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自古受歡迎,為什麼3千年後還是很少,主要還是因為古代皇帝和皇族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500多年前的詩經裡面記載的樸素短詩,通俗的表達了2500年前人民又對美麗女子的偏愛。

其實,自有人類以來,不同時代,不同人們,對美的追求一直存在。

它幾乎貫穿人類社會的發展。

至少從有比較正規的文字記載的詩經到現在有2500多年曆史,從那個時候開始,美女都普遍受歡迎的。

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真是這樣,按物種發展的理論:在一個群體中,最受歡迎的個體,往往有更多的配偶選擇機會,得到更多的異性資源,更例於其生存和繁延後代。

按這一理論,假設從3000年前記開始,每個朝代,長得漂亮的女子都得到尤先得配偶選擇機會和繁延後代機會,3000年過去了,多少代的不斷髮展,現在應該是美女遍地才對,但是,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為什麼。

不僅是現在不是,從3000年前到現在的每一個朝代,從來都沒有哪個朝代是美女遍地。

原因在哪裡。

這裡我們要看一看中國古代的3000年來的封建王朝文化。

中國古代歷朝的文化就是皇帝和皇族意志和意識佔絕對主導的文化。

在中國古代,每一個朝代,皇帝和皇室家族左右著一個朝代的絕對價值觀,審美觀。

自從皇帝打下天下後,他們會很快建立起一套治理體系,來維護王朝的無限延續。

皇帝選皇后,王妃,宮女的程式和標準也包含在這裡面了。

從2000多年前的秦代,漢代,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到後面的宋,明,清等等,都是這樣。

每一個朝代的要求會有少許不同。

美女自古受歡迎,為什麼3千年後還是很少,主要還是因為古代皇帝和皇族

不論古代或現代,人類對美的追求是永恆的

但是,作為王權第一的封建社會,不同朝代,這套體系建立的過程和其參與成員身份大致相同。

即:以皇帝為主導(第一代皇帝),開國功臣和皇親國戚為主力,整個社會大幫文人墨客為工具。

透過對前朝體系和文化的吸取和修改,融入本界皇室地方文化和觀念,建立起一套新的王權體系。

這裡不去討論大範圍的體系內容,單獨就皇后,王妃,宮女的選擇稍加描述(即:本文討論的範圍)。

這裡為對這一觀點有更清楚的瞭解,先舉個例子(為了例子的內容更真實,更可靠,這裡就以距現在最近的清代為例)。

清代選美:

1。每三年選一次(哇噻,這也太頻繁了吧,好不容易,民間有幾個美女長成,又被該死的皇帝收割了。若每個朝代都這樣,那民間單身狗哪裡還有機會和美女來個美麗的懈後)。

2。選美資格:必須是滿族朝庭八旗官員女子,且必須好人品(具體規定太多,這裡不多說了),原則上漢族,平民不要。(這個條件不錯,好彩有這一條,現在還可一見到滿大街美女走過。真是感謝皇阿瑪不選之恩。沒有對美女選盡收絕。要是從3000年開始就這麼規定,現在街上美女肯定要多10倍。)

3。當時朝庭規定:滿清在職官員子女,年滿13-17歲的八旗女子必須在當地戶部登記。(這可惡的規定誰定的?這不讓美女一個不漏的上交,好在他們不要漢人和平民)。

4。入選女子參加宮選時,女子必著旗裝,經過皇宮指定負責的官員按程式挑選,據說,最後一關是由皇帝和皇后挑選。(要求蠻高的,具體程式很多很複雜,這裡不多述了)。

從清代皇后,王妃,宮女的選擇的程式,我們可以看出,其選美全過程受濃厚的滿族文化和滿族族規的限制,有濃厚的滿族發源地的地域侷限性,基本上是北方滿族的審美觀。

既然是皇室的選美標準,它一定會被在全國推廣,進而被文人雅士和百姓效仿,影響整個社會的審美觀。所以,在清朝記錄的幾個皇家貴妃,稱得上美女的比宋朝和明朝的皇家美女比,相差很遠。

