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位那麼多,為何司馬家篡位要被罵千年?

篡位並不稀奇,但司馬家卻開了一個壞頭。

權臣篡位,在封建歷史中屢見不鮮,司馬氏也不是獨此一家,但縱觀所有靠著篡位改朝換代的權臣中,唯有司馬家被人罵得最狠。

之所以會如此,大致有三個原因。

其一,是司馬家用了三代人接力,生生地篡奪了自己曾經服務的曹魏政權;其二,篡權之後,司馬家後人一個不如一個,硬是把中原大地拖進了百年黑暗之中。

其三,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司馬家在篡位時,不顧道德約束,居然當街弒君,其手段之陰狠,行為之卑劣,稱得上是聞所未聞。

因此,司馬家被罵上千年也是活該,誰叫他們開了這麼一個壞頭呢?

篡位那麼多,為何司馬家篡位要被罵千年?

先說司馬家是如何篡奪曹魏權力的。

司馬家能夠在曹魏如日中天,離不開奠基者司馬懿,正是因為他的“努力”,司馬家才能得以在後來混得風生水起。

但在最早的時候,司馬懿對於加入曹魏陣營,是相當拒絕的。

這還要從曹操剛佔據中原不久說起,當時司馬家是河內郡一個有名的名門望族,其祖上最早和追溯到秦末時期,司馬家的先祖司馬印,曾是西楚霸王項羽麾下一員大將,跟隨項羽滅秦後,被分封在了河內郡。

自此,司馬家族就在這裡繁衍生息開枝散葉,逐漸形成了一個大家族。

而到了司馬懿這一代,由於他的父親司馬防,是當時的京兆尹(地位等同於市長),因此司馬家整體境況還算不錯。

並且,司馬懿弟兄共八人,外人稱這八人為“司馬八達”,個個都是當地有名的豪傑。

父親是個官員,哥哥弟弟均十分出色,這樣的家庭,無論誰說起來都不敢輕視,同樣,曹操也不敢輕視。

不過,曹操不敢輕視的原因,並非是重視司馬家,而是他不允許這樣在當地有號召力的家族,不在自己的掌控範圍內,因此,在公元208年,年輕的司馬懿被曹操強徵為“文學掾“。

對於曹操的強徵,司馬懿是拒絕的,為了能不去,他開始裝病,不過,曹操沒有跟他廢話,直接來了一句,要是再不來就用強了。

不得已,司馬懿只能是乖乖聽話,來到了曹操身邊,開始他兢兢業業的“文員”工作。

雖說在這期間司馬懿表現不錯,但曹操卻並不太喜歡他,史料記載,據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因此,就讓曹操有所猜忌。

不過好在當時的司馬懿與曹丕關係不錯,並且在之後曹丕上位前後,司馬懿屢獻奇計,最終在曹操去世,曹丕繼位後,司馬懿的春天來了。

公元220年,也就是曹丕登基的那年,司馬懿被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

至此,司馬懿的處境較曹操活著的時候大為改觀,並且,曹丕對他的信任也與日俱增,稱其為曹魏政權的“蕭何”,寵信之下,逢上曹丕出征,坐鎮大後方的,必然是司馬懿。

篡位那麼多,為何司馬家篡位要被罵千年?

有了曹丕的信任,司馬懿的權力以及聲望自然是在曹魏迅速積累起來,到了曹丕臨終之際,司馬懿已經是與曹家嫡系曹休、曹真平起平坐的輔政大臣。

而在魏明帝曹叡繼位之後,司馬懿的地位達到了極點。

因為司馬懿本身就是託孤大臣,所以曹叡對他的信任幾乎是無條件的,而對於皇帝的信任,在此期間的司馬懿也算是投桃報李,為曹魏的政法四方立下了不少功勞。

比如擊退意圖北伐的孫權、諸葛瑾,又斬殺張霸,另外奇襲孟達,尤其是在五丈原熬死了蜀漢軍師諸葛亮,以及在公元238年,消滅割據遼東的公孫淵。

累累功績,讓司馬懿在曹魏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而在大將軍曹休死後,司馬懿已然成了曹魏的頂樑柱。

