不歸屬國家,一個是位於今雲南的大理國,一個是管轄範圍囊括廣東、廣西、越南北部、海南的南漢國。

這兩個國家都位於邊境,並且都是雄踞一方的割據勢力,但一個與宋並立百年,一個在宋初就被攻下,命運迥異背後,又有什麼原因呢?

同樣處於邊境,為什麼大理國能保全,而南漢則被北宋所滅

上圖_ 安史之亂

一、大理國和南漢的前世今生

要知道國家興亡,就要先看國家的前世今生。眾所周知,安史之亂後節度使逐漸強大了地方割據勢力。公元9世紀初,唐王朝在內憂外患下終於傾覆,而這些地方割據勢力便開始光明正大地改朝換代。

大理國於公元937年建立。在它成立前,雲南一帶可謂是風雲四起。

902年,唐朝與南詔交戰百年後,南詔國力日益空虛,民不聊生。而唐人的後裔權臣鄭買嗣見狀,終於暴露出自己的野心,殺死了南詔王,建立了大長和國。

而他的兒子鄭旻十分熱衷於擴大版圖,讓那些在南詔一朝受盡苦難的民眾繼續為他衝鋒陷陣,結果當然是屢戰屢敗,士兵不是溺死就是被殺。

民眾都快餓死了怎麼會想到打仗保衛國家呢?鄭旻後來也明白了這一點,當了一個佛系君王。

鄭旻不到四十就死了,他的兒子鄭隆亶粉墨登場。乳臭未乾的鄭隆亶被當時的東川節度使盯上,很快就被奪權,一命嗚呼。

後來雲南一帶經歷了大義寧國後終於迎來了大理國王段思平,大理建國。

同樣處於邊境,為什麼大理國能保全,而南漢則被北宋所滅

上圖_ 北宋時期 的大理國

再說南漢,南漢建於917年,比大理國早立20餘年。

南漢的奠基者是劉隱,他繼位前在嶺南勢力就很大。他的父親是封州刺史,本來子承父業的他毫不掩飾對權力的渴望,重金賄賂權臣朱溫,撈得一個清海節度使的官職。

朱溫建立後梁後,不久因為劉隱勢力強大晉封他為南海王。

911年,劉隱病逝,他富有軍事頭腦的弟弟劉?繼承他所有的權力。劉?繼任後連續攻下容、桂、邕等嶺南割據地,一步步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917年,劉?平定所有嶺南割據勢力,於是建大越(後改名南漢。)

同樣處於邊境,為什麼大理國能保全,而南漢則被北宋所滅

上圖_ 南漢疆域

二、為什麼相似的大理國和南漢的命運完全不同?

(1)大理國比南漢國更善於凝聚人力

大理國和南漢國都是唐人後裔建立的,官職等也基本效仿唐制。但兩者在選材用人方面的態度很不一致。

在今雲南曲靖存留有公元971年撰寫的《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碑上記載“三軍都統長皇叔布燮段子王示,都監三軍禮樂爽長駙馬布燮段彥貞,彥賁敝宇覽楊連永、楊求彥……”的有關大理國官制的內容。

大理國是很樂意用各種手段團結境內族人的。畢竟外面有來勢洶洶的北宋,境內有東部糜乃等禍亂。大理王慷慨賜官,可以保證大家齊心協力對抗外來的宋。

賜官和權族世襲應當是大理國建立初期主要的用人手段。被賜官的人多為各族掌權者,可以團結大理。世襲的人也不會中斷,整個大理的官僚階層組成異常單一和穩定。

同樣處於邊境,為什麼大理國能保全,而南漢則被北宋所滅

上圖_ 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

但我們應當注意的是,士族把權在動盪的國家中應當還是有利於集中人力的。即使是給大理國普通百姓上升的機會,有才的百姓可能也難以凝聚人心建設國家。因為政局未定,平民百姓未必能夠在割據的格局下凝聚人心。

而南漢國在選官方面比起大理國來說看起來民主多了。

920年,南漢高祖劉龑開科考試,仿唐制,設明經、進士兩科。

如果說一開始大理國就是死死把權力集中在某些有勢力的人手裡,那南漢初期就是真正的希望拉攏寒族。

但開科考試這件事到南漢後主劉鋹那裡完全變了味。據《新五代史·南漢世家》,劉鋹對人才的做法是“至其群臣有欲用者,皆閹然後用”。用今天的話說就先閹再用。

南漢的選人標準,從此變成了選拔有才的高素質的太監。但古人“傳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怎麼能忍受昏庸皇帝如此的做法呢?

