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大怒讓一座山受刑削髮:只因堯的女兒、舜的妻子湘君葬於此

浮江,(始皇)至湘山祠。逢大風,幾不得渡。上問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對曰:“聞之,堯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其山。——《史記·秦始皇本紀》

讀《史記》,說《史記》,今天千古君談談《史記》中所記載的那些事兒。

秦始皇大怒讓一座山受刑削髮:只因堯的女兒、舜的妻子湘君葬於此

秦始皇嬴政,老生常談的名字了。自秦始皇統一六國,確立了皇帝的稱號之後,他便開始了長達12年,六次之多的巡遊之旅。

在秦始皇第二次巡遊之時,他來到了琅琊,也就是現在的山東臨沂省。在這裡,王離、王賁、趙亥等人曾在海上議論過秦始皇的功德,也在這裡為秦始皇刻下了“功德碑”,以此來作為後世的榜樣。也是在這裡,秦始皇接到了徐福想要入海求仙的訊息。

後來,秦始皇從東方琅琊之地乘船返回,途經湘山時,突然遇到了大風。於是,秦始皇便在渡不了河的情況之下,停留在了湘山。

湘山,在現在湖南的洞庭湖中,又叫洞庭山。湘山之上,又有一座祠堂名為湘山祠,供的神是湘君。就如《史記》中所記載的一般,

當秦始皇在知曉湘君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之後便發怒了,甚至還讓人把山上的樹全部砍光。

秦始皇大怒讓一座山受刑削髮:只因堯的女兒、舜的妻子湘君葬於此

秦始皇這次的砍樹行為,其實是讓湘山受“

髡刑

”,髡刑是中國上古五刑之一,為將人頭髮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罰。《史記》中所記載的“

赭其山

”,就是指讓湘山穿上罪犯的“赭衣”。

可是,秦始皇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原因又是什麼呢?這事,還得從湘君、堯舜和秦始皇的觀念說起。

湘君,《史記》中已經給出瞭解釋,按秦國博士們所說,她是堯帝的女兒,是舜帝的妻子,也就是堯舜時期的人物。在司馬遷的

《史記·五帝本紀》

之中,他把

黃帝、顓頊 、

帝嚳

、唐堯和虞舜放在了一個朝代

。而在《史記·封禪書》中又有這麼一段:

秦始皇既並天下而帝,或曰: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夏得木德,青龍止於郊,草木暢茂。殷得金德,銀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烏之符。今秦變周,水德之時。

這記載的是“終始五德說”,為鄒衍所著。這五德說是秦始皇非常所信之物,在其剛剛稱皇帝的時候,就根據這一學說規定了很多東西,他以秦朝為水德,規定了黑色的衣服最為高貴、數目以“六”為單位、黃河改名為“德水”等等。

始皇推始終五德之傳。。。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更名河曰德水,以為水德之始。——《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始皇大怒讓一座山受刑削髮:只因堯的女兒、舜的妻子湘君葬於此

因為秦始皇認為秦朝是水德的緣故,他非常害怕能克水德的土德

。而恰巧,此次所到之地湘山上的

湘君是堯舜時期之人,是屬於“土德”朝代的人

。如此一來,秦始皇才會在聽到湘君是“堯女,舜之妻,而葬此”之後大怒。再加上當時的大風天氣,秦始皇或許還聯想到了此次“天災”或許也跟“五德說”有關。如此看來,秦始皇大怒之下砍光湘山樹木也就可以解釋得通了。

TAG: 秦始皇湘君史記湘山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