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冷知識6:胡宗憲才是抗倭第一功臣,在戚繼光之上

秒懂大明王朝1566冷知識6:胡宗憲才是抗倭第一功臣?在戚繼光之上

大明王朝1566冷知識6:胡宗憲才是抗倭第一功臣,在戚繼光之上

一、胡宗憲作為大清官海瑞和大權臣嚴嵩的雙面背景板,遮掩了他自身的巨大光芒

在大明王朝1566之前,我們所熟知的胡宗憲形象無非主要是3個:

第一個,胡宗憲不幸成了大明第一清官海瑞的背景板:

嚴格來說,是胡宗憲的兒子充當了海瑞的背景板——彼時,浙直總督胡宗憲的兒子來到浙江,一路上被各級官員隆重款待,只有海瑞任職的淳安縣例外:身為知縣的海瑞不但不巴結頂頭上司的親屬,還冒犯虎威,以假冒當朝大員親屬的名義,直接將胡宗憲的兒子綁起來,押送回總督府。嘿嘿,上司的親兒子都敢抓,海瑞這一下得有多威風?相對,胡宗憲得有多沒面子?

可是你想過沒有,胡宗憲對此竟然一點脾氣都沒有,還一直支援海瑞,說明什麼呢?

第二個,有明三大才子之一徐文長的恩主——嗯,這個知道的人也未必多。頂多知道徐文長是個大才子,但知道他和胡宗憲淵源的人很少:

話說絕世大才子徐渭九次科舉未中,一生竟然都是秀才身份,偏偏志存高遠,這樣的人生可謂苦逼中的戰鬥機。而唯一能讓其施展才華的人,就是胡宗憲了。

胡督師可謂徐文長的第一伯樂,文長在胡宗憲帳下那是來去自如,地位極高,得以充分施展才華,獻計獻策,留下很多精彩故事,比如說兩次進獻祥瑞給嘉靖,都是徐文長執筆,文章大受嘉靖嘉獎,也穩定了胡宗憲在朝中的地位。比如說誘降倭寇大頭目汪直和徐海,都有其策劃之功。有些故事,甚至被後來的姜文改編進了電影《讓子彈飛》,也就是那個剖開肚子看裡面是否有食物的橋段。

還有一個,相對名氣小一點,但最近這幾年很火,就是被《繡春刀》系列電影捧紅的沈煉。

沈煉,當然不是《繡春刀》電影裡反映的那個只有血勇的錦衣衛形象。

事實上,他是史上最有良知的錦衣衛,也是嘉靖朝最敢反對嚴嵩的錦衣衛。

沈煉,還是徐渭的姐夫。他的故事,在《大明王朝1566》中,也透過朱七被提起過。

大明王朝1566冷知識6:胡宗憲才是抗倭第一功臣,在戚繼光之上

有了海瑞+徐渭兩大名人背書,其實還遠遠不夠:

真實的胡宗憲,比這個更正面10倍,也更精彩了100倍:

因為徐渭的伯樂是胡宗憲,海瑞的伯樂之一,也是胡宗憲,但胡宗憲的伯樂,卻是名聲狼藉、爭議極大、沈煉的死對頭:

一代權相嚴嵩!

胡宗憲的一生,基本都在站隊(黨爭)和做事(抗倭)之間平衡。

從這個角度上講,嚴嵩又成了他的背景板。

誰是誰的背景板不重要。重要的是為國為民。辛棄疾所謂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在胡宗憲看來,都是過於理想化和高要求:

能了卻君王之事,對得起黎明百姓,順帶再對得起伯樂嚴嵩,此生足矣——什麼生前身後名,太書生氣了——那都是浮雲!

前方案例,看看賦閒了大半輩子的辛棄疾辛大人就可以啦。

如果瞭解了這個背景,那麼胡宗憲在歷史上名氣不響,和他的實際貢獻無法匹配就好解釋了:

嚴嵩尚且被過分妖魔化,身為嚴黨支柱的胡宗憲,能好到哪裡去?