於是南漢後期士人離心,人力不能凝聚昏庸的皇帝必然也將走下神壇。

同樣處於邊境,為什麼大理國能保全,而南漢則被北宋所滅

上圖_ 《滇載記》明楊慎撰

(2)大理國比起南漢來說易守難攻

《滇載記》曾說:“太祖鑑唐之禍基於南詔,以玉斧畫大渡河曰:‘此非吾有也。’”這是說趙匡胤鑑於南詔與唐的教訓,認為攻下大理國可能會讓宋陷入戰爭的泥潭。

趙匡胤為何有這樣的顧慮?南詔為何又能想吸血鬼一樣拼命消耗唐的國力?

這就不得不提大理國的地理環境。大理國主要組成部分為今雲南省。雲南地處雲貴高原,山地面積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84%。東部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以低山和丘陵地貌為主,但發育著許多可能漏水的喀斯特地貌。西部高山峽谷爭相登場,地勢險峻。

趙匡胤估計當時也很頭疼大理國的地理環境,後來索性對大理國採取以防為主的策略。

而當時的南漢國大部在兩廣丘陵。兩廣丘陵海拔多在200~400米,少數山脈超過1000米。

相比之下,南漢的地形更加平坦,也更易進攻。

同樣處於邊境,為什麼大理國能保全,而南漢則被北宋所滅

上圖_ 趙匡胤(927年-976年)

(3)南漢交通較大理國交通更加發達

大理國雖然也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水運和陸運,但其與宋朝接壤的部分多通行內河運輸與山路,交通不如南部歸屬的緬甸發達。這就不利於宋軍以海陸結合的形式深入作戰。

而南漢國臨近東海和南海,海路發達,對外貿易繁盛。《舊五代史》稱南漢:“廣聚南海珠璣,西通黔、蜀,得其珍玩,窮奢極侈,娛僭一方,與嶺北諸藩歲時交聘。”

交通的便利使北邊的宋既可以選擇與南漢貿易,也可以選擇趁東風攻下南漢。

同樣處於邊境,為什麼大理國能保全,而南漢則被北宋所滅

上圖_ 《舊五代史》成書於北宋,原名是《五代史》,也稱《梁唐晉漢周書》

(4)南漢的國君統治更為昏庸

南漢開國國君劉?與大理國開國國君段思平都是功大於過。但他們的繼承人就難免乏力。

劉?的後代一直以殘暴著稱。殤帝劉玢因為荒淫無度被殺;中宗劉晟殺盡兄弟、實行宦官政治;後主劉晟兇狠殘暴,生活奢靡,“無名之費,日有千萬”。如此三帝都是昏君,南漢民眾早已苦不堪言。等到宋南下,南漢就更是一盤散沙。

而大理國宰相高氏與國王段氏的關係雖然相當微妙,但統治集團還是能做出比較好的決策的。

大理建國初期國王更迭速度很快。後任者段思英、段思良、段思聰、段素順四任國王共在位三十年,平均七年更換一個國王。並且宰相家族高氏在段思平死後就蓄謀力量逐步掌權。

但在段素順時期(969年)大理東部發生戰亂的時候,國王段素順還是能在關鍵時刻發號施令,派都統、長皇叔、布燮段子標等平定戰亂。這樣看來,大理國當時雖然宰相勢力膨脹,但國王還是有一定自主權,兩者處於一種平衡的協調關係中。所以大理國統治還是安定有效的。

文:夏禎

參考資料:

[1] 歐陽修《新五代史》

[2] 《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

[3] 胡蔚《南沼野史》

[4] 《滇載記》

[5]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

TAG: 南漢大理上圖五代史南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