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一位“官二代”的人生傳奇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編輯整理:盛唐輝煌

侯方域:一位“官二代”的人生傳奇

作者:朱寅

詩詞世界(ID:shicishijie)原創

生活在明末的文人是不幸的,他們雖然還能透過科舉考試進入上流社會,一朝名傳天下。但短暫的輝煌之後,痛苦隨之來臨,國破家亡的噩運突然陷他們於巨大的驚恐和悲傷之中。

在兵荒馬亂中挈婦將雛辛苦奔走,在江山易主後錐心泣血圖謀恢復亦或“草間偷活”,綱常倫節和生死抉擇,像山一樣突然壓上他們的心頭。有人名垂青史,有人身敗名裂,有人則飄搖不定而讓知音者扼腕嘆息。

侯方域(1618—1654,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明末四公子”之一)也很不幸,因為他趕上了大明王朝的末世。

1

少年歲月

侯方域的父親侯恂和叔父侯恪都是東林黨人,又都曾官居高位,在明末政壇上舉足輕重。因為父輩的原因,他得以在少年時就受到許多名儒指點,文章卓而不群,滿紙奇俠文字。

名傾南北的復社和幾社的主盟人物張溥和陳子龍對侯方域都是推賞有加,一時海內名士爭相與這個十多歲的少年結交。

侯方域:一位“官二代”的人生傳奇

崇禎七年(1634年),侯方域在北京結識了復社主將吳偉業,兩人一見互相推重,從此結下了至死不渝的友誼。

以《圓圓曲》名揚天下的吳偉業,擅長歌行體詩歌,號為“梅村體”。與侯方域相識時,吳偉業已名傾海內;他在崇禎三年、四年科場連捷,崇禎帝御批他的殿試試卷為“正大博雅,足式詭靡”,並給假歸娶,曠世恩榮,風光無限。

與吳偉業的相識點燃了侯方域心中的萬丈豪情。他在《劍客》中寫道:

報酬今日過,踐諾昔年來。

千載荊軻死,龍泉不敢開。

詠史只是表象,在表象之下是一顆躁動不安的心,他在等待時機。

一個手無束雞之力的書生的豪俠氣概,很容易被世事消磨掉。不久,侯方域就碰到一件大事,他的父親侯恂因朝中黨爭被系下獄。

侯方域於崇禎十一年春從商丘出發前往北京省父。父子相見,百感交集。侯方域很想營救父親出獄,可是父親的老友們有的下獄、有的辭官,無人援手。遺憾之餘,他只能順便拜訪了當時也繫於牢獄的父執錢謙益。

錢歉益是萬曆三十八年(1616年)的探花,一生著作等身,尤以詩歌享譽明末清初的文壇。他一直以提攜後學為己任,弟子輩英才無數,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為後人景仰的兩大民族英雄:一個是輔佐南明永曆帝的瞿式耜,一個是以臺灣、金門為根據地抗清的鄭成功。當然,他晚年與“秦淮八豔”之首柳如是的姻緣也是當時的風流佳話。

錢謙益一見侯方域的詩及制藝文便大加稱譽。其時,錢氏已主盟文壇多年,雖說侯方域的詩文字來的確不錯,但他的推賞對侯方域來說當然是莫大榮耀。

但那時的錢謙益除了給侯方域的詩文以褒獎之外,對侯恂能否出獄無能為力。侯方域在北京奔波了一段時間,無法營救父親出獄,只好回河南了。

侯方域:一位“官二代”的人生傳奇

侯方域的性格並不象他的文章所表現的豪放不羈,實際處事能力也與他的文章工夫不能同日而語,也不能跟他後來的諸多好友相比。

同樣是疏救因黨禍繫獄的父親,也屬“明末四公子”的方以智就果敢得多,採取的方式也震人心魄。

他在北京等待殿試結果時,整天跪在官員們上朝的必經之路叩頭泣血,請求有人能援手相救,連崇禎皇帝也被感動,最後冤案昭雪,方孔炤得以出獄。

後來,黃宗羲為冤死的父親報仇的決心和氣勢也是侯方域難以達到的。因此也就不難理解,明亡時這些好友的選擇有天壤之別。

回鄉後,侯方域要去南京參加鄉試,這其中有父親囑咐,還有他自己的理想所寄。

侯方域:一位“官二代”的人生傳奇

2

南都風流

南京是明都北遷之後的陪都,是南方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侯方域來南京時受父囑拜見了父執方孔炤,結識了方孔炤之子方以智;又因方以智得以與復社名士陳貞慧、吳應箕、冒襄、黃宗羲、張子烈諸人相識。