大明王朝的關鍵人物,從某種程度上講,不是兩大主角之一的嘉靖,更不是另一主角海瑞,而是這個胡宗憲。

嘉靖40年的御前財政會議開到最後,應對財政危機的唯一解決方案,是嚴嵩嚴黨拿出來的:以稻改桑。這也諷刺:徐階為首的清流,只會質疑。

但這個燙手的山芋,最後就是落到浙直總督,兼任浙江巡撫的胡宗憲頭上。

嚴嵩的底牌,其實,就是他的學生、得力干將胡宗憲。

大明王朝1566冷知識6:胡宗憲才是抗倭第一功臣,在戚繼光之上

二、被嘉靖皇帝和嚴嵩稱為東南支柱的胡宗憲當時的局面有多難?

嘉靖十七年,年方二十七歲的胡宗憲考中進士,可謂少年得志,他被安排在刑部觀政,學習政務。從此,胡宗憲開始了仕途生涯。嘉靖十九年(1540),胡宗憲被授官為山東青州府益都縣的縣令。上任後,他就顯示出了卓越的政治才幹。他先組織廣大人民撲滅多年不遇的旱蝗之災,後又對益都當地的強盜進行招降。盜賊在益都為害多年,胡宗憲用安撫勸降之策,不僅使群盜解散,還將其中可用的千人左右,編為義軍。胡宗憲日後抗擊倭寇的文韜武略,在治理益都時就已初步展現。

但是很不巧,就在這時,胡宗憲老家的父母先後去世,他不得不回鄉丁憂,一下子就是5年之久。在這五年中,他刻苦攻讀《大學衍義》、《武經七書》等書,學識大為長進,為日後大展鴻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嘉靖二十六年,等他重新被朝廷啟用時,朝堂已經是嚴嵩的天下了。

隨後胡宗憲的上位,一直挺受人詬病的:

特別是說他踩著同僚浙江總督張經、浙江巡撫李天寵上位——

大明王朝1566冷知識6:胡宗憲才是抗倭第一功臣,在戚繼光之上

嘉靖二年(1523),日本二批使臣前後來華朝貢貿易,因市舶司的太監對待不公,互爭貢使資格,引發大規模的仇殺,史稱“爭貢之役”,導致嘉靖朝海禁重申。

由於正常的貿易關係受阻,東南沿海地區的倭患驟然加劇,而浙江和南直隸為甚,沿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在此背景下,胡宗憲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可見朝廷對他寄予厚望。胡宗憲也感到責任重大,臨行前立下誓言:“我這次任職,不擒獲王直、徐海,安定東南,誓不回京。”上任伊始,胡宗憲針對轄區內明朝官兵紀律鬆弛、軟弱渙散的積弊,以嚴明賞罰為手段,大力進行整頓。透過胡宗憲的努力,明朝官兵的軍容、軍紀有了改觀,士氣也逐漸有所恢復。

大明王朝1566冷知識6:胡宗憲才是抗倭第一功臣,在戚繼光之上

不久,工部右侍郎趙文華受內閣首輔嚴嵩的推薦,以祭海神的名義,被派往江南督察沿海軍務。趙文華是嚴嵩的義子,為人奸詐驕橫。他排擠、陷害忠良,浙江總督張經、浙江巡撫李天寵都先後因其陷害而被殺。

如何和這種人搞好關係而不致於誤了正事,胡宗憲對此非常清楚。因此在與趙文華共事的過程中,胡宗憲謹慎小心,有時甚至行事圓滑,最後不僅沒有受到趙文華的阻撓,還得到了後者的讚賞。

在趙文華的大力推薦下,世宗很快就擢升胡宗憲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又加直浙總督,總督浙江、南直隸和福建等處的兵務。

此時,胡宗憲可以調遣江南、江北、浙江等省重兵,所掌握的權力要比一般總督大得多。

胡宗憲知道自己大展宏圖的機會來了。他一方面招攬、重用各種傑出的人才,如重用俞大猷、戚繼光等名將,把頗負盛名的文人徐渭、沈明臣等都招到自己的幕府中來;另一方面,有驍勇善戰的將領,還得有訓練有素計程車兵,胡宗憲支援部下練兵,其中成就最大者當屬戚繼光訓練的戚家軍,後來發展為抗倭主力軍。