而魏明帝曹叡的去世,則是為司馬懿走上頭號權臣之路添上了一把火。

公元239年,魏明帝239年病逝在洛陽,臨終前,拉著司馬懿的手,鄭重其事地把太子曹芳和整個曹魏託付給了司馬懿。

至此,司馬懿完成了從能吏到權臣的轉變,他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無論是軍中還是朝堂,司馬懿以及他的家族,都成為了曹魏政權深深依仗的一部分。

而司馬懿的這種地位轉變又是怎麼來的呢?透過他的經歷就不難看出,他能夠飛黃騰達,完全是因為被曹魏信任,視他為心腹,因此,包括曹丕以及曹叡,才會無條件地相信他,並把身後事託付給了司馬懿。

不過,相對於曹魏家的這份信任,司馬懿在之後的所作所為就頗有些不地道了。

曹芳登基後,司馬懿曾經遇到了不小的困境,當時同為託孤大臣的曹爽,一門心思的想置司馬懿於死地,為此沒少給司馬懿下套。

但最終,經過司馬懿的韜光養晦以及周密部署,終於在公元249年,發動“高平陵之變”,一舉將曹爽等人誅殺,也正是透過此事,司馬懿算是徹底攝取了曹魏家的大權。

到了這個時候,司馬懿基本上架空了曹魏,滿朝上下,均是司馬懿的兒子以及族人在擔任要職,可以說,當時的司馬家已經具備了取代曹魏的實力。

不過,取代曹魏的後續工作,司馬懿並沒有親自去做,而是交給了自己的兒子。

公元251年,司馬懿病逝,繼承其地位的,是他的長子司馬師,司馬師是司馬懿活著的時候,最喜愛的一個兒子,當初“高平陵之變”,司馬懿所依仗的三千死士,就是司馬師負責組織的,這支部隊平日裡悄無聲息,卻能在關鍵時刻來了個雷霆之擊,足以可見,司馬師的能力還是很強的。

司馬懿死後,作為司馬家族的接班人,司馬師繼承了父親的地位,出任撫軍大將軍,並開始輔政。

此時的曹魏朝堂上,已經沒有能夠制衡司馬師的人,因此,雖說司馬師輔政時間並不長,但卻做了很多為司馬氏取代曹魏的具體工作。

比如,在對內方面,司馬師整肅朝綱,建立了全套的選拔官員制度,表面上看似他是為了曹魏,實際上他是在剔除異己,同時挑選忠於司馬氏的官員。

而對外,司馬師擊敗了吳國太傅諸葛恪的進犯,穩定了曹魏周邊的局勢,為司馬家取代曹魏創造了穩定的外部環境。

而在朝堂上,司馬師識破了魏帝曹芳意圖廢除他的計策,反手將曹芳廢黜,改立曹髦為帝。

能改立皇帝,就證明這個權臣距離改朝換代已經不遠了,事實上確實如此,如果再給司馬師一段時間,那麼曹魏必然結束在他的手裡。

可惜的是,司馬師在征討鎮東將軍毌丘儉及揚州刺史文欽的叛亂中,受到了驚嚇,雖說有驚無險地得勝歸來,但不久之後眼疾復發,意外去世於許昌,享年48歲。

而司馬師一死,讓剛剛繼位的曹髦看到了機會,他想借助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舉清除司馬家族的勢力。

但曹髦沒想到的是,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技高一籌”,徹底粉碎了他的夢想。

篡位那麼多,為何司馬家篡位要被罵千年?