這些才子們多出身名門,風流倜儻;他們整日聚集,遊冶於秦淮河畔。那時候,才子佳人的傳奇在秦淮的明月下不斷上演。

侯方域的青春激情被歌舞詩酒燃起,秦淮岸邊那麼多傾國傾城的秀色在等著他啊,他甚至都想不起父親此時還在獄中,大概也忘了此行主要目的是要科場揚名,將來是繫於科場而不是情場。

朋友們有勸阻的,也有避而不談的,當然也有興趣相投的。

侯方域就在尋覓中遇到了李香。當時的李香正值二八佳年,且俠而慧,善歌傳奇。名士張溥、夏允彝、餘懷等都很欣賞她。餘懷曾有詩相贈:

生小傾城是李香,懷中婀娜袖中藏。

何緣十二巫峰女,夢裡偏來見楚王。

魏子一書前詩於粉壁,楊龍友寫崇蘭詭石於左偏,時人稱為“三絕”,四方之士爭一識以為榮。

這時的侯方域因出手闊綽已囊中羞澀,是個窮書生了;而他此時已加入一年前黃宗羲、吳應箕等人所寫的《留都防亂公揭》,還是個豪士。

侯方域:一位“官二代”的人生傳奇

當一個又窮又豪的風流才子遇到了聲色俱佳的多情麗人時,傳奇就發生了。

在這出傳奇中,阮大鋮是個重要角色。阮大鋮是侯恂的同榜進士,先也屬東林人士,後阿附閹黨而被罷官,退居南京,試圖再起。

阮的所作所為引起了一群血氣方剛的東林黨人的後裔的反感;他們一邊寫文章攻擊阮氏,一邊從他家中騙出家伎歌《燕子箋》侑酒,以便於邊看邊罵。

阮大鋮恨之刺骨,又無處發洩,只好主動求和,他想到了同學之子侯方域,想借助侯方域從中調和與東林諸子的關係,他先借助楊龍友之手出資替侯方域交接李香。

最初,侯方域對於阮的求和並未表現出厭惡。這一方面表明侯方域那時除了愛情,沒有考慮到其他事情,另一方面也表明他未經歷世事磨礪,只是個單純的書生而已。

後來,由於李香的堅持,侯、李決定把妝奩退還給阮大鋮。退奩讓阮氏難堪不已,從此埋下禍根。

春風得意的侯方域正沉浸於美色與愛情之中,他在李香的繡樓中賦詩道:

夾道朱樓一徑斜,王孫爭御富平車。

清溪盡種辛荑樹,不數東風桃李花。

李香也為這個才子的才情所傾倒,她並不顧及他有沒有錢。侯方域只送給她一把扇子和幾首詩,就讓她的心中充滿喜悅和溫情。

侯方域:一位“官二代”的人生傳奇

可惜溫情並不能長久,侯方域鄉試落第,又兼行囊空空,他要走了。李香在桃葉渡為其擺酒送行。大概侯方域還約定不久即返金陵,但李香並不相信,“約終自愛”,且承諾“不復歌矣”。

侯方域這次回鄉並不快樂,他的父親還沒有出獄。幸好友人方以智已經金榜題名,且救出因黨禍下獄的方孔炤。方以智從北京給他寄來禦寒的冬衣,聊寄牽掛。

這件冬衣的友情讓侯方域感動不已,當然後來這件冬衣還因國亡而成為懷念故國和故友的寄託,一直陪伴他到死之前的每個冬天。收到友人冬衣的這一年,河北、山東大旱,農民起義烽火在北方蔓延,很快就要燒到侯方域家鄉。

李香此時在離河南千里之外的南京,正品味獨居的無聊和思念的痛苦。早年,李香在秦淮岸邊享有無限風光,這時,獨居的李香當然也讓人關注。許多豪門貴戚重金求一見,皆被李香以“不負侯生”而拒。