對,我們所熟知的戚家軍,當年只是胡宗憲麾下的一支。只是最出色的一支罷了。

胡宗憲深知,自己大好局面的開啟與守住,不僅僅是因為自己才華橫溢,更是因為有恩師嚴嵩在朝中鼎力支援。

大明王朝1566冷知識6:胡宗憲才是抗倭第一功臣,在戚繼光之上

回到《大明王朝1566》開始的嘉靖40年,由於大明帝國空前的財務危機,以稻改桑被提上國策的高度,身為浙直總督的胡宗憲再次成為漩渦的中心。

此時的胡宗憲,可謂是嚴嵩唯一的救星。

而朝廷3種以上的兇狠勢力糾纏,局面可謂異常混亂:

因為嚴嵩的對策方略,是為了緩解財政危機,嚴黨的具體推行,可是要趁機中飽私囊的;清流則是要坐看好戲的,至少也不能讓嚴黨得逞的(於是派了胡宗憲的好友譚倫去臥底……)而胡宗憲,偏偏也是大家眼中的嚴黨!

以稻改桑在左,抗擊倭寇在右。

彼時胡宗憲之難,可想而知。

大明王朝1566冷知識6:胡宗憲才是抗倭第一功臣,在戚繼光之上

【請看原文——第一章】:

“今年總算有了一個好的開頭。”徐階又接著說道,“開支控制了,沒有再給百姓加賦稅。但願浙江改農田為桑田的事能辦好。”

“辦不好的。”張居正一開口便十分明確。

裕王和譚綸都望向了他。

張居正向裕王解釋:“在御前,嚴嵩提了個方略,要將浙江百姓一半的農田改成桑田,說是隻要今年江浙能多產二十萬匹絲綢,就能彌補國庫的虧空。當時我們就想到,他們這是又想出了一個名頭藉機兼併浙農的田地。利令智昏,全不想一個省一半的百姓失去田地,又是倭寇鬧事的地方,不出數月大亂將至。”

“你們當時為何不向皇上陳奏?”裕王一聽便又急了。

高拱答道:“嚴嵩的話一落音,皇上立刻便準了旨。同時恩旨農田改成桑田以後不得加徵賦稅。皇上怎麼也就不想一想,這個方略一旦推行,嚴黨在浙江的那些心腹立刻便會勾結富商巨賈不要命地爭買百姓的田地。”

“高大人張大人所慮極是。”譚綸接話了,“農田改成桑田以後且不加稅,一畝桑田比一畝農田的收成便要高出五成以上。這些桑田如果都在浙江那些官商手裡,從種桑養蠶到織成綢緞中間便又能省去了買絲的環節,利潤可想而知。”

張居正:“子理說得透徹,嚴嵩提這個方略一多半是為了彌補他們造成的國庫虧空,不一定有這些算計。可嚴世蕃他們慫恿嚴嵩提這個方略前事先準定已有了詳細的圖謀。”

“不能讓他們得逞!”高拱站了起來,“當時沒能奏阻,下邊我們也得想法子補救,不能讓這個弊政在浙江施行。”

……

清流們的阻撓果然見效了,一直到四月,以稻改桑都進展緩慢,於是出現了第二章杭州知府馬寧遠帶著士兵馬踏青苗,被戚繼光制止的惡性事件。即便如此,一場民變已經迫在眉睫了。

身為胡宗憲能做的,就是一個拖字訣:比如將一年期的以稻改桑,拖成3年完成,如此,才能在保住民生與抗倭大計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這個平衡有多難?簡直是要多難有多難!

胡宗憲的奏章,特意繞過了通政使司直達內閣,而老奸巨猾的嚴嵩則直接遞給了司禮監,試圖讓呂芳偷空給到嘉靖:

而嘉靖,看都不看!直接就踢回了內閣處理!