大家不要被現在的電影,電視裡的清朝王妃型相誤導了,清朝選皇家選美被嚴格的滿族族規,滿族文化,滿族地方觀念所禁固,又加上皇親國戚,各路宦官的明爭暗鬥,把選美當成攀親皇權的極好機會,所以清朝選美是受各種因素干擾的。

據傳說,清朝皇家選美出來的女子之醜,連幾個皇帝都受不了,放棄後宮三千佳麗,跑到京城青樓找知音(這當然是跨張說法,儘管當時清皇族的審美觀和中原傳統審美觀有很大差別,但是人類對審美是有個審美大同的觀點,即:平均臉即是美臉,對稱臉即是美臉,平衡臉即是美臉。親代皇宮只要選出女子合乎人類共同審美觀,即是相貌不差的女子,所以,前面的說法應是跨張的說法)。

即便如此,因為清皇室皇族的審美觀念,透過每三年一次的大型選美活動,被灌輸到民間,成為民間審美的主流觀念。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發現的清朝從皇室到民間,傳說中的美女遠沒有明朝,宋朝的傳說明女那麼有名,那麼美麗的原因。這充分說明皇帝和皇族的審美觀對當時的影響絕對是占主導地位。

相信,那時在全國各地滿族官員的子女地位很高,滿族女子也是被認為是較美的一群。

另外,大家都知道一個有名典故:楚王人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就很能說明這個道理。

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不同朝代的人們對於美的判斷和選擇是完全受當朝皇帝和皇族興趣好所決定的。

而由於朝代的更替。而不同朝代的審美標準和觀念大多是基第一代王朝的皇帝,皇族和大臣制定的。

這些制定者都帶有濃厚的地方觀念,地域偏見,和閱歷侷限性(儘管會吸取些前朝的經驗)。

儘管有這些不足,但是,它一定會左右這個朝代人們的審美觀。

同時,這種現象也讓中國古代人的審美觀隨著不同朝代,產生較大的變化。

(社會發展也會帶來審美觀的改變,但是,這些改變也是從皇族開始的,它只是對原來觀念的稍稍改進,絕不會喧賓奪主)。

總結上面的內容,就是,古代不同朝代所追求,被大眾所認同的美女,在2000多年後的現在,並不是美麗,因為不同時期,不同朝代的審美觀不一樣。尤其實各朝代是皇帝和皇族的審美觀完全主導當時的社會普世審美觀,這也嚴重影響人類審美觀的自然程序,因為每朝皇家審美觀往往代有濃厚的第一代皇族的地方觀念和家族觀念(尤其是地方觀念)。

下面簡介一下中國古代幾個不同朝代的幾個典型審美觀。看看其改變程度:

春秋,兩漢都是以廋為美:白靜以柔弱細膩為美。

唐代以肥為美

五代十國時候,女人爭相裹小腳,據說是因為南唐郡主李煜喜好“三寸小金蓮”;

元朝皇帝喜愛身材高大有點“孔武”氣息的女性(因為他們來自蒙古)。

這裡要特別提及一下明代,為什麼,因為明代才是真正的中華5000千文明史的最後一代王朝,是真正的封建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到了清代的滿族觀念和滿族地域文化,實際上是中華文化很大程度上的退步。

明代則不同,明代皇帝來自江南地帶(安徽中部),雖地處華夏文明中心偏南地段,卻是中華大地自古美女盛行的江南腹地。明朝皇帝,皇族的審美觀除了在時

間上比較接近現在以外,明朝全社會的附雅風俗也和近代風格較接近。

明代皇帝選美也大膽排除了宮廷和朝野官宦的明爭暗鬥。歷代王朝,其選美存在很多皇族和宦

官之間的明爭暗鬥,導致其多次例選了這些人的後代。

但是,明代不一樣,其選妃有嚴格規定“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

在明代,從皇室到民間,審美觀比較一致,甚至和現在接近。因此,明代的幾大傳說中的美女,很合乎現代人的審美觀。

如:陳園園;董小宛;李香君;馮小青,馬湘蘭,卞玉京等明代佳麗都是美麗清秀的江南女子。

由上面的例子可見,每個朝代,皇帝,皇族的審美觀都帶著濃厚的開國皇帝出身的特色和皇族傳統觀念,這樣,經過數千年的朝代更替,現代人的審美觀和古代皇帝的審美觀就相差甚遠。