侯方域:一位“官二代”的人生傳奇

古詩有“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香的深情肯定在冥冥中牽起了侯方域無限懷思,他在戰火將燒到故園時來到南京,與情人重逢了。

重逢後的甜蜜是讓人難忘的,以致多年以後侯方域還刻骨銘心。順治九年,他重遊江南時曾寫過一首《楊花篇》:

起坐白玉堂,倦臥紅牙床。

一春九十日,總為爾飄揚。

儘管他未明言是為李香所作,但從詩歌散發的濃烈的纏綿,我們不難想見當日李侯重逢的時光。

侯方域此行還有考試的任務,可是他又落第了。災禍也難以預料的來了。先是崇禎十五年河南商丘被李自成攻破,侯方域的雪苑故友徐作霖、劉伯愚、吳氏兄弟都不知所終。

左良玉率軍從河南避開農民軍的風頭,直下湖北,又決定東下,引起朝野震動。南京兵部尚書熊明遇請侯方域致書左良玉,勸阻其東下南京,避免釀成大亂。

三年前受黃宗羲侯方域等《留都防亂公揭》羞辱、此時仍蟄伏在南京的阮大鋮終於找到報復的藉口,他很明瞭侯方域和左良玉的關係,因此誣陷侯方域是左軍東下南京的內應,侯方域被迫逃離南京。

侯方域逃到父親的友人史可法的幕中,而阮大鋮也在這次交鋒中逐漸積聚力量。一年後,阮就與馬士英勾結,把持了南明小朝廷的大權,使南明在南京的政權僅支援一年就傾塌了。

侯方域的濟世之志在政客、軍閥們的相互傾軋中化為飛煙,他成了一顆被人利用的棋子,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時局。

當然明末沒有侯方域並不會有多大的不同,許多傳奇依舊會上演,國破家亡的悲歌還是會唱起來。

侯方域:一位“官二代”的人生傳奇

3

弘光悲歌

侯方域日復一日體會到流離的痛苦,從一個貴家公子到依人帳下的幕僚,這種轉變無異於在他的臉上扇無數的耳光,他再也不能夜夜笙歌;也許也無法再回到故園,因為故鄉已面目全非,滿清的鐵騎已踏破中原。

從金陵走時他留給李香一首《生別離》:

妾守金閨種,君出玉關道。

風吹萬里雲,聚散難長保。

他心底的悲哀一絲一絲地積聚到濃烈,這一次就猛烈爆發出來。這時的路如何走已不是他自己所能決定。

李香也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了,她原只是個歌姬,侯生也只不過是她暫時的情郎,他並不能與她生死與共。

在他走後,有個叫田仰的人在阮大鋮唆使下用強勢來脅迫她,李香一頭撞在案几上,血灑和侯生定情的紙扇,以死相抗。這一次她逃脫了。

侯方域:一位“官二代”的人生傳奇

可是不久她就被阮大鋮再次陷害,被迫走進弘光小朝廷的秀女隊伍中。

侯方域在史可法幕中,還是想做一些實事的。據傳史可法很倚重他,在弘光帝監國前就聽取了侯方域“七不可立”的建議。史可法派侯方域去高傑的幕中,讓他的豪情和才智能有展現的舞臺。

侯方域和高傑的大軍要去河南商丘一帶駐守黃河,防止清軍南下。此時,故園黃河的對岸已清晰地傳來清兵的號角。侯方域四顧蕭然,無助之極,他想到了歸隱;只是此時他正在高傑的幕中,還夢想挽狂瀾於既倒。隨著高傑被部將許定國所殺,侯方域的夢想徹底破滅。

侯方域隨即返回南京,他的朋友“明末四公子”中最年長的陳貞慧此時還因《留都防亂公揭》禍遭阮大鋮陷害被繫獄中;李香也已入深宮。

他在南京見到了陳貞慧;而李香只留給他那柄定情的紙扇,那上面有他題的詩,有李香的鮮血,還有楊龍友依血勾勒的桃花。

侯方域一定被深深的震撼了,還有深深的歉疚;十年後他病逝商丘前,那柄桃花扇的深情一定還纏繞在他的心頭。

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清軍打過長江,南都覆亡。

只一年的時間,南京就重現了三百六十年前南宋臨安的景象。當然還是有很多人相信大明朝還能恢復中原的,因為廣闊的江南已有許多志士爭相舉起“明”的大旗。只不過那些旗幟很快就被鮮血染遍,每一面旗幟都是一曲悲歌。