當時,曹髦藉助剛剛平定淮南叛亂的機會,下詔讓司馬昭留守許昌,並命其麾下六軍由尚書傅嘏帶回京師。

但令曹髦意外的是,司馬昭根本不按套路出牌,直接帶著大軍返回了洛陽。

這樣一來,曹髦意圖清除司馬家族勢力的計劃就全部落空,無奈之下,曹髦只能是順水推舟,晉封司馬昭為大將軍,由此,司馬昭正式接任其兄長司馬師的大權。

司馬昭的上位,對於司馬家族能夠取代曹魏至關重要,如果沒有他的帶兵入京,那麼司馬家族的軍權就有可能保不住,而沒有軍權,取代曹魏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而在司馬昭得權之後,司馬家族更是在曹魏的影響力達到了登峰造極。

當然,能有這個結果,司馬昭確實也幹了不少實事,比如徹底平定淮南叛亂,另外滅掉了蜀漢,逼迫後主劉禪投降,這些都為司馬家改朝換代夯實了基礎。

而司馬昭乾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公然弒君,殺死了魏帝曹髦。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曹髦不忍看著司馬昭勢大,便準備孤注一擲,想在朝堂上廢除司馬昭,結果訊息走漏,讓司馬昭開始有所防備。

而曹髦眼見事情到了這一步,乾脆直接來了個兵行險著,直接帶了百餘衛兵攻打司馬昭的府邸,但不曾想,司馬昭的府邸沒攻下來,反而是曹髦被司馬昭的屬下成濟當街殺死。

曹髦一死,朝中完全是司馬昭說了算,到了這個時候,司馬昭距離改朝換代,也就差了最後一步。

只不過,這個最後一步,司馬昭始終沒有邁出去,倒不是他不想邁,而是老天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在公元265年,司馬昭帶著“遺憾”,因病離世。

雖說司馬昭死了,但司馬家族“篡位”的事業卻仍未停止,繼任的司馬炎,在祖父、伯父以及父親三人的努力之下,成功的摘了勝利的果實,最終完成了這一目標。

公元266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自己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這便是司馬家族篡奪曹魏政權的大致過程,從這個過程中就能看出,司馬家用了三代四人的“不懈努力”,最終完成了這一計劃,但同樣也是因為這個篡位的過程,讓司馬家被後世罵了千餘年。

篡位那麼多,為何司馬家篡位要被罵千年?

之所以如此,無外乎以下三點。

第一,司馬家的篡位,不僅不道德,並且更不道義。

在司馬家之前,權臣篡位雖說也要發生,但卻和司馬家的性質大不一樣,這其中包括時代以及背景燈多種因素。

比如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他雖說是取代了秦朝,但他的取代,是建立在秦末天下大亂的前提下完成的。

也就是說,正是因為秦末天下大亂,才給了包括項羽和劉邦在內的諸多人機會。

假設秦朝統治穩定,四海昇平,那麼自然也就不會發生義軍四起的情況,沒有了義軍四起,自然也就沒有了項羽、劉邦等人起兵的機會。

如果劉邦在四海昇平的時候起兵,那麼他起兵的性質,就等同於亂臣賊子。

再比如王莽篡位,其性質與劉邦類似,同樣是在西漢末年朝堂腐朽,人人厭漢的基礎上,王莽適時以一個完美形象出現,這才使他被大家視為能改變當前局面的“聖君”。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王莽的成功,一部分原因是被當時的朝臣推上去的。

甚至包括曹魏的創始人曹操,他“挾天子令諸侯”,也是因為東漢末年的混亂局勢,讓他有了機會能夠如此。

最關鍵的,是如果沒有曹操,那麼東漢早就完了,因此,曹魏篡漢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司馬家就不一樣了,首先他們受恩於曹魏,包括司馬懿以及司馬師和司馬昭,能執掌朝政牛耳,完全是曹魏給了他們這個平臺,沒有曹魏的賞識,司馬家族就不可能上位。

其次,司馬家逐步篡奪曹魏政權的時代,與劉邦、王莽均不同,當時的曹魏,並不是王朝末年,也沒有出現民不聊生等狀況,更沒有被取代的必要。

但司馬家卻依然篡了位,這樣一來,他們在道德層面就站不住腳。

為什麼呢?儒家歷來講究“為臣者忠,為子者孝”的宗旨,也就是所謂的“君君臣臣”綱領,但司馬家身為臣子,卻反過來危害自己曾經服務的政權,並且,還是在沒有“篡位”的背景條件之下進行的。

所以,司馬家所做的這一點,是無論怎樣都沒辦法掩蓋的道德缺陷,因此,被罵千年也是咎由自取。

篡位那麼多,為何司馬家篡位要被罵千年?