小閣老惱羞成怒下令“毀堤淹田”,致使九個縣數百萬生民遭災的“千秋之罪”。

【繼續原文——第三章】:

譚綸:“我知道得越多,你幹得會更難。”

胡宗憲不說話了,接著慢慢背過身去,那雙一直憔悴黯然的眼中這時閃出了淚星:“《左傳》上說‘君以此興,必以此亡’。我是嚴閣老重用的人,終有一天要跟著嚴閣老同落。哪一天大樹傾倒,總算還有個譚綸替我說幾句公道話。”

譚綸倏地站了起來,眼中也已經冒出了淚光。

“該說的都說了。”胡宗憲緊接著說道,“你也不要回京,這個時候有你在浙江,他們多少會有點顧忌。裕王爺是以參軍的身份推薦你來的,你這就到戚繼光軍營去。官府亂了,軍營不能再亂!”

……

可以說,劉和平是真正懂的胡宗憲的第一人。彼時的大明帝國東南支柱,看似風光,實際上就是他自己所說的: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

大明王朝1566冷知識6:胡宗憲才是抗倭第一功臣,在戚繼光之上

三、明代還有兩個胡宗憲:王越+戚繼光——只要能建功立業,寧可不做名臣,也不做小人

胡宗憲是依靠著嚴嵩才真正上位的,朝野早已經把他看作嚴黨的重要成員,甚至是嚴世蕃之外第一要緊的成員,而不是嚴世蕃身邊的鄢懋卿羅龍文之流。

胡宗憲在權力巔峰時,已經預見了自己的下場:

因為清流們擁戴的裕王,肯定要繼承大統,一旦上位,第一個要清算的,就是嚴黨,嚴世蕃之後就是他胡宗憲。

但是,胡宗憲可以不依附嚴嵩而實現自己的抱負麼?

不能。嚴嵩執政超過二十年,誰不是廣泛意義上的嚴黨呢?

甚至包括清流派為首的徐階自己:他都是嚴嵩的兒女親家。

嚴嵩彼時的勢力,可想而知。

胡宗憲不是孤例,向前數成化時期,往後數萬歷時期,都是如此:

成化時期的王越,如果不是依附當時炙手可熱的大太監汪直,根本無法找到屬於自己的大舞臺;

萬曆時期的戚繼光,如果不是依附當時首輔張居正,早就給打下去了,一代抗倭名將很快就會夭折。

我們先看成化朝的王越,也是自黑界的先驅代表:

大明王朝1566冷知識6:胡宗憲才是抗倭第一功臣,在戚繼光之上

要說一個是文武雙全的男神,一個是蠅營狗苟的權閹,王越和汪直,本來沒啥交集,何況王越彼時已經被擱置,又是怎麼湊到一塊去的?

這位汪直,當時是執掌西廠的特務頭子,明憲宗寵愛的心腹,坑害起大臣來更心狠手辣,為人出名的飛揚跋扈。年紀輕輕,就拉了一堆仇恨。

而對王越這位男神,汪直卻仰慕已久。知道這個文臣手段厲害。既擅長練兵,駕馭那些驕兵悍將,更是手段輕鬆有效。多麼野蠻兇悍的人物,都能叫他治的服服帖帖。

而最令汪直動心的,卻是王越麾下戰士們,那打了雞血一樣的戰鬥力。相關的精彩戰例,早被韋英繪聲繪色講述過很多遍。他更驚訝地發現,這位文臣中的奇葩,竟和自己有相同的理想:建功沙場。

而等到親切會面,這倆位更迅速來電:王越早把這傢伙研究個透,知道這個傳說中愛錢的大貪,骨子裡最愛的是面子。於是見面就彬彬有禮。王越甚至還不顧尊嚴,行起了跪拜禮。這一下就把汪直感動的不行:好好幹,兄弟挺你。

——看看這態度,後來胡宗憲對嚴嵩,跟這個比起來怎麼樣呢?何況當年會試,嚴嵩本來就是胡宗憲的主考官,妥妥的嫡系出身。

人脈太重要:這關係一牢靠,王越官位刷刷的漲,到成化十三年,竟成了奇葩景象:既是太子太保,還擔任兵部尚書,更掛著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名號,順手還提督御林軍,風光無限。

同樣有立功沙場願望的汪直,也和王越密切配合,由王越提督軍務,汪直監軍。哥倆聯手提兵北上,成為韃靼人不可逾越的屏障。

成化十六年的威寧海子一戰,成了王越的人生巔峰。

自然,汪直倒臺以後,王越也順理成章地下臺,一晾就是十年,直到72歲高齡才最後一次出山,73歲去世。但我想王越的人生,已然沒有太多遺憾。

試想,人生有幾個十年呢?如果有這樣你的機會能施展抱負,你會猶豫麼?