侯方域:一位“官二代”的人生傳奇

4

歸隱商丘

在朝代更迭時,有節氣的人,只有三條路可走:自殺殉國、起兵恢復或者歸隱山林。無論哪種方式都是一種悲劇人生。

明亡後,侯方域選擇了退隱,其時他的父親侯恂也回到了商丘故園。

侯氏是商丘顯族,都歸隱顯然不可能;為了保全家族上下的性命,必須有人做出歸順新朝的姿態,侯恂讓次子侯方夏去應了清朝科舉。侯恂沒有讓承家族正統的長子去,因為長子變節就是整個家族的恥辱;也沒有讓最有才華的侯方域去,文風放狂不羈的侯方域此時稍有不慎就會給家族帶來滅門之災。

侯方域當然很痛苦。他當年的知交有些亡故了,活著的各有各的活法:黃宗羲、吳應箕、陳子龍、夏允彝都起兵反清;方以智因弘光黨禍還在漂泊,不久也將隨瞿式耜起兵擁戴永曆帝抗清;陳貞慧身埋土室艱拒不出;冒襄和吳偉業隱居鄉間,以寄情聲色和詩酒掩人耳目;他的多情的李香從出家的道人重返俗世,隨他埋名商丘,但並不為侯氏族人所接納。

鉅變之後,侯方域在他的《壯悔堂記》中說:

餘少遭黨禁,又歷戎馬間,而乃傲睨若是,然則坎凜而幾殺其身,夫豈為不幸哉!忽一日念及,憮然久之,其後歷寢食不能忘。時有所床,創輒思,積創積思,乃至於平生之可悔者多矣。

以“壯悔堂”名其文集,以“四憶堂”名其詩稿,所“悔”為何,所“憶”為何,其中的深意卻不能明言。他一定在無數個深夜慨嘆良久,流淚唏噓吧。

侯方域:一位“官二代”的人生傳奇

順治三年(1646年),陳子龍、吳易在太湖舉事,侯方域在商丘也聽到了訊息,他對友人們掛念不已,要他們“險易殊方略,結兵慎遠圖”。是年,唐王隆武在福建汀州被殺,魯王已漂泊海上,永曆政權在南方建立。偶爾傳來的明朝殘部的訊息,也許能給“願言寄遐心,平楚為三島”的侯方域以一點微薄的希望了。

滿清雖初創,卻很清楚只要堅稱效忠明朝的旗幟式人物依附新朝,就能讓更多意志不堅定計程車人放棄名節而歸附。當時許多明亡後隱居計程車人也因承受不住壓力而相繼出仕;侯方域作為明末文壇的風雲人物自然也成了清政府網羅的物件。

侯方域本想寄情詩酒,交接新友,就這樣度過餘生。可是壓力逐漸加大,到順治八年時,他再也承受不住,參加了清朝的鄉試,中了副榜。

應了新朝的考試,就是大節有虧,當時就謗議四起;這也徹底撕開侯方域小心呵護了多年的傷口。

此時方以智已在南方出家,陳貞慧不入城市已近十年,冒襄於如皋水繪園詩酒以終年,吳偉業也正隱居鄉間。

侯方域已很久沒有與這些友人聯床夜話了,他先給吳偉業去了一書一詩,勸其不可出山,辜負故國;隨後侯方域決定去南方再走一回,撿拾當年的記憶。

這是一次歷時很長的旅行,侯方域重走江南故地,一路賦詩會友。可故國不再,眾多故舊亦已凋零,感慨和悲傷一路相隨;好在友人之子已長成,又讓他彷彿看到自己當年的風華;然而那只是一瞬間的快樂,心裡的傷口已不可能癒合。

這時候是順治九年,南明永曆政權漂泊在西南一隅,侯方域心中的大明王朝已經是昨日黃花了。

順治十一年,侯方域病逝於商丘,年三十七。英才逝去,風流成煙。

作者簡介

朱寅

,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安徽六安人,歷史學博士,公務員,現居合肥。

【版權宣告】本文為作者原創投稿

-------------------

你若喜歡,記得點個在看哦

TAG: 侯方域李香商丘南京吳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