古今審美差別的第二個主要原因:

古代每個朝代的審美觀都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即皇帝出生地的觀念和對美的任同。

這些觀念除了被寫如當朝的選美或審美標準中,還潛移默化著這個朝代人的審美觀。

另外,近代審美心理學有一種觀點認為:熟悉的臉即是美的臉。一般人對出生地及周圍地區的臉較熟悉。所以古代皇帝偏向認為其出生地較接近的人的臉型較美,因為出生地周圍的臉更熟悉。

為了清楚理解上面的說法,我們來看看以下幾大古代美人出生地和喜愛她的皇帝出生地有什麼差別:

1。貂蟬和董卓

貂蟬,東漢末年(公元184年-220年),出生地:山西忻州人。

董卓(?一公元192年)字仲穎,陝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二人出生地接近。

楊貴妃和唐玄宗

楊玉環(公元719年-756年)(唐朝公元618-907年),山西永濟人(唐代的蒲州永樂),

唐玄宗(公元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雖然出生在河南洛陽,登基前大部分時間生活在這裡。期間有段時間生活在潞州(今山西長治)。

出身地算接近。

3。西施和吳王夫差

出生於春秋時期越國興諸暨苧蘿村(現在的浙江紹興諸暨苧蘿村)。

吳王夫差(?-前473年),姬姓,吳氏,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人。

二人出身地接近。

王昭君和漢元帝

王昭君 名嬙,字昭君 (公元前54年9月1日——公元前19年),西漢南郡秭歸人(現在的湖北宜昌市興山縣)

漢元帝(公元前75年——前33年7月8日),出生皇族,地址長安(今西安)。

王昭君是四大美人中唯一和皇帝出生地相隔較遠的女子,但是,漢文帝是否真的被她的絕世容貌所打動,無從知道,也許王昭君是因為出嫁兇奴而

聞名呢。

5。趙飛燕和漢成帝

趙飛燕,公元前45年-公元前1年,史稱她是長安人。

漢成帝,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京兆郡長安縣人。

二人出生地非常接近。

以下是相關專業人員用現代高科技AI復原的古代四大美人中的王昭君和楊貴妃的影象為例來分析:

美女自古受歡迎,為什麼3千年後還是很少,主要還是因為古代皇帝和皇族

AI復原王昭君圖相

(對不起,楊貴妃圖相上傳,因被系統認為不清楚,不能上傳。有興趣的網友可以百度一下“高科技復原楊貴妃圖相”即可看到。其實和王昭君一樣,AI復原得圖片會大大沖擊你在古文學描述裡得到的楊貴妃形象。按現代人審美觀,她可能算一般的相貌,甚至是長得差)。

從電腦AI復原的圖片看來,古代的文獻裡記載的四大美女中的王昭君,楊貴妃遠非文字記載的那般美麗。在幾千年後的現在人看來並不美,有些甚至看起來有點醜。

我們並不能否定古書文字記載的不對,能讓古代皇帝如痴如迷的女子,一定是絕世芳容,只不 過一,二千年歲月累積起來的審美觀差異造成了現在這種現象。

所以,在古時各朝代的審美觀受皇帝,皇族,各及官宦的觀點,觀念影響是很大的。

由於時間的跨度差別,朝代的更替帶來觀念不斷被改變,造成審美的差別。

最後是,古人認為很美的相貌,現代人認為並不很美,甚至是不美。

TAG: 審美觀朝代皇帝選美皇族