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4歲英勇就義,臨刑前留下《與妻書》感動世人兩年後妻抑鬱而終

在民國時代,林徽因是“女神”般的存在,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多少英俊男子為之傾倒。民國大才子徐志摩為她“粉身碎骨”,金嶽霖為她終身不娶。

他24歲英勇就義,臨刑前留下《與妻書》感動世人兩年後妻抑鬱而終

林徽因出生於福建的名門望族,在她的家族當中還有一位“牛逼”人物,就是她的叔叔林覺民,林覺民是一位革命進步人士,直接推動了歷史的前進,沒有他的流血犧牲,就沒有後來辛亥革命的勝利。他捨身取義,同時具有家國情懷,但也是一位普通人,是一位丈夫,是一位兒子,面對死亡,有萬般不捨。

就在就義前幾天,他寫給妻子與父親絕筆信,看哭了讀者,特別寫給妻子的《與妻書》,讓妻子陳意映悲痛欲絕,恨不得馬上跟隨丈夫而去。這封“情書”,一百多年以來經久不衰,讓無數讀者為之動容。今天跟大家聊聊林覺民的《與妻書》背後的故事。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這封信是林覺民在1911年4月24日寫給妻子的一封信,那夜他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縱使萬般不捨,他知道前去起義生死未卜,但他抱有赴死的信念。那麼,他是怎樣走上革命的道路?

他24歲英勇就義,臨刑前留下《與妻書》感動世人兩年後妻抑鬱而終

林覺民於1887年出生在福建福州三坊7巷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他自幼很聰慧,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從小過繼給叔父,他的叔父也是一位飽學之士,深受養父的影響,他飽讀詩書,四書五經對他來說那不是事。

他的養父希望他“學而優則仕”,考科舉光宗耀祖。但林覺民對科舉制度並不感興趣,無意考功名。13歲那年,在一次科舉考試中,在試卷上寫了“少年不望萬戶侯”七個大字,憤而離開考場。

後來,慈禧太后廢除科舉制度,提倡創辦新學。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全閩大學堂,開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學說,逐漸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1905年,林覺民奉父母之命回鄉與15歲的陳意映結婚。雖然他們是包辦婚姻,不是自由戀愛,但新婚之夜他們一見鍾情,彼此就愛上對方,或許是陳意映長得漂亮,讓他一見就心動、一見如故。

他24歲英勇就義,臨刑前留下《與妻書》感動世人兩年後妻抑鬱而終

陳意映出生在福建的書香門第家庭,與林家也算是門當戶對,具有新思想的一位女性。兩人婚後志趣相投,琴瑟和鳴,過著幸福的生活。

但這幸福的生活是非常短暫的。作為具有革命新思想的有為青年,理應為這個腐敗的國家做點什麼?而不應沉溺於兒女情長的花前月下。

林覺民覺得教育腐化,欲改變這現狀,力贊鄒容的“革命軍”中所提的“革命與教育並行”,與幾個進步同學在福建城北找了房子,自辦私學。

作為妻子的陳意映,全力支援林覺民創辦新式學校,拉籠家中族人前來入學。林覺民動員家中女入學,其中裡面就包括他的堂妹林孟瑜。

林覺民全面負責學校的教學工作,傳播新思想。他雖然講授國文課程,但他授課的範圍又不止於此:西方的文化、歐美的科技、外部世界的趣聞……他一面抨擊著封建禮教,一面倡導男女平等,鼓勵女同學們放腳,讓學生們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從而為真正地從閨房裡“走出去”創造條件。

他24歲英勇就義,臨刑前留下《與妻書》感動世人兩年後妻抑鬱而終

在林覺民的諄諄教誨之下,一些女同胞們接受新教育,推動了婦女運動的發展,有的還考上了福州女子學校,成為該校第一屆女學生。他的教學成果是顯著的,對於他的養父來說,這樣的行為就是離經叛道的,儘管如此,父親也無可奈何,而林覺民繼續在探索治國治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陷”越深。

他為了讓更多人瞭解革命思想,他和同學們創立讀報會,其中收納了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等小冊子,還訂了《民報》《蘇報》《浙江潮》和秋瑾的《中國女報》等進步報刊,讓他們瞭解最新的革命思想。林覺民以自己的方式與這腐朽的社會作鬥爭。

林覺民除了創辦讀報所之外,還親自登上演講臺,演說革命道理。某一天晚上,他在城內錦巷七星君廟參加愛國社活動,發表了一篇題為《挽救垂危之中國》的演說,講到激動處拍案捶胸,聲淚俱下。那一天,全閩大學堂的某位學監恰好在場。事後他對人說:“亡大清者,必此輩也!”