第二,公然當街殺死魏帝曹髦,開創了“弒君”的先河。

在此之前,權臣謀害皇帝不乏有之,比如東漢的漢質帝劉纘,再比如漢少帝劉辯,都是被權臣逼死的。

但他們的死,與曹髦有很大區別。

漢質帝劉纘是因為惹怒了權臣梁冀,被梁冀懷恨在心,因此,梁冀就偷偷在漢質帝的飯菜裡下毒,用一塊毒餅毒死了漢質帝。

而漢少帝劉辯,則是在董卓的脅迫下,不得不喝毒酒自盡。

這二人雖說也是死於權臣之手,但逼死他們的權臣,頂多也是暗中下個毒之類的,從來沒有人敢公然殺害皇帝。

但司馬昭卻幹了前人不敢幹,也沒有幹過的事情,在大庭廣眾之下,直接殺了曹髦。

這種性質就十分惡劣了,你說你篡位可以,但這樣撕破臉面殺害皇帝的舉動,即使是達到了除盡曹魏的目的,但換來的卻是,徹底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而在此之後,有了司馬家開的這個“好頭”,權臣們殺起皇帝來,已經沒有了任何心理負擔,完全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

因此,壞了“規矩”的司馬家被罵,也是必然的事情。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司馬家的篡位為中原帶來了百餘年的黑暗。

司馬炎建立晉朝後,最開始表現還不錯,厲行節儉、推行法制,建立了“太康之治”這樣的盛世景象。

如果後來晉朝能繼續這麼保持下去,相信後世罵他們的人還會少點,但可惜的是,在司馬炎晚年,開始昏招頻出。

驕奢淫逸暫且不說,不理朝政也先不談,司馬炎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分封諸王。

他的本意,是想透過分封出去的司馬氏族人,來控制整個晉朝,達到鞏固皇權的目的,因此,司馬炎就賦予了諸王許多實質性的權力。

但這就為日後的動盪,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篡位那麼多,為何司馬家篡位要被罵千年?

到了司馬炎去世時,又挑了一個“痴皇帝”司馬衷繼位,就是那位“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而他的登基,算是徹底打開了大亂的“潘多拉魔盒”。

著名的“八王之亂”,就是發生在這個時期,由於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把持朝政,造成了司馬氏族的不滿,最終,幾方人馬上演了你殺我、我再殺你,他又殺我的“大型遊戲”。

從公元300年開始,到公元307年,整個西晉的司馬家族,都處在互相殘殺之中,當然,司馬家的人死幾個倒沒什麼,關鍵是他們的互相殘殺,把剛剛穩定的天下,攪得混亂不堪。

也就是在中原混亂之際,匈奴、羌、鮮卑等遊牧民族趁虛而入,紛紛割據一方,五胡十六國就是這麼來的。

而五胡十六國時代,則是中原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個時代,當時百姓們因為戰火流離失所,並且人命如草芥,隨時隨地都會死在戰火之中。

並且,曾經被曹操等人打得跪地求饒的異族們,如今卻能在中原大地橫行無忌,要知道,這才過去了僅僅幾十年的時間而已。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那個篡位奪權的司馬家族。

而司馬家把西晉給玩沒了之後,又偏安一隅,建立了東晉,東晉更不必說,各種動亂基本上也沒消停過。

曾經,東晉難得的明君司馬紹有次和大臣王導聊天,就說到了自己先祖當年是如何登基稱帝的,王導熟讀歷史,把司馬懿父子三人的所作所為詳細的告訴了司馬紹之後,司馬紹十分羞愧,掩面伏在坐床上,說了這麼一句話:

“若如公言,晉祚安得長!”——-司馬紹

就連司馬家族的後人,都羞愧自己先祖的所作所為,可想而知,司馬家族篡位被罵千年,也是”求仁得仁“的必然結果了。

TAG: 司馬司馬懿曹魏司馬昭曹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