王越之後是胡宗憲,胡宗憲之後就是他的部下戚繼光。

我們只知道戚繼光是抗倭名將,看了《萬曆十五年》才知道,這傢伙搞起關係來真是一點都不差,他和當朝首輔張居正的關係,那真是槓槓滴。

我們也是從中知道,沒有張居正的扶植和支援,戚繼光早回家養老去了。

同樣,張居正去世、倒臺後,戚繼光也只能落個寂寞的下場。

再次驗證了:君以此興,必以此亡。

胡宗憲大功告成之日,也就是他的厄運降臨之時。

其實,中外歷史莫不如此:

在傳統歷史觀念中,有一句話,叫?山之報,往復不絕。說的是一個王朝因之成立,也因之敗亡。

安?山靠篡位發動叛亂,也最終死於其子的叛亂。朱溫篡弒,自己也被篡弒,宋武帝篡奪晉朝江山,結果宋順帝劉準也被齊高帝篡奪,齊高帝屠戮宋室子孫,結果自己的子孫多死於齊明帝蕭鸞之手,齊明帝希望本枝繁榮,屠戮高武子孫,結果自己子孫死於蕭衍之手。

而按照資治通鑑的說法,叫報應之事,勸善懲惡。而按照一般科學化的歷史觀點,這種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情況是一種歷史撰寫的比附或歷史的巧合。

對此胡宗憲看得很淡,《大明王朝1566》裡看他對李時珍怎麼袒露心扉的?

李時珍:“胡部堂,問你一句話,你不要在意。”

胡宗憲慢慢又抬起了目光,望向李時珍:“李先生請問。”

李時珍不看他:“你是個有才的,心裡也有社稷和百姓,為什麼要去依附嚴嵩?”胡宗憲萬沒想到他會如此發問,一下又怔在那裡。

李時珍:“我雖然已在江湖,但躲不了,依然還要被這個王爺那個大員請去看病,聽到說你的不少,你想不想聽?”

胡宗憲緊望著李時珍:“先生請說。”李時珍:“先說好的。給你是八個字的評價,知人善任,實心用事。用戚繼光,逐倭寇於國門之外,東南得定。修海塘,減賦稅,鼓勵紡絲經商,百姓賴安。就憑這些,千秋萬代,名臣傳裡本應該少不了你胡宗憲的名字。”

胡宗憲的目光又慢慢低了下去。

“不好的我不說你也知道。”說到這裡,李時珍突然激動起來,“衝著這一次你為了浙江的百姓,先是抗上,現在又到處籌糧,我送你一句旁觀者清的話,嚴嵩、尤其是嚴世蕃倒臺就在這一兩年之間。你不能夠只是一味地以功抵過。”

胡宗憲又望向了李時珍。李時珍也深深地望著他:“大義者連親都可以滅!你應該站出來向皇上揭示他們的大奸大惡!”

胡宗憲:“先生,我答你一句,你不要失望。”

李時珍已經露出了有些失望的神情。

胡宗憲:“誰都可以去倒閣老,唯獨我胡宗憲不能倒閣老。”

李時珍:“為何?”胡宗憲:“我可以不作名臣,但不能夠做小人!”

好一個我可以不作名臣,但不能夠做小人!

為國為民,建功立業——自己的個人得失榮辱又算什麼呢?

——這就是胡宗憲,一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的領導胡宗憲。斯人已逝,功業長存。千秋功罪,任人評說吧!

關注石水微瀾的金紅頭條,帶給你不一樣的《大明王朝1566》。

TAG: 胡宗憲嚴嵩王越李時珍戚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