在1907年,林覺民告別父母與妻兒,東渡日本自費留學,學習國外先進思想。在日本留學期間,他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革命志士,如孫中山、黃興等人,在他們的影響之下,林覺民加入中國同盟會,終於找到了組織。

在1911年的春天,在日本留學的林覺民沒到放暑假時,就提前回了家,他的妻子及養父感到很驚訝,而他解釋說學校放櫻花假。其實他是帶著任務回國,準動發動廣州起義。

妻子陳意映察覺到丈夫的異樣,憂心忡忡,知道丈夫是與他的革命理想有關,便不再追問。直到有一天,丈夫林覺民準備啟程出走香港,妻子依依不捨地丈夫說:“天涯海角,只要能和你在一起,我都願意去。”

他24歲英勇就義,臨刑前留下《與妻書》感動世人兩年後妻抑鬱而終

可是此時的妻子身懷六甲,行動不便,容易暴露,很危險。林覺民便告訴她:在家待著,等我回來。陳意映淚眼婆娑目送丈夫他們離開,心中五味雜陳,沒想到這一別卻是永別。

林覺民兩天後,抵達香港,冒著生命危險將革命志士一批批從香港送往廣州。就在起義的前幾天,他在香港的濱江樓上寫下兩封絕筆書《與妻書》與《與父書》。

在1911年4月27日,陳更新等率福建志士進入廣州,林覺民參加黃興領導的廣州起義。下午5時30分,林覺民隨黃興勇猛地攻入總督衙門,縱火焚燒督署。衝出督署後,轉攻督練所,途中與清巡防營大隊人馬相遇,展開激烈巷戰,受傷力盡被俘。

他24歲英勇就義,臨刑前留下《與妻書》感動世人兩年後妻抑鬱而終

林覺民被俘入獄,在獄中接受酷刑,始終堅貞不屈。面對清廷廣州將軍張鳴歧與水師提督李準會審,根據相關記載,林覺民“侃侃而談,暢論世界大勢,以筆立言,立盡兩紙,書至激烈處,解衣磅礴,以手捶胸”。他告訴兩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國家安強,則死也瞑目”。

這番話振奮人心,李準甚至動了惻隱之心,想留下林覺民可以為清廷所用。但張鳴歧認為“面貌如玉、心腸如鐵、心地光明如雪,稱得上奇男子”的林覺民,如果留給了革命黨,實為後患無窮,此人絕不能留。張鳴歧於是下令處死林覺民,1911年4月27日黃昏,林覺民在廣州天字碼頭被槍殺,年僅24歲。

他犧牲後不久,兩封絕筆信被送到福建老家妻子陳意映手中,開啟這封信,妻子悲痛欲絕。

與妻書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我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後有遠行,必以告妾,妾願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餘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餘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汙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吾今死無餘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吾死後尚有二意洞在也。幸甚,幸甚!吾家後日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忍。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捨吾,其時時於夢中得我乎?一慟。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在這封信中,林覺民委婉而曲折地表達對妻子的深情及對處於水深火熱的祖國人民深沉的愛。回顧與妻子的點點滴滴,林覺民不忍丟下妻子苟活於世,甚至發出對“要妻子先他而去”的吶喊。只可惜他們生在不幸的時代,為了革命勝利不得不流血犧牲,為的是讓“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從小愛推及大愛,表現出林覺民捨生取義的英雄氣概,為後世敬仰!

妻子陳意映含著淚讀完這封信,讀完之後,恨不得隨丈夫而去,是她的公公跪地苦苦哀求,才放棄自盡的念頭。想想腹中的胎兒,她強忍著悲痛,不久後早產誕生一子,兩年之後,這位溫婉柔情的女子最終因悲傷過度而病逝,年僅22歲。

他24歲英勇就義,臨刑前留下《與妻書》感動世人兩年後妻抑鬱而終

這封情書歷經百餘年,流傳至今,經久不衰。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至今看來彌足珍貴。《與妻書》包含了家國,包含了生死、包含對妻子矢志不渝的愛情,讓無數讀者看了為之動容。他為了人間大愛,奔赴戰場,捨棄小愛,英勇就義,被譽為“72黃花崗起義烈士之首”。致敬林覺民革命前輩!吾輩應當以自強!

TAG: 林覺民妻子陳意映此書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