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未曾稱帝,為何能被司馬遷寫入《史記》中的“帝王本紀”?

西楚霸王項羽,在中國家喻戶曉,可是他從未登基為帝也是事實。然而在司馬遷的《史記》中,項羽卻被寫進了帝王本紀中。這究竟是因為什麼?

項羽未曾稱帝,為何能被司馬遷寫入《史記》中的“帝王本紀”?

本紀的意義

這和人們對於“本紀”二字的理解有偏差有關。“本紀”在《史記》中國的確是有記載帝王傳記之意,在《史記。索引》中對“本紀”的解釋也有:“紀者,記也,本其事而記之,故曰本紀。又紀,理也,絲縷有紀。而帝王書稱紀者,言為後代綱紀也。”說紀的意思是綱領法則。本紀之意,是用歷代帝王的言行政績作為綱領,再用編年的方法,來記錄每個朝代的時事變遷。

項羽未曾稱帝,為何能被司馬遷寫入《史記》中的“帝王本紀”?

可是,本紀除了記載帝王的政績外,還有記錄當時時代大事的作用,並且是按照編年的形勢來記敘的。而這樣的觀點,也得到了後世史學家的認可,比如,劉知幾《史通本紀》就說:“紀者旣以編年為主,唯敘天子一人。有大事可書者,則見之於年月。”可見,本紀雖然以記載天子大事為主,但是也記載當時發生的大事。

項羽未曾稱帝,為何能被司馬遷寫入《史記》中的“帝王本紀”?

項羽承上啟下的作用

而《項羽本紀》存在的意義就在於,能夠讓讀者清楚,從秦朝滅亡到漢朝興起這段歷史。秦末時期,陳勝吳廣起義,使得原本就因為秦國統一,只是暫時被壓制住的六國勢力紛紛重新崛起。可是,秦軍大將章邯率兵開始平亂後,局勢很快就被控制住了,不僅彰顯了秦朝對於軍隊的統一排程能力,也證明了秦朝並非絕對會二世而亡。

項羽未曾稱帝,為何能被司馬遷寫入《史記》中的“帝王本紀”?

之後就是大名鼎鼎的鉅鹿之戰。在此戰中,秦國將領章邯和王離,所採用的計謀不是逐個擊破,而是希望以滅趙為誘餌,釣諸國上鉤,想要一舉擊破直接品平定天下局面。對於諸國而言,章邯和王離只要被滅,就意味著秦國大廈將傾,無可用之兵,亡秦就指日可待。

項羽未曾稱帝,為何能被司馬遷寫入《史記》中的“帝王本紀”?

可,在章邯擊殺了項梁之後,就有了楚軍難成大事的想法,直接帶著自己的兵馬,渡過黃河,打算力破趙國。趙國的陳餘作為將領,在失敗後逃往鉅鹿。之後章邯和王離帶兵四十多萬圍攻鉅鹿。也就發生了上文所提到的對趙國的作戰計劃。

項羽未曾稱帝,為何能被司馬遷寫入《史記》中的“帝王本紀”?

而當時的楚懷王,聽說項梁被殺,內心本就十分恐懼,甚至直接從他坐鎮的盱xū臺,到彭城,將項羽和呂臣手中的兵馬全部收歸到自己手中,指派劉邦為碭dàng郡長、武安侯,仍舊統領碭郡的軍隊。同時,項羽被封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指派宋義帶兵去解趙國之憂。

項羽未曾稱帝,為何能被司馬遷寫入《史記》中的“帝王本紀”?

可宋義出發後,到了今天的河南安陽,停了一個多月沒有進軍。此時,項羽向宋義建議:此時,如果快速帶兵渡過黃河,和趙國的軍隊前後夾擊,秦軍必會被破。可是宋義不聽建議,甚至在自己的營帳中,尋歡作樂。寒冷的天氣讓士兵逐漸承受不住。是項羽直接把宋義殺了,才平穩住事態。之後,項羽成為楚國的上將軍。

項羽未曾稱帝,為何能被司馬遷寫入《史記》中的“帝王本紀”?

之後項羽帶兵兩萬人,渡過黃河,透過偷襲章邯的糧道小有成就。然後和秦軍大戰九次,以一己之力將四十餘萬秦軍消滅,將章邯打退,各國諸侯的軍隊很受鼓舞,士氣大振,與項羽的軍隊一起進攻王離的軍隊,生擒王離,大破秦軍。此戰後,項羽奠定了自己在諸侯各軍中的無上地位,得到諸侯的歸附。

項羽未曾稱帝,為何能被司馬遷寫入《史記》中的“帝王本紀”?

而此戰,直接奠定了秦朝亡國的基礎,之後劉邦入關中,獲降於秦王子嬰也與項羽大敗秦軍主力有關。之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還封劉邦為漢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等等,共計十八個諸侯王。此時的項羽,已經位比西周時期的帝王,因為分封之權,非天子不能有。而他自己以滅秦如此大功,以及分封諸侯的權勢,入選本紀實在是順理成章。

項羽未曾稱帝,為何能被司馬遷寫入《史記》中的“帝王本紀”?

隨著劉邦的地位水漲船高,使得項羽受到重視

可之後,劉邦建立漢朝,成為一代開國之君,入選本紀是情理之中。可是,劉邦在登基為帝前,他最大的敵人不是秦朝,而是項羽。劉邦帝王之位一旦確定,也就意味著與他爭霸天下的項羽政治待遇也隨之提高。只有項羽的地位越高,項羽的能力越強,最後打敗項羽的劉邦之能力有多高,建國時有多麼艱難,才能得到最好的襯托。“你的競爭對手決定了你的高度”,劉邦的政治地位,決定了項羽的政治高度。

項羽未曾稱帝,為何能被司馬遷寫入《史記》中的“帝王本紀”?

總結

所以,在項羽實際上統治中國的十幾年中,他的地位至高無上,位比至尊君王。他的權勢熏天,可以有君主分封之權,諸侯對他俯首稱臣。在秦末到漢朝建立的十幾年間,項羽身上所發生的事蹟,就是當時的天下大勢所趨,他是從秦朝滅亡到漢朝興起這段歷史的見證者、參與者、創造者。他的英勇,被漢朝的司馬遷如此書寫,雖有襯托漢朝高祖皇帝英勇之用,可也有對他的欣賞,更可見一個司馬遷身為史學家的素養。

TAG: 項羽本紀劉邦宋義王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